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大敗而歸(1 / 1)

王基聽到手下副將的匯報,隻感覺腦袋快要炸開了。   在城中,王基可控兵力要多於司馬炎,所以他對司馬炎所作所為還是十分清楚的。   就比如王基也是才知道的一件事,司馬炎正在謀劃出城主動攻打敵軍營寨的這件事。   王基不像司馬炎,王基和諸葛啟是老對手了,王基作戰經驗也比司馬炎豐富,甚至比諸葛啟、文鴦、荀愷幾人加起來都豐富,王基自然也就察覺到了敵軍這些事有詐,是計。   但他勸不住司馬炎,司馬炎現在是聽到王基的話就煩。   甚至已經寫一封親筆信,命人送往京師了。   王基也緊隨其後派人去京師了。   至於司馬昭如何決斷這件事,那就取決於司馬昭對王基的信任程度高不高了。   反正這件事對司馬昭來說,又是一樁頭疼的事。   ···   言歸正傳,再說回陽城這邊。   王基在得知司馬炎的謀劃後,當天夜裡就帶著人去找司馬炎了。   王基不敢孤身前去,他不知道司馬炎會不會直接對他動手,穩妥起見還是帶上親信吧。   到了司馬炎設立的軍營後,王基直接就被攔在了外麵。   哪怕是王基表明了身份和來意,那個守衛也隻是去通報了一聲。   當司馬炎知道王基是帶著人來的時,直接就表示不見。   守衛原話轉告。   王基皺眉,頓感不妙,王基在臨走前留下一句話:“此乃敵軍奸計,故意為之,詐敗誆騙我等的,還望轉告公子,萬不可信敵不信我啊。”   說完這話,王基嘆口氣離開了。   這話也被那個護衛原封不動的轉述給了司馬炎。   司馬炎略有所思,決定出城攻打敵軍的計劃可以再等等,再觀察觀察情況。   王基的這番話還是起了作用。   話分兩頭,與此同時,諸葛啟這邊。   連續多天的進攻讓荀愷等急了。   在諸葛啟的極力安撫下,才說服荀愷,穩住著了他。   雙方各有難處。   ···   兩天後。   洛陽方麵的司馬昭給予了二人答復。   司馬昭派親信帶了兩封信過來。   給王基的那封信上的大罵司馬炎什麼都不懂,安撫王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而司馬炎封信上則是司馬昭囑托司馬炎盯緊王基,情況不對可除之。   司馬昭這個做法很穩。   得到這個回信的司馬炎就更加不信任王基了,因為司馬炎覺得司馬昭也不信任王基,就又開始謀劃出城攻打的事了。   王基並不知道司馬昭還暗中給司馬炎一封書信,但通過之後兩天司馬炎的所作所為也讓王基洞察到了什麼信息。   這天,王基副將憂心忡忡的來找王基匯報情況。   提到住處附近有人鬼鬼祟祟的盯著他們。   聞言,王基心中不由惶恐了起來。   “司馬炎最近在做什麼?”   “積極備戰,打聽到的最新情況,他們打算明天夜裡對敵軍發起夜襲。”   王基皺眉。   接著,那人又說:“城中不少將士已經被司馬炎招攬過去了,將軍,我們···該怎麼辦?”   王基看得出來,他身邊的親信都有點慌了。   他們都是王基親手提拔上來,反叛的可能性不高,但王基知道,如若自己還沒有動作反製動作的話,他們光顧著害怕,真要打起來了,戰鬥力絕對大打折扣。   王基低聲說道:“告訴自己人,穿好甲胄,多注意司馬炎,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將軍您這是…?”   “不該問的別問,讓你怎麼做就怎麼做。”   “喏。”   “切記,此事需秘密進行,萬不可四處宣揚。”   “喏。”   辦完這一切,王基調一些將士來到了府上保護他們的安全。   司馬炎現在是就差跟王基明麵翻臉了。   ……   與此同時。   諸葛啟見到了唐風。   沒錯,唐風已經帶著軍隊來到了陽城境內。   他的到來,王基和司馬炎並不知道。   他們二人現在隻關注內部,對城外的情況的掌握,已經遠沒有之前那麼強了。   諸葛啟並不認識唐風,唐風歲數可比諸葛啟大的多。   