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身邊親信一有這個想法,自然會第一時間告訴司馬炎。 司馬炎其實也在想是不是這樣。 但司馬炎覺得不能輕易相信,而是先去見了王基,正趕上這時的王基剛收到父城的求援,獨自在思考應對之策,就沒第一時間去接見司馬炎。 這就讓司馬炎更加懷疑王基了。 司馬炎等了一小會就不耐煩的離開了。 他前腳剛走,王基緊接著就出來了,但沒見到司馬炎。 王基皺眉,這些天的傳言王基自然也知道,他現在最怕司馬炎懷疑他。 司馬炎是代表司馬昭的,如若司馬炎認定他降敵了,那情況可就不妙了。 王基顧不上去深思熟慮父城情況,急忙派人帶五千兵前去支援,王基本人則是急匆匆去見司馬炎了。 但王基去司馬炎的住處,並沒有見到司馬炎,因為司馬炎沒回去,而是去了軍營。 太不巧了。 ···… 與此同時,淮南前線。 諸葛誕迎來了一件大好事。 諸葛靚回來了。 帶著諸葛誕的家眷,唐谘的家眷,文欽的家眷從吳國逃了出來。 不過回來雖然是回來了,但諸葛靚也受了傷,唐谘那兩個兒子也受了程度不一的傷。 文欽和唐谘二人在得知這一情況後,第一反應都是不敢相信。 特別是唐谘,他在吳國的家眷很多,他都預想到逃跑失敗,反被殺的情況了。 卻不想,居然成了。 文欽和唐谘安排好營寨的防守後,立馬就渡河去到了諸葛誕營中。 這時,天已經黑了,二人見到諸葛誕就是一頓道謝。 諸葛誕擺擺手,請二人入座。 而後諸葛誕說:“我兒剛剛說,吳國內部很不穩,似乎是…孫綝和吳國皇帝起了沖突,否則他們也不會這麼順利出來,隻是…唉,我兒和唐風、唐雲受了傷。” 唐風和唐雲就是唐谘的那兩個兒子。 諸葛誕語氣低沉,可見諸葛靚傷得不輕。 諸葛靚肩膀、腹部皆有傷,他們逃跑時,皇帝孫亮雖然沒工夫去管,但孫綝還是象征性的派人去追擊他們了。 他們三個也就是在這時候為保護女眷受的傷。 聞言。 “唉~”唐谘嘆氣後,不由自責道:“都是我女眷太多,若非如此,君侯之子也不會受傷。” 諸葛誕擺擺手:“無需傷感,已有岐黃去給他治傷了,我們現在還是談談下一步該怎麼辦吧。” 文欽、唐谘二人對視一眼,現在家眷已經離開吳國了,吳國方麵肯定知道他們二人已經投靠諸葛誕了。 文欽稍作思索,就開口說;“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那我就沒什麼好猶豫了,一切全聽君侯的。” 文欽和諸葛誕在淮南第二叛時還是對頭,現在卻是成了並肩而戰的好友了。 唐谘自然也是這樣表態,他也沒法回去了。 這幾天裡,他二人一直都在安撫吳軍,現在他們倆已經和吳軍打成一片了。 這些被留下的吳軍也都願意聽他倆的。 他們倆基本上,已經可以掌握那些吳軍,實在有不願意的也是極少數,殺掉就是了。 問題不大。 接著,諸葛誕又提起了潁川諸葛啟和文鴦那邊的情況,文欽因為文鴦的緣故,對潁川局勢還是有些了解的。 但唐谘卻是不太清楚,經過諸葛誕一說,他才知道潁川基本上已經被諸葛啟占據完了。 這讓唐谘對於推翻司馬昭的信心也大大增加了。 諸葛誕告訴他們這一情況,就是想問問是否派兵前去潁川。 對此,文欽和唐谘二人都贊同,對他們來說,諸葛啟能在潁川站穩,再有汝南…在手,那縱深可就長了,哪怕淮南這邊擋不住了,也有撤退的餘地。 不至於會一敗就塗地。 既然都贊同,那諸葛誕就沒顧慮了,諸葛誕打算派去點吳軍和淮南軍,如果都把淮南軍調走了,那正麵戰場的戰鬥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二人覺得有道理,最終商榷決定,派過去五千吳軍,五千淮南軍。 