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 華夏歷史根脈深,文字記載五千年。 原始階段較平等,奴隸社會大變遷; 強者為王敗者寇,朝代更迭往下傳。 皇權貴族治天下,富人自在窮人難; 炎黃子孫多故事,文人筆下留遺篇。 鬥轉星移,乾坤動蕩!潮起潮落,幾經滄桑。話說到了明朝中後期,自英宗帝開始,皆因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後宮參政和宦官亂權,就造成了朝廷頹敗,綱紀紊亂!才使得很多官員徇私舞弊,肆意妄為。據傳,凡為官者大都是,一門心思地斂財,所以清正廉潔的就少,貪臟枉法者居多,然而,就連上層高官,簾裡大臣,都帶頭賣官鬻爵,隻弄得官場裡從上到下,居是烏煙瘴氣。加之東南沿海一帶,倭寇侵犯騷擾,他們殺人放火,搶劫掠奪!又給國家增添了亂局,才使得朝廷內外交困,江河日下,整個國家都一蹶不振!由衰敗逐漸走上了,不可逆轉的滅亡道路。 由於國家動蕩,社會風氣就比較壞,人們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所以,各地農民就起來造反,除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十八家闖王外,還有更多的農民組織反抗,乃至於風起雲湧!經久不息。另外,全國各地的幫教和會道門也頗多,而且又很廣泛!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有,白蓮教、明教、日月神教和天地會等,真可說是五花八門。因此,就在以後的時間裡,一直到明王朝滅亡,居是兵連禍結,始終都處於戰亂之中,則使得大明江山社禝,岌岌可危!其事態一發而不可收拾。若要究其原因,一是由階級本質性所決定;二是因官府腐敗所導致;三是由於尖銳的社會矛盾所造成!但根本問題還是社會,最深層次的矛盾比較突出!今天我要講的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要先從睢州說起。 睢州,本是座歷史古城,它地處我國中原,也與較早興起的,河洛文化中心相比鄰!相傳,在遠古時期,此處曾是山川丘嶺,皆因大自然的作用,幾經滄桑!後來就形成了黃淮平原。據資料記載,睢州舊時稱襄邑,金天徳三年改為州置,隻因地勢低窪,州城三麵環水,便被人們稱為“水城”。自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已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經考證,在此處與周邊,就發現了有不少歷史痕跡,也進一步證明了這裡,不光歷史年代久遠,而且,又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有詩為證: 黃淮平原風光美,中原睢州則有名。 歷史悠久垂清史,人傑地靈出英雄。 三麵環水是湖泊,民間稱之為水城。 就在睢州城西北方十裡處,有一個村子名為小辛莊,村裡有一家農戶姓袁,主人叫袁立業,人也忠厚老實,又是個種田的好把式。他取妻劉氏,生有一雙兒女,大的是女兒,名叫秀榮,已經出門嫁人了;小的是兒子,名叫玉鋮,且寡言少語老實巴腳的,不過人到本份。由於家中貧寒,兒子玉鋮已經二十歲出頭,還尚未婚配,這在當地來說,也屬於大齡青年,若按當地的風俗習慣,一般輕人成婚都比較早。再說他們老袁家在村裡也窮,全家就隻有幾畝沙堿薄地,日子過得也比較拮據!加之兒子玉鋮的長相,又不怎麼起眼,所以,已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還沒有人給他提親說媒。現已進入花甲之年的袁立業老兩口,為了兒子的婚事也沒有少操心,真可說是整天都愁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但不遇機緣,做父母的也乾著急沒有用。再說他們老袁家在村裡,又是孤門獨戶,全村有一百多口人,也就隻有他們一家姓袁,若要刨根問底,他們家究竟是從哪裡搬來?有人講除了他們自己家的人知道,而別人誰也說不清楚。 據說,他們根本就不是河南人,而是地地道道的外鄉人,原來老根還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附近居住。要說來那還是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把元朝的殘餘勢力,才剛剛驅趕到大漠以北,其邊陲上稍微安定了一些,就在他剛能站穩腳跟時,天下又連年遭受自然災害。