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君臣到了後花園以後,老禦史就領著皇上先看了一圈,然後,他便有意識的問皇上:“請問陛下!您覺得臣蓋的這棟小樓怎麼樣?但不知您有何見教?還請陛下談談看法”。原來,他是要讓小皇上評頭論足,以此要套出他的話來,好引誘對方上當受騙!其實這正是老禦史設下的一個圈套,也真可見他的用心是極為良苦。 怎知小皇上也非常聰明,而且鬼點子也多,他根本就不上當!如果僅從表麵看,他還真像是喝醉了酒,實際他心裡清楚得很,也早已經有了譜。那小皇上瞇起眼睛裝糊塗,便口口聲聲贊譽道:“好!好!很好!也就是好!你還別說,不錯!不錯!真不錯!”他除了光重復以上幾個字外,其它什麼字都不吐。換句話說,其它的話他不講,這就讓老禦史沒有了招,因為皇上說的話,與他心中所想不光背道而馳,也根本不對路子和格格不入,所以他就鉆不了空子,這就叫: 禦史動心眼,使用小伎倆; 皇上也聰明,隻字不提梁。 皇上的回答,由於不符合對方的口味,老禦史就還不死心!接下來,他還仍然誘導小皇上,說道:“陛下!您看我的這棟小樓,除了建築風格外,是不是還缺少點什麼?”他這句話的背後,不光具有險惡用心,而且也有不可告人目的。 小皇上聽了後,就稍微遲疑了一下道:“朕我看還停好,不缺少什麼呀!但是隻不過”…… 老禦史聞聽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心急火燎!迫不及待地又問:“皇上!隻不過什麼?您快說出來!” 可是,那皇帝小兒總是笑而不答!因為他很聰明並不笨蛋,就像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等過了一會兒,才漫不經心地說:“要是以朕看來,隻是缺少了一根橫棍”。然而小皇上這樣說,既是一句婉轉的話,同時,又包含了他的聰明智慧,如果要認真地去分析,他回答得不光非常巧妙!則又是天衣無縫,而且還堵住了老禦史的嘴。所以,老禦史聞聽後就如矮子過河——淹了心!原來,他一直都在處心積慮的,設圈套套小皇上的話,結果就白費了心思,使他的陰謀鬼計,變成了癡心妄想不得實現。 你道:“老禦史趁皇上喝了酒,攪來攪去到底是何用意?” 豈不知,如果是皇上要說“這房屋建的不錯,就是缺少一根橫梁!”那麼,老禦史馬上就會鉆空子,跪到皇上麵前叩頭!他要替太康百姓謝主龍恩,讓皇帝小兒為當地免征皇糧。所以,這就是禦史老兒絞盡腦汁,苦思冥想,費盡周折,不遺餘力地建築了,這棟樓房的真正目的,這就是其根本所在,目的就是要蒙騙皇帝小兒上當。 眾所周知,過去封建王朝,皇帝被尊稱為天子,他說話很算數,為金口玉言,那老謀深算的禦史就想讓皇上說出,房子缺“梁”或少“梁”的字眼。因為房屋“梁”與糧食的“糧”是同音異寫字,當時,隻要能從皇上口中,說出來這個音,老禦史就有了可乘之機,他會見縫插針,顛倒事非,混淆黑白,胡攪蠻纏,魚目混珠進行詭辯。則要為太康黎民百姓大叫苦窮,讓朝廷減免稅賦,使百姓不向上麵交皇糧。這本來是一步很好的棋,也是非常美好地暇思夢想!可說這也是老禦史,經過深思熟慮,縝密思考好的一個鬼主意。 但是,皇帝小兒也不傻,他雖然多吃些酒,可他不胡言亂語,還能做到守口如瓶,所以,就偏偏不講出個“梁”字來,這讓老禦史也毫無辦法。從而也說明了,皇帝小兒的聰明與狡猾,他不光反應快,應對能力也強!所以,老禦史就哄騙不了他!反而,卻成了魯班麵前耍斧,佛爺麵前誦經,想沽名釣譽,也白費了心機!後人有詩曰: 是官刁於民,皇帝高過臣; 師生動心計,能者對智人。 老禦史本想為家鄉做點好事,給自己留下好名聲,讓老百姓都感恩承情他,結果,一切都化為了泡影,成了癡心夢想。由於老禦史未達到目的,一切也就徒勞無功了,於是,他心裡就覺得很侘傺!就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狐貍再狡猾也鬥不過好獵手!也許,這就是真實寫照。這個事情雖然沒辦成,老禦史未能達到目的和實現初衷,但他卻給太康人民留下個好印象,所以時至今日,太康的黎民百姓都還在說:“那位老禦史是個好官”。