總計一萬人。 如此一調度,留在淮南的吳軍就又少很多了。 這也是為了之後和吳軍鬧翻時做準備,防止留下的吳軍人多再發生變故。 這樣做對於諸葛誕來說是有利的。 既然人員調動已經決定好了,那誰帶兵去也是個問題。 三人又是好一番商量,這會兒天都已經亮了。 三人商量後,最終決定讓受傷比較輕的唐風帶兵前去穎川支援諸葛啟。 文欽和唐谘火速渡河回到北岸,去集結吳軍,待到下午,方才帶著人回來。 諸葛誕這邊則是早早的就集結好人馬和糧食了。 當天,唐風就連夜帶人馬出營往西去了。 而文欽和唐谘二人也在去壽春城看完家眷後,再度回到了淮水北岸的營寨中,繼續與賈充對峙。 …… 五天後,唐風帶著人進入了潁川境內。 唐風目的地是長社,但他還沒進入長社境內,就被鐘毓得知了位置。 好在唐風不傻,提前派人去長社向鐘毓敘述了他的來歷。 鐘毓這才放心。 又過一天,唐風才帶人來到長社城下,但鐘毓並沒有讓唐風進城,而是讓唐風直接帶兵去陽城。 唐風聽說諸葛啟就在陽城,便欣然同意了鐘毓的提議。 鐘毓派一人給他領路,便再度啟程,朝陽城方向趕去。 而就在這幾天裡,王基和司馬炎二人之間的矛盾和隔閡也是越來越大了。 最開始雖然因為種種巧合讓司馬炎有些懷疑王基,但在畢竟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一切懷疑都是建立在流言之上的。 王基在主動找到司馬炎解釋一頓後,暫且打消了司馬炎的疑心。 但是,風剛停,浪又來了。 就在三天前,傳回消息,王基派去支援父城的人,被伏擊,死了一半多。 這件事傳回來之後,司馬炎就第一時間跑去質問王基這是怎麼回事。 王基隻能說是他決策失誤,但司馬炎不信,司馬炎又想到了傳言,司馬炎不敢再和王基多待,急匆匆的跑了。 而王基卻是被司馬炎這一舉動弄的很懵。 司馬炎徑直去了軍營,叫來幾個親信商量接下來怎麼辦。 這個軍營中全是司馬炎從洛陽帶來的親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對司馬炎來說現在這裡最安全。 王基在得知司馬炎是去了軍營後,方才察覺到司馬炎這是又懷疑自己了。 王基去和司馬炎解釋,但二人之間明顯是有了明顯隔閡。 司馬炎對王基的態度也冷了許多。 這還隻是內部矛盾,在外部,荀愷還在不斷攻營,然後就撤。 前幾天,在王基的極力約束下,守營將士沒有追擊。 但,就在因為父城被伏殺援軍司馬炎和王基關係不好之後,在司馬炎的強硬態度下,王基選擇讓步。 按司馬炎的意思,主動追擊了敵軍一次,這一追就是一場小勝。 但這些人謊報軍情,誇大的匯報上去,說是大獲全勝,目的自然是想得到賞賜。 死傷不少人,但核心主力軍並未損失,士氣固然有所降低,但諸葛啟靠著威逼和發錢,又把士氣鼓舞了回來。 這對諸葛啟一方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對王基來說可就很致命了。 因為這一次的追擊打出的‘勝仗’讓司馬炎更加覺得王基之前避戰的舉措是為了在擁兵自重。 也正因如此,他倆矛盾徹底爆發了。 司馬炎完全不聽王基的話,並且擅自派人出城去支援父城,因為司馬炎覺得那夥人並沒有被伏擊,隻是王基想要把兵力調出去,然後好尋機出城,帶大軍投靠敵人。 不管計謀如何,中途過程如何,反正司馬炎是已經不信王基。 ··· 入夜,王基住處。 “什麼?他還在積極備戰?他想打誰?”
第64章:支援,矛盾(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