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回 勞工患病遭毒打 眾人造反殺工頭(1 / 1)

麒麟轉世 袁清義 7550 字 2024-03-16

上回書說到,版本頗多,眾說紛紜,又全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我在這裡也就不一一多表了!反正你可信也可以不信!不過後人有詩曰:   昏君統治國遭殃,天地昏暗民悲傷;   孟薑哭夫眾醒悟,人神共憤罵始皇。   焚書坑儒修長城,留得青史有篇章;   黎民百姓皆反抗,江山傾覆秦滅亡。   我講了孟薑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後,還得書歸正傳我得接著前邊的話題繼續講。   卻說那楊大和因盜竅罪,判弄入獄後不久,國家要修長城,需要招募大批勞工,到邊疆去出苦力!當時正是用人之際,所以他就攤上了。其實,他楊大和也是剛坐牢不久,朝廷要大赦天下囚犯,他被釋放出來,也算是撿了個大便宜!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再把話說回來,與其說是便宜,可也沒啥好果子吃,而邊陲上做苦役勞工,實際就是在為官府出力賣命。再說那修築長城工地上,勞工們吃的是豬狗食,乾的為牛馬活,人們累死累活都不讓喘口氣,慢一點還要挨工頭們的皮鞭抽!也簡直就像人間地獄。   楊大和與眾多人被押解到以後,則就等於走進豐都城,因為勞工們的生活還真不如豬狗,人們飼養豬狗及牛羊動物,也要經心喂養和好好伺候著。有時主人高了興還要用手,輕輕撫摸一下那些動物的頭,然後就縷它們的毛,甚至,還在它們身上某個部位,給它們慢慢撓癢癢,以深表撫慰和愛惜它們。那修築長城工地上的工頭,在對待勞工們的態度上,平時都是吹胡子瞪眼睛的,他們稍不隧心就不打即罵!所以苦役勞工們,在修築長城工上,全都是過著非人的生活。   那些管苦役勞工的工頭們,實際就是由官府派遣的打手,那些人一個個都像是兇神惡煞,其手段也非常毒辣,而且還是殘暴無比!也根本就沒有人性。平常他們抬手即打,張口便罵,稍不遂意就在勞工們身上撒氣,動不動就用皮鞭抽!如果誰敢反抗定會遭到毒手,弄不好還要被活埋。在長城工地上勞工們一天到晚,又都是和石頭打交道,乾的盡是體力活,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是特別艱苦,與其說勞工苦役們,常年都過的是非人生活,到不如說他們都相帶著腳鐐手靠無自由。   比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裡,尤其是到了三伏天,就在大太陽下曬著也得照常乾活。同樣,哪怕是寒冬臘月,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到處結冰,再冷的天都得照樣出工,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居是風當頭、雨打臉、風雪無阻。然而,乾活又都是開山劈石,搬抬石頭與壘砌城墻,哪一樣活都不輕鬆,全是憑體質和摽力氣的,而且還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勞工們餓死、凍死、累死者就多得很,他們死了就沒有人埋!其原因一是沒功夫;二是沒地方;三是工頭管得嚴就不給你時間,說穿了就是不讓埋!所以人死了就填楦,隻好把人的屍體,都砌到了城墻裡麵去,有詩為證:   勞工苦役築長城,天天乾活挨皮鞭;   餓死累死無其數,人要一死就填楦。   開山劈石壘邊墻,朝廷為了保江山;   長城工地成地獄,青史留名千古傳。   有一次,楊大和因搬石頭慢了點,就挨了監工的一頓皮鞭抽!使他有冤無處申,有屈沒地方訴,於是就耿耿於懷,時常就記恨在了心裡,他心想總有一天我非要,找那狗日的算賬不可。自打那以後,他便於監工們結下了梁子,就準備一旦遇到了機會,必然要找那工頭報仇雪恨!說來也巧,這天就有一位工友在生病發燒。原來曾用鞭子抽過楊大和的那位工頭,這時就硬逼迫他出工乾活!當到了工地上在勞動時,那位工友的行動稍微慢了點,卻又被那工頭毒打了一頓。而那位工友在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的情況下還得,托著病體咬著牙繼續乾活!