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部署(1 / 1)

時間轉瞬即逝。   王愷也總算是按照司馬望的部署去到了合適的位置。   司馬望援助人去給他修築防禦工事,不算是背水紮營,打不過可以往西跑。   隻不過等到那時候,就是真的快完蛋了。   ……   對峙多日,陳泰暗中資諸葛啟。   雖然司馬昭看的很嚴,但陳泰有他的辦法,是人就會有欲望,隻要有私欲那就好辦,或是利誘、或是色誘。   陳泰百計齊出,派親信順利混出了城,為此,陳泰可是花了大價錢。   可謂是大出血了。   收買了不少人,每個人都是一大筆花銷。   也送出了不少人。   但這些血,陳泰將來都要拿回來,雖然損失很大,但陳泰的目的可算是達成了。   聯絡在緱氏駐軍的諸葛啟。   其實這會兒陳泰最心急,他急著讓諸葛啟趕緊攻入洛陽。   陳泰此次費大錢讓親信出去聯絡就是為了給諸葛啟獻計,同時告訴諸葛啟司馬昭的兵力部署。   三天後,諸葛啟見到了陳泰派來的人。、   諸葛啟和陳泰雖然沒見過,但也算是老朋友了。   陳泰對他的資助可不少,當然鐘家還是資助最多的,全家鼎力相助,不然潁川都打不下來,這會兒估計還在淮南為戰事所頭疼呢。   ···   諸葛啟聽完那人說的話,心中也在琢磨陳泰的計策能不能行。   陳泰的意思是讓諸葛啟進軍洛水河岸,對敵軍對峙,擺出一副要強攻的姿態,再遣小股兵力渡河,就算是被發現了也沒事,陳泰表示,他們會準備人作為內應,屆時,會有人主動聯絡這股兵力的主將,裡應外合先把城南這股敵軍乾掉,讓諸葛啟大軍可以渡河。   司馬望還在洛陽東和王、文對峙,那就不用管他了,直逼京城之下。   這個吧···   諸葛啟在猶豫。   他身邊就有李遠貼身保護,也沒有人能問問可行與否。   諸葛啟麾下缺少善於謀劃的人才。   鐘毓是對局勢判斷的很好。   荀愷屬於是什麼都會點。   王基是統軍、治軍。   文鴦是能打。   全端也在,他已經帶軍已經和諸葛啟會合。   全端是和荀愷類似,但在打方麵稍遜點。   諸葛啟思來想去,也隻能找來全端問問了。   諸葛啟也不希望全端能給他提出多麼牛的計策,能提供一個思路就行了。   諸葛啟也派人去問王基了,但一來一回需要時間,最快也要明天。   ···   全端到了之後,隻見諸葛啟麵容凝重,看起來就心事重重的。   全端施禮後,輕聲開口:“府君。”   “哦,兄長來了,快坐吧。”   全端點點頭,便坐了下來。   諸葛啟重整心緒,接著就把陳泰的計策說了出來。   聽完,全端麵色一喜:“那這是好事啊,府君為何愁眉不展?”   全端的表現,諸葛啟並不意外。   對此,諸葛啟也沒說什麼,而是繼續說下去:“我在考慮,陳泰可信否,還有這個計策的可行性,讓你過來就是想問問你的意見。”   全端恍然大悟,便也思索了起來。   兩人就此沉默,不知道過了多久,全端方才再度開口:“府君,我在帶軍支援來時路過長社,聽人說,陳泰不是派人給我軍資助過糧食嗎?”   諸葛啟點點頭。   “是有這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陳泰應該是真心獻計。”全端勸說道:“那府君就不該懷疑。”   “嗯~”諸葛啟點頭:“說的是,那他這個計策···你看如何?”   “可以一戰,我軍士氣正盛,如若推遲到徹底入冬,水路不便,糧草不能及時供應上,軍中士氣也會因為時間而消磨殆盡,如若真到那時可是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了。”   諸葛啟‘嗯’一聲,並沒有急著給答復。   全端的意思就是趁著現在士氣高昂,天沒有那麼冷之時,趕緊攻克洛陽。   