第18章:兵進南陽郡,迫使王昶回援(1 / 1)

聞言。   全端和諸葛啟都皺眉不言語了。   因為這個確實沒法解決。   除非是繞路。   要不往南,要不繼續往北。   但這兩個選擇,都很遠,繞過去最快也得十多天。   而且還不一定能過去,說不定也有敵軍把守。   而翻山就更不可能了,沒碰上敵軍尚且難過,更別說萬一碰上了。   很難抉擇,但按兵不動肯定是不行的。   諸葛啟率先打破沉默,說道:“我等已經行軍至此,如若因為有困難就停滯不前,又如何能打敗打下南陽郡,打贏司馬昭呢?”   “對,諸葛公子說的是。”文鴦當即起身,握緊拳頭,戰意勃發道:   “不過是些敵軍,先前我們處於劣勢尚能打退敵軍,被這麼點困難嚇到,能成大事和?大不了一死,有何可懼?”   全端自然不傾向於這麼蠻乾。   但他也確實沒別的辦法。   隻能同意。   就這樣,休整一夜。   第二天。   天一亮,三人就帶兵繼續往西行軍,下午時,來到山下。   此地距離昆陽不遠,但還不見敵軍蹤跡。   繼續順著通道前行,就已經進入兩山中間了。   依舊不見敵軍。   這讓三人大為疑惑。   就在這時,提前派出去的斥候急匆匆回來,說道:“全將軍,出了山路,就有敵軍營寨。”   聞言,原本沒看到敵軍很高興的全端頓時就泄了氣:“還以為敵軍沒設防,合著是堵著口啊。”   “情況不太妙。”文鴦沉聲道:“敵軍駐軍的這個位置,擺明了就是故意放我們進來的,一旦打起來,東麵的昆陽可以第一時間派兵堵住我們後方,到了那時候…”   全端頓時瞪大了眼睛:“進退兩難?被前後夾擊?”   諸葛啟也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個問題。   這絕對是王昶的安排,王昶應該是在得知李遠穿插進了腹地的消息後,緊急把人調度到了山西側的隘口去守。   這一策略,直接讓諸葛啟幾人掉進了陷阱裡,估計王昶本人都沒想到,居然還真有人跑到了南陽郡來。   王昶這麼調度,無非就是怕李遠殺過來,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故而撤退到山西測駐紮。   …   言歸正傳。   諸葛啟看透沒說,是因為他在思考應對的策略。   思來想去…好吧,什麼辦法都沒想到。   隻能硬著頭皮上。   文鴦提議:“此戰需要趁敵不備,突然殺出,全將軍,我請戰帶兵先攻。”   諸葛啟點頭,沒意見。   全端略顯遲疑:“行嗎?”   “不然,全將軍您上?”   “我…嗬嗬,我可不行。”全端立馬搖頭:“還是文將軍你先攻吧。”   就這樣,雙方把所有帶甲、騎兵交給了文鴦。   總計…五千人,其中甲士為多數。   文鴦沒有猶豫,當即就帶人往前殺了去。   敵軍還未發覺他們的到來,文鴦突然殺出,還真殺了個魏軍措手不及。   等到魏軍看到文鴦時,文鴦已經殺到了營寨跟前,突然襲擊,讓他們還沒來得及防守,就先被文鴦一人一騎沖進了營寨中。   不知道什麼原因,魏軍這邊是寨門大開,這倒是給文鴦創造了不用攻營的絕佳機會。   直接就殺進了營寨中。   文鴦的猛不是蓋的,魏軍瞬間就擋不住了。   文鴦隱隱約約聽到魏軍之中有人大喊:“什麼情況,不是說昆陽方麵要來送糧食的嗎?”   聽到這話,文鴦忽然明白為何營寨大開,合著是昆陽方麵要來人啊…   文鴦頓時大驚失色,立馬叫來一人,讓他回去把這個情況告訴諸葛啟和全端。   文鴦現在最怕的就是後軍出問題。   派人回去後,文鴦就再度大開殺戒。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快攻下敵營,找到一個容身之所,這樣就算是昆陽派兵來了,也能與之對峙、周旋一二。   那邊的諸葛誕和全端得知昆陽會運送糧食過來的消息後,立馬分兵。   全端停下不再前進,負責斷後阻擊。   諸葛啟則是趕去支援文鴦,共同攻營,爭取迅速拿下。   打到天黑,在文鴦的帶領下,總算是打下了營寨中。   魏軍也被殺了七七八八,從營東打到了營西。   眼下,反抗的人已經被殺死了,還剩不足百人畏懼死亡,選擇了投降。   諸葛啟拍了拍文鴦說道:“不足百人,留下吧,我們不熟悉南陽郡情況,他們或許還能派上用場。”   文鴦想了想,確實需要幾個帶路的人。   便留下了他們。   諸葛啟命人看住他們,而後派人去通知全端,讓全端退到營寨中來。   等到全端回來時,已經是深夜了。   全端身上全是血。   還帶著不少糧食。   這讓諸葛啟和文鴦很意外。   詢問過後得知原來全端已經和昆陽來的運糧隊碰上了。   諸葛啟和文鴦大喜過望,本來還在為糧草一事發愁,現在不愁了。   有人給送。   部署好防守工作後,三人便進營帳商量起了下一步的行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三人已經詢問過那幾個降兵南陽郡內的情況了。   宛城和新野二城的守備力量最強,其餘兵力都被王昶帶去了江陵。   這個情況,對諸葛啟等人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出了營寨,最先遇到的就是堵陽縣,這個地方兵力很少,因為這個營寨的兵就是堵陽境內的全部兵力了。   這個不足為慮,繼續往西就是宛城。   可惜這個地方就不好打了。   宛城在淯水西岸,加上宛城有兵力,而且還不少,想要渡河拿下宛城···   隻能說是難。   三人商量半天,也沒結果。   諸葛啟見全端半天也給不出一個計策,反而還唉聲嘆氣,實在是影響軍心。   索性就不再和他商談了。   而是自己摩挲著下巴精心思慮了起來。   一時間,營帳內安靜了下來,無人再言。   許久過後,諸葛啟起身開口:“在此地耗著,早晚要被包圍,既然淯水難過,那就不過了。”   文鴦問:“那怎麼打?”   “我等來此,本就是為了迫使王昶回援,沒必要強攻宛城,損兵折將不說還不一定能達到目的。”   諸葛啟既然這麼說,那他肯定是已經想出對策了。   說道:“既然目的就是為了牽製,那就要以最少的代價牽製最大的敵軍,順淯水南下,攻棘陽,逼新野但不攻。   “如此,進可虎視襄陽郡,退可往東繞路南入吳境,東有山隔,豫州軍想來也絕非朝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