後來也實在支撐不住了,便就昏倒在了工地上。在一旁的工友們與楊大和等人,說實也早看不上去了,有人就上前去扶那位患病的工友,卻又同樣遭到了那個氣急敗壞,而且還是紅了眼的工頭,用皮鞭連病號帶大家,是毫不手軟的一塊兒抽打。   然而,在場的許多苦工勞役,都是忍無可忍無比氣憤!特別是楊大和更是火冒三丈!他竄上前去則奪下了那個監工,手中的皮鞭扔到了一邊,那對方就更加惱羞成怒!便氣急敗壞的一甩手,給了楊大和一個耳光子。前麵說過,楊大和曾與他結下過梁子,心中的舊恨新仇一下就湧上頭!這時候他就自覺不自覺的,從地上抄起了砌墻撬石頭,經常使用的一根撬棍,爾後對住那監工“呼!”的一下便掄過去。那位監工當時也沒來得及說啥,就隨著撬棍軟綿綿的倒下了!有人說這就叫:“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又怕不要命的”。   凡工地上的人誰都知道,他這位監工是最兇狠!平常都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這回卻沒擋住楊大和用撬杠輕輕一掃,他就由老虎變狗熊,還成為了真正的孬種。好象也太不經打了,他雖然倒地,也隻是受了傷卻還沒有死,還爬起來進行報復,可是他使盡了吃奶的勁,站了幾站都站不起來,最後也不得不放棄。他雖然不反抗了,但是楊大和的氣還是沒消,他又一次舉起那根撬棒,對準那監工的頭,用上平生力氣再次夯下去!就聽得“撲”一聲紅白四濺,那對方的腦袋便成了爛柿餅子,靈魂則去了陰曹地府掛號!而他這一生也是為朝廷盡了忠!且按下不表。   按說,楊大和也正在氣頭上,所以出手也沒有輕重,其實他並不是失手而是故意,因為他自從與那結下梁子後,他看對方監工就如同仇敵,其矛盾也無法調和,二人你死我活隻有一戰。這回他也出了氣,那個十分狂妄的工頭,也是罪惡滔天死有餘辜!他雖然該死,但楊大和與勞工們,卻都成了引火燒身!這一下可就闖下滔天大禍!不僅每一個人要死,同時還要連累到每一個家庭,會被加滅九祖。有人猜想,可能就連各家的老墳地,都得深挖三尺而後拋骨揚沙!這回他們眾人,全都遇上了大麻煩。   麵對這一突然情況,有多數人就成了洋鬼看戲——傻了眼!不過也有人問:“我們大家下一步該如何辦?”而在眾人中,就有一個叫史明禮的人。據說他家原本是小地主,後因為攤上了官司就破落了,但幼年時也讀過私熟,他有點子有見識,又能言善辯足智多謀,所以別人都稱他“小諸葛”。其次也有人認為他很狡猾,叫他“曹操!”因為從古到今,人們都罵曹操是奸雄!其名聲很不好!反正是有褒有貶!不管怎麼說他都是位,有主意有辦法的人。就在這個當口也是關鍵時刻,有人便問曹操:“這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大家下一步應該如何辦好?讓他出主意想辦法”。   那史明禮則說:“我看這事是鬧大了!官府不會不準追究,反正不管咋說我們這些人,一個也跑不掉都得死!依我看乾脆就來個,一不做、二不休!”   眾人都問:“你是啥意思?怎麼個一不做、二不休法?”   史明理說:“該死該活屌朝上、乾脆就反了!”   他這樣一說人們心想也是,絕大多數人則就同意了!再說群膽大如天,眾人合起來也有力量,要說也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大家便倚仗著人多勢眾,每個人也都置生死於度外,也就根本不顧安危了。接下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是摟草打兔子——一勺燴!大夥們又把工地上的另外幾名工頭,也全部都給做掉了。實際上這就叫怒難犯,也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既是一句至理名言,又是一條必然規律,後人有詩曰:   苦役勞工也是人,挨打挨罵又被欺;   皆因官府壓迫很,才得暴發釀悲劇。   若與朝廷作起對,眾人團結才有力;   鐵打江山照樣傾,政權更迭換天地。   前麵說過,那些工頭監管們也是受官府委派,他們代表的是朝廷,對抗他們就等於對抗朝廷,而以楊大和為首的一夥人,他們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打死了監,其實就是背叛了朝廷,明明是在造反!這還了得。而勞工們打死工頭就是觸犯了國法,而且犯下的都是殺無赦!同時還要加滅九族的死罪,那秦朝實行的又是暴政高壓!特別對待勞動人民,也是相當刻薄不仁的。