都快四十了。   但唐風對諸葛啟還是很客氣的。   唐風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就小瞧諸葛啟。   並表出一副一切以諸葛啟為主的態度,這讓諸葛啟十分高興,熱切的對唐風說完前線的情況之後,就讓唐風回去休息了。   唐風的到來,是在諸葛啟意料之外的,但他帶來了一萬兵力,也是大大加強了諸葛啟這一方的戰鬥力。   這也是最讓諸葛啟高興的一點。   第二天,唐風被諸葛啟派去了父城,帶著三千吳軍過去支援李遠,李遠那邊的人確實有少。   唐風沒有異議,就帶人趕去了,諸葛啟派了親信隨行,避免和李遠鬧出誤會。   諸葛啟現在是打算一舉把父城和陽城都打下來。   …   很快,入夜了。   城中司馬炎的謀劃也已經開始了。   司馬炎讓手下親信挑選三千精銳,悄悄出城,往南,朝敵軍營寨摸過去。   司馬炎覺得敵軍連戰連敗,已經連續好幾天了。   此時發動夜襲,就算不能殺死多少敵人,也可使敵夜驚。   進而退敵。   司馬炎想的沒錯,如果他突然夜襲,可以引起夜驚,那確實是退敵妙計。   但是…   諸葛啟這邊早有準備。   諸葛啟和荀愷這倆主將,每天晚上總會有一人不睡,就是防止敵軍夜襲。   今天正好是諸葛啟負責守夜,諸葛啟身披甲胄,手握佩劍,帶著幾個親信在營寨裡遊走。   諸葛啟不困,反而還很精神。   就在這時…   守軍敏銳的察覺到了敵人,喊殺聲接踵而至。   諸葛啟立馬立馬讓人去叫荀愷,讓荀愷去安撫那些還不知道情況將士,避免他們不明情況胡亂跑。   諸葛啟則是去到已經交戰的地方穩固軍心。   諸葛啟一到,也確實起到了穩固的作用。   另一邊,不少將士聽到了動靜,不知道怎麼回事,不知道誰說了一句“是不是敵軍打進來了?”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想跑了。   就在這時,荀愷急匆匆趕到,正好讓荀愷聽到有幾個人在說喪氣話,氣的荀愷拔劍就給那個正在說話的人來了個透心涼。   荀愷下手,穩準狠,直插心臟。   荀愷手下也是握著槍,戳死了幾人。   這才震懾住局麵。   接著,荀愷怒喝:“敵軍來襲,諸葛府君已經快擊退敵軍了,你們不去幫忙卻在說什麼喪氣話,此子必然是敵軍細作,死不足惜,再敢胡言,皆如此人。”   荀愷殺氣騰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身後跟著的二十幾人亦是如此。   亂糟糟的局麵被荀愷穩住了。   荀愷能輕易穩住局勢,還是因為那幾個妖言惑眾的多為趙蕤送來新兵和跟著唐風新來的吳軍,在場的人多數為淮南軍、荀愷的親信各地守軍,淮南軍自不用說,而那些各地守軍也都被荀愷統管多日了,軍紀嚴明。   淮南軍又聽說公子諸葛啟已經和敵軍交上手了,心係諸葛啟,反而還主動幫著安撫其他人,自然就漸漸穩住局勢。   荀愷又說:“此戰擊退敵軍,不論殺敵與否,皆有賞賜,殺敵越多,賞賜越多,你們還快去?”   聞言,眾將士士氣高漲。   見狀,荀愷急忙帶著他們去支援諸葛啟。   荀愷一到,諸葛啟就輕鬆多了,守的遊刃有餘。   打一巴掌給個棗,這一招確實實用,在威逼利誘之下,穩住局勢的同時,還激勵起了鬥誌。   相對的,攻營的敵軍可就難了,本來他們都已經打進去了,荀愷的一加入,愣是又把他們打了出去。   打了半天,沒有進展。   司馬炎委任的那個親信已經懵了。   他們攻打的一方都被打出營寨老遠了,而守營的一方卻都打了出來。   這局勢確實沒法再打了,那人當機立斷立馬下令撤退。   撤退時,又被為了賞賜的諸葛啟軍一頓追殺。   等天亮回到陽城城下時,就剩千餘人了。   跑的跑,死的死,此戰可謂是大敗。   而且,敵軍還追擊來了,這讓在城墻上的司馬炎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