而且,在太康縣城裡還有古時候,建造的一所房屋,人們都稱那座房子為“禦史樓,”現代人又把它作為了,一種文化遺產保留和追思紀念。 咱們閑扯了一通後還得回到原題上,我在前麵說過,中原幾省的人,都是年復一年的去陳州,朝祖、燒香、逛廟會,也從不簡斷成為習慣。如有錢人家去時都是坐著車,到了以後買著吃、買著喝、逛到晚上住客棧,可以說自由隨便,一點委屈都不受。一些不大方的小扣們,一般車上都拉有炊具,以及柴、米、油、鹽等,一切應用之物,甚至還有行李,到時候就可以做飯吃,到了晚上睡車上,雖然麻煩些但還不錯了。 然而,窮人就不同了,他們不具備這種條件,又大都是羅鍋子上樹——前麵緊!不光是手裡沒有銀子,且不像富人家,他們吃喝不起,所以,也隻好自帶乾糧,餓了啃乾饃,渴了喝涼水,這樣既簡單又省事,也為隨便亂湊合。而袁玉鋮小兩口,帶的盤纏就不寬裕,為了節約少花錢,他們就在家裡事先,蒸好了兩鍋窩窩頭,當地人也稱之為“雜麵饃,”便裝了半口袋計劃走到路上吃。一旦餓了就啃窩窩頭,喝了就到附近人家去討碗涼水喝,因為他們也不和別人比,沿途一路上,也就這樣對付下來了!這就叫: 有錢人家把福享,世上窮人都困難; 玉誠苗蘭很辛苦,自找罪受也心甘。 風和日麗!微風拂麵,袁玉鋮小兩口和鄉親們,還算運氣不錯,由於天氣也比較好,幾天來大家在路上,始終都是歡聲笑語,全程共二百來裡路,他們經歷了兩天半的時間,直到第三天的下午,便趕到了目的地——陳州。 由於,老祖爺伏羲的墳墓就在陳州北關,袁玉鋮和妻子苗氏便在距北關,隻有二三裡路的小徐莊,找個地方住了下來。因為有錢人住客棧、旅館,無錢窮人就需要到,附近的農家借宿住下,也叫隨便湊合吧!如果去得早的還能住上,人家的磨屋、廚房、車棚或牛圈什麼的,晚了就得住別人家的,院子裡和柴草垛旁。而每當這個時候,來逛陵趕廟會的人也多,想要找地方住宿也就特別困難,可以講就是在方圓十幾裡的,村莊上也全都住滿了人。 另外,還有人睡在路邊或農村大街上,能靠到人家的墻根旁就是不錯了,袁玉鋮小兩口和鄉親們,他們一行多人都是從北麵來,而那裡隻要一過白家樓,各個村上都早已經有人入住了。特別是距城北關較近的一些村子,各家各戶都是住得滿當當的,袁玉鋮小夫妻與同伴們,大家倘若住一起,地方就不好找,於是眾人就隻好,分頭找地點住。其袁玉鋮和他妻子還算不錯,他們在小徐莊經過了一番打聽細問,又是低三下四的求爺爺告奶奶!一在地苦哀求,向人家說了很多好話,最終才在一家張姓的院子角上,找個地方住了下來。 凡是住宿的人大都是家離此地比較遠,如果隻在幾十裡路的範圍內,就可以想相得到誰還會住,恐怕就是摸黑當天也要趕回去!所以,也隻有距離較遠的人,才得住上一兩天,待到他們玩足玩夠興致盡了再走。倘若是生意買賣人,那就可另當別論,這樣,你來我去一直到廟會結束的那天,來來往往的人們全都是,前腳走、後腳來、排著號、就如蛇退皮一樣,接前續後地絡繹不絕。 袁玉鋮和妻子苗氏住在張家還算可以,那一家也是好心腸,他們理解出外人的難處和不容易,便對來他家住宿的人非常熱情。天還沒黑,人家就燒了一鍋茶水,是專門供給來逛會的人飲用,因為他們也最清楚不過,凡是來住宿的人盡都是鄉下的窮苦百姓,可以說大家都是自帶乾糧,晚上一般都是用白開水泡饃,即當作了一頓晚餐。當天夜裡袁玉鋮小兩口,就從人家柴火垛上抱了一些柴草,放在墻角上作為鋪墊,睡覺時雙方相互摟住腳,蓋著自帶的一床破舊棉被,兩口子擠在一塊和衣而眠。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一早,夫妻倆就起來帶上乾糧出發了,別看是大清早天剛亮,可是街上的行人這時候,已經是摩肩接踵不斷續了,然而,當地人又都有趕早集的習慣。但見那通往北關的道路上,是車水馬龍,人流不息!特別是一入北關,直到伏羲陵園的大街上,人流就如潮水似的湧動,無論是遠看和近觀,反正都是非常熱鬧。 再者說,凡是來燒香逛廟會的人,一般起得都很早,人們也都有個比勁,都是爭先恐後的你起得早,我比你起得還早,所以,整個北關大街小巷裡,都是人頭攢動,擠擠撞撞。就在離陵園還有兩三裡的道路兩邊,又盡都是賣吃、賣喝和做生意的攤位,其花樣品種,也是應有盡有,豐富多彩。