到那時,就算外麵還有反對勢力,他們也是占據優勢的。   諸葛啟選擇等等王基的答復。   ···   翌日。   諸葛啟派去詢問王基意見的人回來了。   王基的想法和全端差不多,都是覺得拖得越久越不利,需要盡快打下來。   但王基分析的更細,王基有句話讓諸葛啟下定決心依計行事。   王基原話是:“府君是聰明人,不會想不到司馬昭可以召回遼東平叛軍吧?”   在這句話促使諸葛啟下定了決心,同時也讓諸葛啟背後一涼。   如若真到那時候,打不下洛陽是小事,說不定還要折點人在這。   諸葛啟決心一下,立即帶大軍北進。   …   諸葛啟這邊人多,行軍速度不快,在進駐到伊水時,發現對岸有敵軍,但人不多,司馬昭的防守重心沒在伊水,這裡的軍隊在看到黑壓壓的敵軍逼近,燒毀了在岸邊的木頭後,直接就撤了。   他們得到的命令就是敵軍來攻就撤,不攻就打探敵軍情況。   況且人也不多,不足千人。   與其徒增傷亡,不如集合兵力,據守洛水,還能減少運糧壓力。   他們這一撤,諸葛啟就順利渡河。   ……   待到全軍登岸,進駐洛水邊上後,司馬昭才知這一情況了。   司馬昭立馬派人去通知司馬炎,命司馬炎帶人前去支援,並且再三囑咐司馬炎,別主動出擊。   司馬昭在丟了陽城後就很後悔,就應該早早的換下司馬望,讓司馬望帶兵去支援。   司馬炎照做,得到命令後,第一時間就支援了過去。   ……   諸葛啟駐軍此地後,為了逼真,每天都派人在岸邊徘徊,故意營造出一副想要渡河的姿態。   在司馬炎帶兵支援過來後,諸葛啟更是會遣小部分人,試圖渡河。   但每次都是在看到敵軍有防備後,就立馬開撤。   諸葛啟連續幾天都是如此。   這一頓操作,成功讓對岸的司馬炎覺得諸葛啟這是黔驢技窮了。   不然沒必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試探性渡河。   這樣做對士氣打擊是很大的。   不過這次司馬炎並沒有自大、自傲,因為陽城之事,還歷歷在目。   加上司馬昭還每天都派人來叮囑他不要小覷敵軍。   與此同時,李遠帶三千甲士,按照陳泰的路線,往西,尋找合適地點渡河。   但李遠跑出老遠也沒找到合適地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每隔一段距離,岸邊就有駐軍。   李遠隻得繼續順水往西,實在不行就跑的更遠點。   …   時間轉瞬即逝。   李遠總算是找到了隔好遠都沒敵軍駐紮的地方,但這個位置,距離諸葛啟和司馬炎對峙的地方很遠。   李遠也是跑了一天多,這會已經是第二天淩晨了。   李遠沒有往東去,而是按照諸葛啟的意思就在原地不動了。   李遠在等人聯絡。   陳泰說了,他們會準備人接應。   注意,這裡陳泰說的是‘他們’,也就說,這次並不是隻有陳泰暗中策應。   ···   李遠等到傍晚,幾乎是等了一天。   總算是有人主動來到了他們臨時駐紮地的附近徘徊,但那人並沒有直接找他,還挺謹慎。   見此情形,李遠便也沒去找他,但李遠暗中派人盯著他,如果他要走,那李遠就會把他當作敵軍斥候給殺了。   就這樣,又等一夜。   待到第二天一大早,那人方才主動靠近。   那人見了李遠後先是試探性的打探李遠是誰的人,李遠也在試探他的口風。   又是好一頓拐彎抹角,兩人才決定沒找錯人。   成功碰頭,那計劃就開始了。   那人叫陳融,他說:“洛水邊上的駐軍中,有兩校尉是自己人,岸邊有六個據點,其中三個據點的守將是我們的人···”   陳融如實說出了陳泰···等人在軍中的部署,自己人有很多,待到跟前,他可以去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