換句話說,官府對待平民百姓,也從不憐憫、客氣和手軟!如今這些人又犯下了,抗拒朝廷的滔天大罪!每個人也都是死路一條,要按照國法,他們全得加滅九族,老墳地裡都得深挖三尺。   然而,眾人也都不是傻子,既然把工頭都殺啦!現在已鑄成了大錯,不用說家是回不去了,不跑還能有啥活路?既然到了此種境地,他們這些人也是有國難投,有家難奔了。究竟要往哪裡逃呢?有人說關內是不行了,因為秦朝已統一了六國,如今天下一統,庶民百姓都歸秦王朝所管,而且跑到哪裡也都待不住。眾人聚在一起經過商量後,決定乾脆就往關外跑!反正大家湊合在一塊兒,也有好幾十人也叫抱團取曖,大夥們要更加團結起來!同心攜手去闖難關才行!大家也都不謀而合,堅決擁護!最後也就決定下來了。真要說他們這次鬧事,其主要挑頭的就隻有五、六個人,除了楊大和以外,還有個張闖、劉憲、陶立仁、姚智勇等人,爾後,一大群人便一聲呼哨就逃離了現場。   要說在修築長城工地附近,始終都有軍隊駐紮,他們這些勞役苦工們,已經鬧出這樣大的動靜,當然是會引起軍隊鎮壓。然而,由於他們熟悉地理環境,跑得比較突然,躲藏時又十分巧妙,所以,官兵騎著快馬不是沒追上,而是沒有找到他們。再說從修長城往北,有不少地方也是山區,那裡又是胸奴人經常出沒地方,他們離開工地後,又一直向北麵去,而那些追兵們也敢深入太遠。他們尋找不到就隻好向上匯報,這事誰也沒辦法,因為秦朝對下實行的是,嚴厲酷刑和高壓政策,人心向悖人民都反對,黎民百姓也不會和朝廷一心,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   前麵介紹過,凡是來修築長城的人,他們中除了被抓來的,平民百姓以外,再就是乞丐和流浪者,以及從監獄裡放出來的囚犯,可以說這些人來之前,大部分也都是獨身光棍。既使少數個別人原先有妻兒老小,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惡殍遍野!家裡人存不存在恐怕都不好說了。按說他們多數人都沒有老婆孩子,既沒妻室又沒家產都是窮人,也沒有人拖後腿,所以對這些人管理也省心!因為他們一般不逃跑。   然而,以楊大和及張闖、劉憲、陶立仁等為首的這夥人,逃離了修築長城工地就一直往北走!其眼前看到的,處處都是荒蕪人煙的大草原。然而風沙也大,那裡又被人們稱為“大漠!”就正如古人在《敕勒歌》中所描寫道:“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也真可謂是漫天黃沙少見人。所以,一路上既沒有村莊,也看不到有什麼住房子,要有就隻是分散少數的住家,而人居住也不是正規房屋,盡是些個別零星的蒙古包,有詩為證:   逃離工地往北走,一路行進很困難。   草原戈壁無盡頭,空曠荒涼沒人煙。   呼呼大風捲黃沙,讓人實在難睜眼。   野兔獐鹿不懼人,群狼虎豹遍地竄。   匈奴強盜處處有,牧民牛羊卻少見。   他們一夥人離開了長城以後,也都自由隨便了!首先從精神上得到了解脫,大家再也不受誰人的管,一夥人就像二大爺趕集——隨便溜!反正也都沒有目標,更談不上有啥理想與抱負!要說追求,那就是為了好好活的著不受欺負。然而,長城以外俱是千裡草地,人煙稀少,可說要吃沒吃,要喝沒喝,也幸好是夏季,眾人也可挖些野菜、草根、樹皮對付著過!若是碰巧了,還能遇到一兩家牧民。反正也不管對方同不同意,就會宰人家的牛羊吃,因為人被餓急了啥也不講啦!他們本不是土匪強盜,現在到了這種地步,也已經成了打家劫匪徒強盜。然而,他們都是飽經風霜的人,大風大浪都過了,如今又被逼無奈還會怕誰,然而又倚仗人多勢眾,也就不再顧忌啥了。   古人言:“順我者猖,逆我者亡!”要說搶東西吃還算是客氣的,就是殺人也照樣!所以盡都是稀裡糊塗,渾渾噩噩,走著說著,熬一天算一天,走到哪算哪。如果要問哪是家?可說走到哪都是家,其實又都不是家,反正是吃今不講明,過一天少兩晌,可說也就東遊西蕩往北麵走了很遠,第一站就先到了,大約現在的呼和浩特一帶。然後又向北、向東走,反正是走走停停,歇歇腳還走,時間也過了兩個月,向人一打聽,說當地就是“軟馬坑!”結果人們都非常興奮!你道:“為什麼呀!”   原來“軟馬坑”這個地名,凡過去人都比較耳熟,因為書唱戲人就經常講,如果誰要追誰就會說:“往東我追你到東海岸,往西追你到雷音寺,或是西番國,向南追你到雲南地,向北追你到軟馬坑!所以,大家都知道那裡可能是,中國的最北邊了。