也就是說,無論是賣飯棚裡,還是在道路兩邊,可以說及乎全是,當地的風味小吃,有詩為證: 炸油條,炸丸子,炸麻花,炸肉盒。 小籠包,水煎包,燜爐烤餅熱蒸饃。 油炸糖糕和菜角,還有油餅及烙饃。 麵條水餃雜味湯,當地小吃花樣多。 飲食文化淵源深,華夏歷史似長河。 袁玉鋮和妻子苗氏走近一家湯鍋前,要了兩碗雜味湯每人各一碗,然後,就把自帶的乾糧窩窩頭,掰成塊泡進了碗裡,夫妻二人連吃帶喝,即算是一頓早餐了。 或許有人好奇地問:“什麼樣的雜味湯?味道如何?好不好喝?” 所謂雜味湯,就是品種多、味道雜,所以才稱“雜味湯”。據說,這種湯是人們用石磨,先把豌豆磨成糊狀,或磨成麵以後做的。裡麵不光放有花椒、胡椒、茴香麵,幾種調料,其食材、原料還較多。比如說,什麼黑芝麻、花生米、海帶絲、豆腐條、小魚、小蝦、油泡子,等等,而麻辣味也非常濃,顧名思義,才起名“雜味湯!”不過,也有人稱是“糊拉湯”。可說這在周口、許昌、駐馬店,乃至豫東商丘一帶,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 特別是過去,平常當地人早起去趕集,或者是哪裡在逢會,一般人們也都愛吃,熱燒餅夾牛肉!另外還要再來一碗,咱們說的這種“雜味湯!”而當他們吃著、喝著時,便感到很得勁。所以,世上的窮人和富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一種活法,而農村人就愛說:“窮日子窮過!”他們靠的是一雙手,自食其力,辛勤勞動,一生過的都很踏實。這時候,袁玉鋮夫妻倆便取出攜帶的乾糧,也就是在家蒸好的窩窩頭,用手掰成一小塊一小塊,泡入湯碗裡吃著、喝著還覺得很不錯,也就心滿意足了!小兩口吃完了飯以後,為了提前趕去上香,二人便向前一路行來。 俗話說人上萬沒邊看,趕會的人也確實很多,大街上人流如織,熙熙攘攘,再加上一街兩行做小買賣的也多,街上的人則是亂哄哄的,人聲嘈雜擁擠不動。而且,在一些生意攤上,像吃穿用的生活日用品,以及家具、用具、都是樣樣齊全!尤其是,到了接近陵園午門不遠的地方,那裡到處都是擺地攤的。一些商家們賣的大部分都是,玩具、飾品和日雜小百貨,真可說是千奇百態,應有盡有,其吆喝聲又不絕於耳,故有人就為此,編了一段順口溜唱道: 泥捏狗,花棒槌,太皞陵的小叫雞。 當地都會做玩具,模仿女媧捏泥人。 逛會回去作捎帶,哄著小孩逗樂趣…… 待袁玉鋮和妻子苗氏到了午門前,那裡已經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別說他們是鄉下人就是城裡人,麵對此種局麵,也兩眼不夠用看不過來了。然而,人群中有老有少,有醜有俊,是男的、女的、什麼樣人都有,反正十分紛雜!而較多的還是些,農村婦女和老頭、老婆。比如,有的是來逛陵看熱鬧,有的是來燒香祭祖宗,有的也和袁玉鋮小兩口一樣,向女媧娘娘燒香許願求子的,所以,她們來這裡就各懷心思,目標不同。卻說袁玉鋮與妻子苗氏,他們就先在陵園外麵,先提前買了香和黃表紙!可是,在那裡買不能說“買”字,隻能講是“請”。實際上,買和請隻是字的差別,但在此處的用意則是一樣的,那麼,在背後就另有玄機了!可能有人會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按理說“買”字是正確,但就有人說:“是對老祖宗的不禮貌!”換而言之,說是不尊敬!故而隻能用“請”不能說“買!”所謂規距就是習慣,這些又是人定的。而袁玉鋮小夫妻倆就不敢怠慢,他們請了香和紙後就帶上,便隨著朝拜的人流進入伏羲陵園。 由於給老祖爺上香的人比較多,人們有出有進如同流水,袁玉鋮小兩口進了午門,待穿過玉帶橋後,便沿著中軸線道路往裡走,且還要經過道儀門、先天門、太極門。而與太極門同等並列的還有兩門,那就是上首為仰觀門,下首為俯察門。從此處向裡走,兩邊還有鐘樓和鼓樓。倘若再往前行,前麵又是統天殿和顯仁殿,以及太始門等。其宏偉建築,俱是矗立高聳,上頭還盡是琉璃瓦,形為犄角、拱鬥、挑簷,其布局結構,也較為合理得當。 