當時,就在山西平陽府那裡,由於天乾地旱和生蝗蟲,農民因種不成莊家而餓死人無數,其中就有一家姓袁的夫婦,一共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名叫友直,老二名叫友諒,老三名叫友信。他們一家也都是忠厚人,皆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的亂局,老兩口先後都被餓死了,剩下三個兒子,那老大還不到二十歲,最小的三兒子也隻有十三、四歲。弟兄三個在家鄉實在活不下去了,他們一商量便就隨著大批災民,逃荒要飯來到了中原,而那時的豫東一帶,又剛剛經過了多年的戰亂,也是千裡蕭疏,人煙稀少。 然而,凡是以乞討為生的窮人,也實屬於是墻頭上跑馬——無路可走!在民間就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向窪地流”。一般來講,人們就是再窮,隻要日子能過得去,誰也不想出門在外和背井離鄉。也就是說,生活上有一線希望,都不會出去逃荒要飯。這袁家三兄弟又不能在家單等著被餓死,所以,他們就吃逃要飯到處漂泊,中途又幾經輾轉,最終才來到了豫東一帶。而在那兵荒馬亂,及餓殍遍野的年代裡,窮人大都吃逃要飯而食不裹腹,一天,老三袁友信卻突然失蹤了,有人說他是被官府抓去,做了勞役苦工;還有人猜想,或許是吃糧當兵,反正是下落一直不明。 後來,老大、老二就在商丘和睢州兩地,分別紮下根,而定居在睢州的就是老二袁友諒。據說他死後墳就埋在,睢州西南的匡城附近,在靠近一條名為祁溝河的岸邊,那裡有一片窪地,也被人們稱之為水窪子。此處雖然是片沼澤地,而且又種不成莊家,但卻是一處聚氣藏風的龍脈之地,換而言之,就是塊風水寶地。人們通常所講的陰陽宅,作為墳地就為陰宅,若按照一般規律,死後的人隻要埋到了好地方,他們的後人都會有好結果,所以,通過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袁氏家族裡還真出了,不少的有能耐人。 比如什麼州官、縣官、兵馬指揮、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等等,還真出過幾位朝廷大臣及高官,並且又與皇家攀上了親戚,還曾經連續出過兩名皇妃。要說這些都是後話,我在此就不一一多表了,下麵我就接著先前的話題,單說這袁立業的情況,其實,他正是袁友諒的孫子。凡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本來是弟兄兩個,上邊還有個哥哥,名叫袁立本,自從兄弟倆分家後,他們都是各立門戶分別過日子。而袁立業便帶著老婆孩子,一家人就單獨從匡城那邊,搬遷到了這裡來居住,要問原因,誰也不知道為什麼? 前麵說過,袁立業就一個兒子,名叫袁玉鋮,他已經是二十幾歲的人,結果還沒有人給說媒提親,可是天無絕人之路,無巧不成書,說來也就在這年春上,卻有一家姓苗的,逃荒要飯來到了小辛莊。他們本為父女一家三口,老家是河北人,老漢名叫苗若民,性格開朗,對人和藹,與人處事很謙和,一般都不與人爭論計較。皆因老伴死得早,單撇下了兩個閨女,大女兒名叫苗蘭,二女兒名叫苗青,平時,人們都喊她們姊妹倆為蘭蘭、青青,這父女三人也是相依為命。由於近幾年,他們家鄉連續遭受自然災害,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們父女為了逃個活命,苗老漢就隻好帶上兩個女兒,出來逃荒要飯。 要說黎民百姓顛沛流離和背井離鄉,盡都是為了生存逃個活命,所以,才不得不外出東奔西逃!而苗家父女也正是屬於這種情況。當他們一家三口來到小辛莊後,偏巧就遇上連陰天下大雨,老天爺一連下了半個多月,都沒有住點停下來,結果苗家人就走不了!也隻好住下來單等著晴了天再走。那苗家的大女兒蘭蘭正十六、七歲;二女兒青青,也已經是十四、五歲,她們雖然都是要飯花子,身上穿的破爛,但兩人都已經長成了個,其麵貌又相似,如今也都是兩個大閨女。要說姊妹倆還真就如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坯子,盡都是一雙大眼睛,其個頭還較為勻襯,她們又全都像是小大人,若說身體瘦弱單薄,也是因為平時吃不飽、穿不暖、忍饑受餓,身體缺乏營養所造成。 譬如說:姐姐苗蘭的容貌長得,雖說不是多麼漂亮,但也能說得過去!她的性格又內向、溫順,平時言語也不多,一見人還非常麵腆,人們也對她很喜愛。若要單論性格,妹妹與姐姐就有很大的區別,而那青青潑辣活躍,還善於言談,其性情就野了點,也似乎不夠穩重,因此,也就不能博得眾人都欣賞。他們父女仨人一住下來,則就有一些多嘴多舌和好事的女人們,也非要去刨根問底打聽他們的情況不可。惟獨有偶,當有人得知苗家的兩個閨女,還沒有婆家時,就光有熱心腸的人想做好事,則就慫恿和攛掇著要給苗家大妮說媒。 