實際也就是現在我國的,內蒙古多倫附近,那裡不光是大漠草原深處,而且都是部落民族,地廣人稀,按一些人的話說就是不茅之地,或叫兔子不拉屎的方。他們一夥人便在那裡停了下來,又歇腳、棲息、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覺得不行還得另謀出路,   他們一夥人為啥不長期,在那地方落腳紮根?因為在那地方不光要受到,狼群虎豹的威脅!同時,還會經常遇見那裡的,土匪強盜對他們欺負搔擾。要是將就來軟的任由欺負,大家也都咽不下一口氣。如果硬碰硬一旦打起來,與對方交上手就難免不傷人,所以,為了躲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他們就又離開了向正東、又稍偏東南點走,後來,輾轉又到了東北的長白山,有道是:   打死工頭去關外,天角天涯逃性命;   經過千辛和萬苦,輾轉又進大山中。   眾所周知,長白山地處我國東北邊境上,那裡西接吉林,東臨大海,北靠黑龍江,南麵連接高句麗,其麵積也大得很,可說是山高林密,全是深山老林。如每年一到冬天都是天寒地凍,風雪也特別大,到處是冰天雪地,氣侯也非常寒冷!一年四季,要封凍大半年時間,他們一幫人雖然大部分,都是祖籍中原,但也有來自少數的南方人。現在到了北國以後,且不說生活環境不習慣,而去時身上穿的也都很單薄,尤其是一到冬天,把人凍得受不了,有很多人就不太適,甚至都是出不了門。   常言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人多智慧廣!他們都是做勞工苦役的,大家也是被逼上梁山者,原本就是爹舍娘不要的孩子!他們不光能吃苦,哪怕就是死也不害怕,而眼前的困難又算得什麼!所以自己也會想辦法克服。後來,就在大山裡找到一個洞穴,眾人都搬了進去住!這以來既能防風遮雨,又可禦寒保曖!他們都是農民出身,全靠狩獵無有地種怎麼行,要是這樣吃糧又成了問題,但是大家都沒氣餒。大家都打起了精神,團結一心,同打虎共吃肉,如平時一般都能,獵獲些小動物,回來以後,眾人就在塊燒烤著吃,以充饑度日,艱難地生存,人人才保著命,不至於被餓不死。比如,打到些大點的動物,如黃羊、獐鹿、麅子什麼的,就把皮剝下來當被褥,或縫合在一起,裹在身上當衣服穿,有人稱此為皮筒子,反正隻要能遮身擋寒就行。   然而,他們這些人去修長城前,在家時大部分都是農民,人人都能耕田種地,搖樓撒種,全不在話下,現在想種地,可是又找不見種子,看來這樣長期下去也不行。由於吃不飽穿不曖生活特別困難,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也隻有在山中尋些鬆籽、野果、蘑菇、菌類等,一些東吃。另外,大自然形成的長白山,在頂上有一天池,又在周圍有不少堰塞湖,夏天可以下水撈魚摸蝦,冬天成結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又可在冰麵上鑿洞捕魚。就這樣,大家生活在深山裡,一直都是窮對付,整天都是過著野人生活!既然說到這裡,我還再講個小插曲。   人們常說,長白山中有三大寶,貂皮、人參、烏拉草,就在他們這些人來之前,在長白山裡,生長的野人參也比較多,如上百年的,甚至上千年的老山參都有。一般十幾年內的是到處可見,而且也不必多說,要上放眼觀之,其個頭大的比較珍貴的也很多,而當時他們都不知道,那為貴重藥材還是寶,又能起到大補作用。當時,他們餓了就挖出吃,而且還專挑大的挖,充饑就像吃蘿卜一樣,是既解渴又擋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慢慢地時間一長,那裡的很多老山參,就被他們幾乎要吃光了。所以,後來長白山的人參就稀少了,原因就是被他們快吃完啦!也就隻差一點兒,沒被他們吃斷根、吃絕種!然而,後來他們又往南邊遷徙了,若不是那樣的話,他們再要繼續住下去,就是時間不長期,恐怕也會把那裡的人參,非吃個絕種滅跡不可。   以楊大和為首的一夥人在長白山中的生活,他們也感到確實太難熬了!如果總這樣下去的話,也終究不是個辦法,有人就開始思想動搖了,所以才主張往南遷移。但也有個別人願意留下,眾人在一起經過討論研究,然後就根據個人主張,大夥們誰想走就走,不願意走的就留下!是好聚好散決不強求。要集體同路走也行,想個人跑單幫也可以,一般都是自願結合,一直集體行動的一幫人,也就這樣分道揚鑣了,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