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王愷回來(1 / 1)

辛憲英的判斷很對,諸葛啟的確意識到天氣變了。   這還是王基最先提醒諸葛啟的。   早在還未打下鞏縣時,王基就已經提醒諸葛啟要注意天氣變化。   不得不說,在這方麵王基還是很有經驗的。   諸葛啟覺得王基所言有理,便派人快馬回陽城和長社,讓荀愷和鐘毓盡快準備禦寒的東西,諸葛啟還特意說明是急需。   荀愷最先收到,早在幾天前就在準備了。   長社那邊,則是在今天才剛接到諸葛啟的這一命令。   ···   而鐘毓那邊,在收到諸葛啟命令的第二天就發生了。   一大早,城外就來了一隊人馬。   拉著幾大車東西,鐘毓正好剛來城墻上巡視,他還以為是諸葛誕派人送來的糧食。   但詢問後卻被告知···   “我們不是諸葛君侯派來的,我們是從南陽郡來的,奉我家公子之命,秘密給諸葛府君資助糧食以及禦寒物品的。”   此言一出,鐘毓就更加懵了,怎麼南陽郡的人還跑過了,而且看這情況還是友軍。   鐘毓這會兒也捕捉到了問題的重點。   “冒昧問一下,你們公子是···?”   “韓乘。”   “韓···”   這個名字鐘毓聽說過。   韓肇的弟弟,韓暨的幼子。   搞清楚了來人的身份,那鐘毓就明白他們是為何而來了。   鐘毓立馬命人開城門。   讓韓家人把東西運了進來,鐘毓大致看了一下東西,發現確實有不少禦寒的東西。   鐘毓正在為這件事發愁呢,長社城中倒是也有,但不夠前線大軍用,何況就在前兩天全端還又帶著人趕了過去。   他已經派人去汝南、潁川各個縣裡有賞搜集了,錢自然是鐘毓往外掏的。   鐘毓命人帶著韓家人去休息,東西也是立馬就被鐘毓派人帶走了。   ···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天氣也越發變冷。   全端也帶著人日夜兼程趕到了緱氏,成功和諸葛啟合兵一處了。   全端自然是把他們已經帶著大軍投靠諸葛誕的事如實告訴了諸葛啟。   諸葛啟很是高興,當晚就和全端飽飽的吃了一頓。   翌日,在陽城的荀愷派人送來了不少禦寒衣物。   不多,隻有一千多套,但這並不是全部。   荀愷也在積極的購買,並且把荀家老宅裡能禦寒的東西也命人再往陽城運。   鐘毓的物資運送速度也不慢,可走水路。   這就占據了陽城的好處。   禦寒多半不是問題,但問題是五六天內無法完全禦寒。   怕的就是比不過天氣轉涼的速度。   收到禦寒衣物的當天下午,就下了一場雨。   這場雨時間不長,第二天就停了。   但雨後很冷。   諸葛啟怕的也是被司馬昭抓住機會反攻。   ···   鞏縣前線,司馬望敏銳的察覺到了戰機。   他們這邊離京師近,不論是糧食亦或是衣物,都能及時送到。   雖然司馬望覺得這是個戰機,但司馬望並沒急著對敵人做出反攻,而是派人回去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司馬昭。   請司馬昭決策如何打。   離得近,上午送信,中午司馬昭就知道了。   司馬昭也是才想到這一點,因為他忙著殺人去了。   司馬昭也沒人可問,就自己悶頭思索此計可行與否。   司馬昭最終還是決定不打了。   就這樣隔河相望也挺好,省得沒打過再被諸葛啟打過河那就慘了。   何況城裡也不安穩,現在尚能壓製一二,一旦再敗…   那情況可就不好說了。   這樣做無疑是最穩妥的。   不冒險,等到淮南王愷帶兵回援,可對諸葛啟軍形成合圍之勢。   到那時再主動出擊,必然可以一戰而勝。   而且,這樣拖著不打,也可以讓敵軍鋒芒正盛的士氣慢慢消散,百利無害。   司馬昭果斷給司馬望回信,讓司馬望堅守。   