而男家就是老袁家的兒子玉鋮,要讓他與苗家大女兒蘭蘭成婚,這些人就甘願為兩家當紅娘,其實她們的心情與做法,也都如同修橋鋪路相仿,可說算是積德行善之舉。再說世上的男女結合,也為天經地義之事,而媒婆都是八哥嘴,大都是巧舌如簧,能說會道!然而還真是一蹴而就,一經說合事就成啦!有人說這叫水到渠成。也就正如人們常講的那句話,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麵不認識!而兩邊的老人也都沒有啥意見,雙方也都是很愜意,這就叫好事成雙,天作之美,有緣人終能成眷屬。 尤其是袁立業和他老伴,兩位老人可是高興壞了!因為他們一天到晚,都正在發愁兒子的婚事,心想著,自己的兒子玉誠這輩子,還能不能找上個媳婦都是兩說著。故而老兩口心裡都明白,如果不是苗家父女來討飯,倘若老天爺不下雨,自己的孩子玉誠還真得打光棍,所以他們就連做夢都會夢見,有人來給兒子玉鋮提親說媒。甚至有時候還會使老兩口,從睡夢中笑醒。要說他們想兒媳婦也很正常,你不讓他們想也不行,但是這回卻讓老倆口,根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美夢則就成了真。並且又在心裡揣摩著,是不是老天爺才睜開眼,從天上扔下個大餡餅,讓我們老袁家給撿到了,這就叫打住食啦!使我們一家能夠如願一場,這正是: 兒子一大爹媽急,總想馬上抱孫子; 天下父母都一樣,要說不想是假裡。 常言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袁立業與老伴兩人就像是啞巴掘坑藏金子,心裡真有說不出來的歡喜,他們就胡思亂想又瞎琢磨起來!心裡說肯定還是過去,我們老袁家的上幾輩祖宗,在佛爺神聖麵前燒過高香。所以,這才讓逃荒要飯的苗家給俺們,送來了一位好閨女做兒媳婦,於是他們就趕快給老天爺、土地爺、灶王爺,還有觀世音菩薩,等等,各類神聖和佛爺們燒香磕頭。實際上,也是褪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凈費事!讓瞎子戴眼鏡,純屬是多餘的框框!再說有很多人也都信這個,誰能有啥辦法,這就叫各人有好務。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又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風俗,也叫天經地義的事情!特別是在封建社會裡,農村人又都比較因循守舊,就這樣他們兩家的親事,一經媒人撮合就算成了。苗家父女本是來逃難的外鄉人,那苗家老漢對於此事,也正巴不得的,實際在他心裡也早就,想給自己的女兒找個婆家,但是始終都沒有遇上合適的。因為他的大女兒蘭蘭,已經十六、七也是正好的年齡段,所以他心裡就經常著急!豈不知這位苗老漢的打算,他心裡另外還有個小九九。那就是他在想,如果我女兒的這門親事成了,一來也了卻了我的一個心願;二來自己今後則有了落腳處;三來我就是死後到了陰曹地府,對我早亡的老伴也有個交待。 若換句話說,他要在女兒成親後,到那時自己就可以長期住下來,在此閨女家養老不走了,可是這話他也不好對人講出來,正大光明的擺在桌麵上!要說他苗老漢這一生,也是窮困潦倒時運很不佳。就是由於命苦一輩子他才沒有少找,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卦合八字,以及觀麻義像什麼的!結果那些人還都說他,今生是個巴結命,甚至連死後都是窮鬼。也就是說從現在起,一直到走進墳墓裡那一天,他都別想鹹魚翻身過上幸福生活,說到底他苗老漢這一輩子,都是跳不出窮圈子。他又是個認死理的人,有時一頭撞到南墻上連彎都不會拐,可以說他既醒悟不了,但也改變不了倔犟脾氣!所以便時常對人講,總說他這一生命不好!與其說是個倒黴蛋,倒不如講實屬於命中注定。 眾所周知,那些給人算命的先生,實際上,他們都有一套騙人的把戲,平常給人算命也是瞎胡謅,他們的騙術雖然不怎麼高明,但有些人卻很相信,也就和周瑜打黃蓋一樣,反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他苗老漢就很迷信命運,如今人一老又像熟透的瓜,所以也早就沒有了心勁,隻不過在他的心裡,還總是忘不掉妻子在臨終前,對他囑咐的一段話。原來,他的老伴在死之前曾對他說過:“妮她爹,如今我死到不足惜!但是讓我最擔心的一件事,則就忘不了咱們的兩個女兒。我希望你能把她們姊妹倆好好地拉扯大,以後再為她們每人找個稱心的好婆家!”當時他妻子講完了這句話,也就撒手人環咽氣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或許老年人都會是這樣!