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文鴦計策(1 / 1)

諸葛誕懂不懂不知道,反正孫綝是被諸葛誕的好話給忽悠住了。   是人都喜歡聽好話,孫綝也不例外。   好話說完,就是諸葛誕對全懌所作所為的陳述了。   其中,大多數內容是如實說的,但就是因為如實說了,才更讓孫綝害怕和憤怒。   雖然諸葛誕沒有明說全懌為什麼要帶兵退到了壽春南麵,但孫綝立馬就想到了一個可能性。   這是沖著他來的。   孫綝猜測,應該是先前殺朱異的舉動刺激到了全懌等人。   孫綝有點畏懼,也是立馬派兵趕赴壽春,並派人去找全懌,如若全懌願意繼續回去和魏軍作戰自然是好的,如若說服不了,那孫綝就打算自己先撤回京師了。   孫綝其實在殺了朱異之後就打算撤回去了,隻不過他那時候班師回朝的欲望還沒有那麼強烈,現在則是越來越強烈了。   翌日淩晨,孫綝派派過去勸說全懌的人就到了,全懌直接不見,借口身體不適。   當第二天孫綝聽到這個說辭後,自然不信,他也沒心思再等了,當即就帶著一部分信得過的親信班師回朝了。   在臨回去前,孫綝下令,讓丁奉和陸抗撤回來,各司其職,吳軍不帶,交給唐谘管製。   孫綝這麼做的用意也已經很明顯了,就是不想讓陸抗和丁奉二人手握兵權。   孫綝思來想去,決定把吳軍暫時交給唐谘節製,他則是派自己的堂弟前往淮南戰場了,等他一到,唐谘就要交出兵權。   孫綝肯定也不信任唐谘,他這麼做其實是因為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了,選擇唐谘就是權宜之計。   孫綝離開後的第二天下午,他下達的命令傳到了淮南戰場,不光是陸抗、丁奉等人知道,諸葛誕也知道了。   陸抗和丁奉在得到這個消息後,先是憤怒,然後陸抗在冷靜下來後,忽然覺得這個是個除掉孫綝的機會。   丁奉經過陸抗的開導後,心中大喜,忙問:“孫綝顧忌你,你怕是無法回京師。”   “無妨,此次作戰孫綝寸功未立,反而還接連受挫,可趁此機會尋機誅殺孫綝。”   丁奉點點頭。   二人沒再反抗,就按照孫綝的意思回去了。   隻不過陸抗還有一點很擔憂,就是唐谘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可把帶著吳軍投降了諸葛誕,為了防備這點,陸抗特意在離開前找唐谘說了一會話。   陸抗覺得唐谘神色如常,言語如常,便覺得沒大問題。   陸抗和丁奉當天就離開了,兩人身邊隻帶了不足百人,都是他們身邊的親信。   在他倆走之後,諸葛誕立馬就把心思打到了唐谘身上。   蔣班當天晚上就在諸葛誕的授意下,去見了唐谘。   唐谘想都沒想就知道蔣班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蔣班也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就透露出了諸葛誕想要招攬他的意思。   唐谘聽完,搖搖頭:“真以為我能調動他們?”   蔣班還想再說些什麼,但被唐谘揮揮手打斷了。   唐谘出言道:“無事就請回吧。”   唐谘直接下了逐客令。   蔣班無奈,轉身走出了營帳。   諸葛誕得到這個答復,自然是不滿意。   諸葛誕想了想,忽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唐谘在吳國還有家眷,也許這是唐谘的顧慮。   諸葛誕這會也想到了自己的兒子諸葛靚和諸葛啟的母親。   諸葛誕又犯愁了,當時讓他們去吳國,一來是為了獲取吳國信任,二來則是吳國比壽春安全。   這會反倒是成了一步錯棋。   諸葛誕不由揉了揉眉心:“啟兒勸阻的沒錯,還不是時候…還不是時候啊,再等等。”   諸葛啟改變策略,打算找機會讓兒子帶著家眷回來。   這樣,吳國就沒有把柄了,就算是撕破臉也沒了顧慮。   諸葛誕說乾就乾,當即叫來幾個親信,以給孫綝送信匯報前線戰況的名義派他們去了吳國京師。   