晚上,司馬望收到回信,對此他感到很失望,錯過了一次絕佳的進攻機會。   不過司馬昭的考慮的也對,很穩,司馬望便沒再反駁什麼。   司馬望繼續以守為主,時不時派兵去騷擾糧道,可惜都沒成功。   每次運糧文鴦都會帶軍接應,是真的謹慎。   完全不給司馬望機會。   就這樣,因為司馬昭采取保守措施,這也給了諸葛啟緩口氣的時間,可以讓荀愷和鐘毓那邊有充裕的時間準備禦寒東西,並且送到。   一晃。   近半個月過去了。   諸葛啟軍中一大半人都不怕冷了,而且荀愷和鐘毓還在源源不斷的送來物資,基本上解決了寒冷問題。   同時麻煩也接踵而來了。   淮南方麵的王愷已經帶軍北上了,這個消息還是諸葛誕快馬送來的。   王愷現在何處,還不知道。   一切都需要諸葛啟做出準確的決斷。   一旦有失誤,不說覆沒。   也是潰不成軍。   諸葛啟也知道這件事情很重要,故而在收到諸葛誕送來的消息之後,立即派人回陽城,讓荀愷派人去查探敵情。   諸葛啟這裡頂多是派兵去防守黃馬關方向,防止王愷偷文鴦和王基的背身。   至於為何不去占據這個關口,司馬昭在那有駐軍,不好打,硬打的話一時半會也不一定能打下來,徒增傷亡,象征性守一下就是了。   南麵幾個關口在諸葛啟攻入時,就已經占據住了。   故而,諸葛啟王愷多半會選擇穩妥行事,從更遠的黃馬關走。   ……   一天時間過去了,唐風按照諸葛啟的部署,去到了黃馬關西南方向駐軍。   不以殺敵為主,隻以拖為主。   其次讓他在這也有為文鴦、王基查探情況的用意。   又過一天一夜,在夜裡,王愷由旋門進入洛陽盆地。   王愷行軍速度很慢,主要是他在淮南準備糧草花了一天多時間。   可算是開始行軍了,天冷又被迫就近去搜你禦寒衣物,途中被耽誤了不少時間。   王愷還沒走多遠,就遇到了攔路虎,唐風。   唐風主動出來,和王愷交戰。   但沒打一會就撤了,唐風的用意也很明顯,就是不讓王愷去和司馬望會合。   王愷還沒意識到問題所在,他以為唐風是要去進宮黃馬關。   王愷覺得黃馬關這個位置也很重要,便不走了,就地安營紮寨,和唐風對峙了起來。   王愷這一做法倒是讓唐風很高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的目的達到了。   派人去通知王基和文鴦的同時,自己也在積極防守,他是打算在這安家了,就死耗。   就這樣對峙了近兩天,王愷回來的消息也總算是被司馬昭知道了,司馬昭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氣的大罵王愷愚蠢,分不清輕重。   可把司馬昭氣壞了,當即就派人去斥問王愷了。   王元姬雖是王愷的姐姐,但她聽說王愷這麼乾之後也是怒其不爭氣。   …   司馬昭的人到了之後向王愷陳述了司馬昭斥責王愷的原話。   當然,語氣肯定沒有司馬昭那麼憤怒。   王愷總算是被罵醒了,趕緊拔營朝著鞏縣方向趕去。   但為時已晚,王基已經做出了應對,早有伏兵。   王愷,不出意外是中了計。   還是中了個大計,損失極為慘重。   他是撤了,但隻留下一股不足千的不對殿後,結果就是被唐風一頓追殺。   王愷這邊又受到了伏擊,等到王愷追到,又被斬殺不少之後,才逼著王愷冒死突圍了出去。   王愷鬱悶壞了,剛回來就被輪番揍。   王愷是不敢再去圍攻鞏縣了,繞過城,直奔司馬望幾人的駐軍地。   但司馬望在得知王愷要過來時,卻是派人去阻攔王愷合兵一處,要讓王愷繞到南麵,於洛水南岸駐紮。   如此,兩軍可隔河相望,進可攻退可守,截其糧道也就更加輕鬆了。   王愷勉強接受同意了,又改道,按照司馬望的意思繞路,去了洛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