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借糧(1 / 1)

荀愷反叛的情況一傳回洛陽,荀霬妻子也就是司馬昭他妹妹,可就跑去找司馬昭哭了。   見到司馬昭就是一頓痛哭,哭的嘩嘩。   司馬昭無奈,司馬昭的這個妹妹,也是正兒八經的親妹妹,同父同母。   況且荀愷也是他的外甥。   司馬昭沒辦法,隻得騙自己說這是彰顯仁德,遠程赦免了還在潁川郡忙活著對抗司馬昭的荀愷。   而對鐘徽的處置司馬昭就沒那麼好說話了,雖然沒殺鐘徽,但還是把他的官職免了,成了白身。   雖然是白身,但對鐘徽的生活質量基本沒變化,反而還能抽出大把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這個各地不平的緊要關頭,司馬昭不殺鐘徽主要是不想和那幾個出言勸阻的世家鬧掰。   比起諸葛啟,現在的司馬昭很煩,很氣,還很無奈。   ···   在諸葛誕剛起兵時,辛憲英其實是很不看好諸葛誕的。   但在得知鐘毓降敵協助諸葛啟占據了潁川郡後,辛憲英承認,她之前失策了。   忽略了諸葛啟。   諸葛啟···辛憲英甚至都忘了諸葛誕還有這麼一個兒子。   言歸正傳,叔侄三人繼續閑聊。   從諸葛誕,聊到了諸葛啟。   辛憲英不由感慨:“人不可貌相,諸葛啟占據潁川郡,可謂是在給大將軍一記重拳啊。”   對諸葛啟,羊祜也挺感興趣,就順勢問道:“叔母覺得這個諸葛啟如何?”   “未曾見過,但就傳言來說,應當不差。”   羊祜點點頭,若有所思。   ……   時間一晃而過,十天。   汝南郡北部縣城,皆被鐘毓攻獲。   偏東的汝陰郡則是望風而降,安城本就被諸葛啟打下過一次,守軍本就不多,眼見鐘毓屢戰屢勝,鬥誌全無,索性就降了。   汝南現在是洛陽徹底聯係不上了,鐘毓一到,就嚴加防範,嚴防他們派人求援。   西麵是南陽郡,就不說王昶能不能帶人支援過來,光是那山脈就堵住了通行的路。   唯一能快速趕到的方城通道還在諸葛啟手上。   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無非就是兩條路。   降,或者是餓死。   沒錯,鐘毓在占據到北部的幾個城,封鎖住他們往北的路後,鐘毓就不打了。   開始采取圍而不攻的戰略,等到他們城中無糧了,自然會開城投降。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不費一兵一卒,令敵開城投降,豈不美哉!   鐘毓在汝南郡僵持不下,但諸葛啟可就不輕鬆了,每多一秒,都在耗糧。   諸葛啟實在沒辦法了,心一橫,把城中尚有的糧食全送去了前線,還寫信,讓鐘毓混合樹皮吃。   至於城中的人…諸葛啟硬著頭皮去了鐘家。   諸葛啟打算向鐘氏借糧。   沒錯,鐘氏有糧,還有錢。   隻不過一直沒拿出來。   諸葛啟實在是沒地方弄糧食了,這才會去借。   接待諸葛啟的還是鐘琰。   鐘琰已經聽人說諸葛啟上午把糧食全運送去汝南的事了。   鐘琰不用想就知道諸葛啟來是乾嘛的。   諸葛啟看著麵帶笑容的鐘琰。   最終還是開口說出了借糧的話。   而鐘琰聽完,則是笑著說:“不知公子打算借多少?”   “你家有多少?”   鐘琰回答:“很多。”   “先借點看看,不夠再借可否?”   “可以是可以,我也可以替祖父做主。”   鐘琰話音落下後,諸葛啟當即開口道謝,而後又問:“不知何時可讓我取糧?”   鐘琰笑而不語。   見狀,諸葛啟心急如焚,詢問:“不知道姑娘還想如何?”   諸葛啟這會很迷糊,不知道鐘琰在打什麼算盤。   諸葛啟這麼一問,鐘琰乾脆是一言不發,自顧自的喝起了茶,諸葛啟實在不懂,便再次詢問:“不知你想要何物?”   鐘琰輕笑,聲音輕柔:“妾什麼都不要。”   “什麼?在下腦子笨拙,還望姑娘不要再拐彎抹角了,直說可好?”   “公子你急什麼啊?妾什麼都不要又不是不給你糧食。”   諸葛啟現在已經懷疑自己腦子是不是沒有了,完全不懂鐘琰想乾什麼。   跟聰明人說話也有不舒服的時候,就比如現在。   “糧食公子什麼時候都可以取走,妾想說一言。”   諸葛啟竭力平復心情,溫和道:“請講。”   “妾和叔祖父、祖父待公子如何?”   聞言,諸葛啟茅塞頓開,立馬就明白鐘琰的意思了。   這是在提醒諸葛啟不要忘了今日之恩。   對此,諸葛啟覺得無可厚非,糧食可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再說,人家投資也得給予回報,不然憑什麼跟著你乾?   諸葛啟當即就要開口保證,但被鐘琰製止住了。   “公子,糧食之事,妾會囑咐給下人,公子隨時可取。”   諸葛啟張著嘴,到嘴邊的話,硬是被堵了回去。   千言萬語,化作了點頭的動作。   諸葛啟沒再說話。   ···   諸葛啟離開後。   糧食有了。   雖然有糧食了,但諸葛啟並沒有大手大腳,依舊是照舊,節省著吃,命令李途去弄樹皮,搗碎混合進去。   對於鐘家,諸葛啟的確很感謝他們,自從進入了潁川郡後,鐘毓前前後後沒少跟著操心和出謀劃策。   諸葛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這些恩情,他謹記於心。   ···   潁川諸葛啟這邊的糧食危機解決了,但淮南那邊又有情況了。   倒不是魏軍把他們打敗了,而是內部先出問題了。   全靜非要帶著他的人退守淮水南岸,文欽、陸抗不同意。   雙方鬧別扭了。   鬧得很不愉快,若不是唐谘和丁奉從中調和,他們雙方指不定還會乾出什麼事呢。   陸抗雖然不贊同撤回淮水南岸,但態度並沒文欽那麼強硬,陸抗是以商量的態度去和全靜商量的。   奈何全靜不聽,他是鐵了心要撤回去,因為是全懌要他帶兵撤回去的。   陸抗無奈,很頭疼這些個袍澤的迷惑操作。   從上到下,全在瞎搞。   文欽則是態度強硬表示不贊同,並且也不讓全靜回去。   文欽理由很充分,文欽當眾對全靜說:“你帶兵撤走,這個消息一旦被敵軍發覺,敵軍必然會趁勢對我軍發起進攻,我軍少人,又該如何應對?”   陸抗覺得文欽說的在理,但沒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全靜回去的態度更加強硬。   因為這件事,全靜和文欽二人鬧的十分不愉快。   這不,倆人已經又爭吵起來了。   陸抗不在,陸抗眼見事情已經管控不住了,他渡河去南岸找全懌去了。   此時,陸抗已經見到了全懌。   陸抗也不磨嘰,一見麵就問:“伱為何無緣無故要撤軍。”   全懌回答:“孫綝。”   “什麼?”   “孫綝無緣無故就以誤戰的罪名殺了朱異,那我們呢?我們說不定哪一天也被他隨便找個名義殺了。”   陸抗皺眉,不解的問:“你到底想做什麼?”   “誅殺逆賊,為國除害。”   全懌說這話時,一字一頓,殺氣騰騰。   陸抗聞言,立馬意識到不對勁。   但陸抗皺了皺眉。   就和你這樣似的直接帶兵去找孫綝,死的絕對是全懌。   殺孫綝是必須的,但這件事需要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陸抗出言相勸,奈何全懌不聽。   見此情形,陸抗便不再勸了,離開營寨就回到了淮北營中。   陸抗索性就不在管這件事了,第二天,一大早全靜就帶人走了。   文欽要阻攔,但被陸抗和唐谘拉住了。   陸抗說:“他心已不在此地,強行留下他也無用,我等還是專心應對敵軍吧。”   文欽無奈,左右都有人阻攔,隻得作罷。   其實文欽也知道自己攔不住。   全靜一帶人撤走,賈充那邊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