而派他們前去的本意,則是讓他們告訴諸葛靚找機會帶家人回來。   如果能帶回唐谘、文欽二人的家眷自然更好,這句話諸葛誕也讓人帶給諸葛靚了。   ···   話分兩頭,再說賈充。   賈充對於敵軍的一切動作都有耳聞。   雖然賈充知道,但他並沒有動手。   賈充現在還是在等一個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時機。   要論誰是最想看到吳國內亂和諸葛誕與吳軍鬧翻的人,那肯定就是賈充。   因為到那時,諸葛誕和吳軍聯軍會被迫撤回淮南。   而他則可以趁此機會,從後麵對撤退的諸葛誕軍和吳軍發起進攻,背後是淮水…   這夥人,基本上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可一鼓作氣,奪回淮南。   故而,賈充依舊是按兵不動,以不動應萬變。   兩天後,孫綝的堂弟就到了。   孫綝的這個堂弟,不咋地,一到就耀武揚威。   不到三天,就先後和文欽、唐谘二人鬧了別扭,而且他還每天都要吃好東西,跟吳國一些中層將領也起了沖突。   見狀,文欽非但不生氣,心中反而還在冷笑,唐谘也沒有去勸。   蔣班把這一情況匯報給了諸葛誕,諸葛誕很高興。   立馬派人送去物資,盡可能的滿足孫綝堂弟孫豐的需求。   因此,孫豐也更加張狂了,儼然已經把自己當做老大了。   ···   同一時間,潁川郡。   陽城境內。   文鴦和荀愷二人在昨天帶兵進駐陽城境內。   他們這一舉動自然是諸葛啟的意思,用意就是拔出王基這個釘在潁川郡境內,且封鎖住往北道路的大敵。   不打他不行。   原本諸葛啟想著先等等諸葛誕的回信,但在鐘毓的勸說下文鴦的主動請戰下,諸葛啟便沒同意對陽城發起進攻。   但卻是準許,可以先進駐陽城看看情況,探敵人虛實,如若雙方兵力差距太大,就不打。   這次是由鐘毓負責運送糧食。   視線來到陽城境內的文鴦大營中。   主帳。   文鴦和荀愷二人相對而坐。   文鴦嘆口氣,憂慮道:“斥候匯報,陽城防守嚴整,兵力很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想要強攻破城恐非易事,何況敵軍在城外還有兵力。”   荀愷則是不著急。   “將軍無需心急,此時最應著急的應該是他王基才對。”   文鴦不解,問道:“為何這麼說?”   荀愷見文鴦還沒想到重點,就再度開口:“王基守住了陽城以及陽城東麵,的確是遏製住了我軍的發展,但他丟了汝南,前些日子司馬昭殺人震懾群臣在前,如今又有我軍來攻在後,你說王基慌不慌?”   文鴦頓悟了。   “不對啊,這樣的話我軍不就更加難以攻克了嗎?”   “按照攻城的思維來說確實是這樣沒錯,但我們可以不攻城。”荀愷麵帶笑容,十分自信的說道:“我們隻要在陽城境內,王基就得高度緊繃精神,王基善於治軍,敵軍必然是從上到下皆如此,長久以往,身心俱疲,總會有扛不住的那一天。”   文鴦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而後又搖搖頭:“這樣太慢,我有一計,。”   “何計?”荀愷立馬追問。   “我有一計,派人去散播謠言,就說敵軍糧草已被截獲。”   “這是何故?”   “兩軍對峙,使計就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我意在糧草也在殺敵。”   聞言,荀愷忽然想通了,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荀愷不由感慨道:   “雖然敵軍防守嚴密,我們不好過去截糧,但如此散謠,可使敵軍把注意力放到北麵糧道上,我軍也可趁機偷渡防線,若王基相信,就要被我們這股奇兵伏擊,若不信,就要被劫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