而在統天殿及顯仁殿的前麵,便是一些合抱粗的大明柱,則支撐住整個前簷!如果進去後就會看到,不光是殿內寶鼎焚香,而且還有蓮炬托燭,也十分地莊嚴肅穆,則使裡邊的高大神像,也更顯得特別威儀。 如若從統天殿再往後邊去,才是老祖宗伏羲的墳墓,又被人們稱之為“人祖爺墳”。而這裡也是陵園的最後麵,還有人把這裡稱作內城,而在內、外城之間,又另有其它古跡景觀。如:左邊有女媧觀、玉皇觀、三仙觀;右邊有嶽王觀、真武觀、太清觀等。大家都清楚,凡是進來的人大都是,給老祖爺上香朝拜的,一般都是先到伏羲墳前燒香磕頭,待參拜完了老祖爺的神像後,再到陵園四周瀏覽和觀賞風景。 眾所周知,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其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而伏羲老祖爺就是人皇,所以,他才為人類的鼻祖。若換句話講,他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老祖宗,不但在中華大地上,同時,也包括著周邊國家,相傳,這位伏羲老祖宗,就是開天辟地的盤古爺之後的一位,但還有人說:“伏羲盤古是一人”有詩為證: 混沌世界,盤古開天; 伏羲女媧,人類祖先。 結繩為網,教化人間; 死後殯葬,陳州北關。 聖人勘址,請來魯班; 修築殿堂,建造陵園。 墓塚高聳,古柏參天; 鐘鼓二樓,坐落兩邊。 墳前塑像,香火不斷; 八方來朝,人皇龍淵。 古時候,這裡為宛丘,據說,伏羲死後就埋葬在此處。相傳,自盤古開天後,就有了伏羲和女媧,人們對他的誕生地,雖然不十分清楚,但是他死後殯埋在這裡,卻是無庸置疑的。另外,還有一種傳言,說伏羲身分三處掩埋,首葬陳州,身葬蒲州,腳葬雷州,所以,從古至今,他就在三處受香火。陳州北關有他的墓塚,故而,這裡就為龍淵之地,後人又為他建造了陵園,其占地為一方。過去人稱一方為五頃四,每頃地是一百畝,若按照六十平方丈為一畝,原來,太昊陵園的總麵積,共有五百四十畝土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前麵說過,自春秋時,此處就有伏羲的墳墓,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庶民百姓,其中,就包括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且就連帝王將,相歷史名人,都前來上香憑吊。而至今誰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少人曾暮名前來朝拜過!以至於,有錢的香客們舍財,文人墨客們留言,官府衙門社會名流出麵,就專為老祖爺樹碑立傳。但說到底,也是在書寫華夏民族,即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比如:有些人來此一遊既賦詩、又撰文,留傳於後世!同時,也為他們自己揚了名!然而就有人編了順口溜唱道: 伏羲出世很久遠,教人漁獵種莊田。 宛丘是他誕生地,死後墳塜埋其間。 陳州北關有墓祠,水泊萬頃是龍淵。 後人為了紀念他,捐錢籌款建陵園。 從而一直香火盛,傳承至今千百年。 眾所周知,太昊陵的香火廟會,每年春上都是如此,時間為一個月,也從未簡斷過,則就吸引了方圓幾百裡的,黎民百姓都來燒香趕會。有人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年來此逛會的人大約有上千萬!尤其是逢會期間,每天都是數以萬計,倘若在人潮高峰時,一天最多能達數十萬人。來者包括三教九流,諸子百家,農、工、官、商和學子,而且,也少不了兵痞流氓,可以說什麼人都有,而更多還是鄉下的黎民百姓,因為他們都相信神靈,會給自已添福消災,指引迷徑。所以,就總幻想有朝一日,自家人能脫離苦難,可舒舒服服過上幸福生活,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