甚至到死都在想著兒女們,恐怕這也是自然規律,要不怎說孩子本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因為當母親的都與兒女們連著心,也正符合了“人之死,其言善,鳥之死,也哀鳴”的道理。這就是年老人愛念舊,也叫人到難處想親朋,如今苗老漢又兀自回想起了,這段往事後就身不由己的,心酸和難過起來!同時還落下了兩行老淚!…… 要說人的一生究竟為了啥?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想不清楚,或者是不願意去想,其實說穿了還不都是,為了生活幸福,讓全家人未來都有條好出路。換而言之,就是使孩子老婆一生,都能過上舒心的好日子!現在的苗老漢就正在想,心說這一回我可是完成了,任務的一大半,就單剩下二女兒的事情了。以後若要能再碰巧了,到時候我還得再為青青,找個合適的婆家才是!倘若真到了那時,我就算是完事大吉,再往後就無須操心了。而當他想到這裡時,心中又是甜蜜又是高興!其心情真可說是一陣喜悅、一陣愁!於是他便自言自語道:這一回則能讓我老伴的靈魂,在九泉之下得以放心和安定了!”他一邊說著,又一邊擦拭著兩行老淚。 然而,誰都難以理解這位苗老漢的心情,他現在的心裡,真正想的又是什麼呢?卻原來,這位苗老漢還在想,他這一生總是南跑北奔究竟圖個啥?說到底還不就是為了,得到溫飽和有個溫暖的家。再者說,普天之下哪裡黃土不埋人?他心說走到哪裡哪是家,看來從今往後這中原睢州,也就是我老漢最好的歸宿地了。與此同時,他心裡還在想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從現在起,他苗老頭就能夠在此定居!這就叫屙屎挖茅根——兩不誤!所以苗老漢想著想著,便是開心地笑了。 如果要說起來這袁、苗兩家人,也都是社會最底層的窮苦百姓,他們的兒女們也就如同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兩下裡結親成為了眷屬,可也算是門當戶對。男方的袁玉鋮雖然大幾歲,但他老實巴腳也能乾,還非常勤奮,雙方又都是窮人,兩下裡結合就正合適。若按照思想家和哲學家們所講,一個人的勤勞智慧和勇敢,以及他們的開拓精神,也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條件。同時,也與社會風尚及環境都是相互關聯的,可講這正是人類去戰勝自然界的法寶!而身為種地的農民又稱莊家人,他們勤勞耕作,不誤農時,繁衍生息,傳宗接代!也就成了他們人生中的,本質與存在價值了。 人所共知,過去的窮人辦事,一般都不怎麼講究,袁家與苗家結親,雙方也沒有什麼意見,他們相互也都不挑剔!所以兩家的婚事經媒人,從中一說合便成了。因為農民的腦子都比較簡單,辦事情想問題一般都不復雜,他們認為:農家女隻要愛勞動,會過日子,知道孝敬老人,能生兒育女就行。再者說,兩家的兒女們也都這麼大啦!像玉鋮和苗蘭的婚事,既然已經說成和定了下來,也就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乾脆趁熱打鐵說辦就辦,接下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讓袁玉鋮和蘭蘭拜堂成了親,這正是: 華北災荒民出逃,天下處處是餓殍。 苗家父女來睢州,遇上下雨走不了。 袁家玉鋮倘未婚,苗家大妮也沒找。 經人介紹兩情願,兩家老人樂滔滔。 接著便把喜事辦,恩恩愛愛同到老。 卻說小兩口婚後小日子過得很甜蜜,袁苗兩家的人都非常歡心,尤其雙方的老人,都覺得是如願以償,從此以後,那苗老漢也和小女兒青青,就在小辛莊紮根定居下來。 光陰如梭,時間荏苒,一轉眼就兩三年過去了,而小夫妻則是相親相愛,夫唱婦隨,但是,小倆口已經在一起生活了快三年,如今那苗蘭還沒有懷上孕,也就讓人們覺得稀奇納悶了。特別在農村,如果女人不能生養,那就會受到世俗偏見的非議,若按照民俗傳統講,世間不孝有三,且又無後為大。比方說,什麼傳宗接代,繼承香火!一些舊的習俗意識和傳統觀念,就極為濃厚,也可說這些世俗的東西,在人們的頭腦裡也早就深紮了根,打下了比較牢固的烙印。 尤其是老年人,此種封建意識就更為根深蒂固,倘若是誰家的女人成婚後,還一直沒有懷孕和生養孩子,也就會招人在背後瞎議論和胡亂嚼舌頭,甚至還會有人鄙視和看不起你。俗話說眾口鑠金,吐沬星子能淹死人!對於人們的議論誰都害怕,若說不懼者才叫稀奇少有呢!而時至今日,這種舊的封建意識和不良現象,在全國各地或多或少,還仍然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之中!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