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監國(1 / 1)

念橋邊芍藥 理法暮光 4215 字 2024-03-16

「諸位大人,請坐。」   金鑾殿上,世家望族文武百官同受邀之道人終於上了九月來的第一次朝會。   皇帝病重,太子監國,皇後臨朝,起居臺參政,尚書臺輔政,算是一團和氣,並未出現歐陽望舒預想中的局部軍事演*年少,程序性事務皆由侍官尹辰代勞。先是列坐,後是賜粥,最終再議事,一切皆很正常。   到了啟奏環節,尹辰還沒開口,禦史中丞就先跳了出來。   「太子殿下,臣請朝廷即刻開展滅邪運動。」   由於東方徐行這些日子到處談滅邪道、正朝綱,把大洛朝廷這座臭水潭砸得水花四濺,文武百官唯恐避之而不及。   今日朝會上,他談此事,反而不出眾人所料。   要查宮中邪道,勢必會查到自己頭上,宗政煙光清楚地知曉這一點,他一直試圖拖著此事。然而,宇文天澤那早不掛晚不死的兒子突然暴斃於尚衣局,宗政煙光已然擋不住了。   「值此社稷危難之際,朝廷需戮力同心,共攘奸邪,尚書臺必然鼎力相助。」   澹臺滄海仍穿著他那水紋禽畫的官袍,不似奸臣倒像大忠吶。   「丞相大人所言極是……」   「臣附議……」   一大堆相派的官員站出來表明立場,龍椅上的太子則下意識地朝簾幕後望去,簾幕之後的身影未有動靜。   「奸邪,奸邪,有邪道,也有奸佞。」常侍尚書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了,「朝廷與玄家,前者司凡事,後者管仙玄。如今的朝廷卻有凡事還未了決啊!」   「太子殿下,臣前日得了津渡郡官吏的舉報,說是津渡郡太守為求功績,驅離郡城百姓,致使一城之民流離失所!」   「此等惡行簡直聞所未聞!」   「還望太子殿下即刻宣那津渡郡太守入京,判罪論刑!」   小太子又望了望幕簾,這回簾後有聲音傳來。   「常侍尚書,竟有此事?」   先前不搭丞相的話,現在卻搭常侍尚書的話,偏向性太明顯了。   「確有其……」   「宗政大人,僅靠片麵之言來決事,豈不太武斷了?」   居然有人一點麵子不給,直接打斷他宗政煙光的話?   宗政煙光來了氣,隨即轉頭,想看看哪位高官敢駁他常侍尚書的麵子。   「太子殿下,津渡郡之事不過是傳聞,而宮內邪道肆虐卻是事實。臣之子侄被邪道所害,如今屍骨未寒矣!而且,那罪魁禍首說不定就在這朝堂之上!」   原來是宇文世家的人,宇文天澤不在場,就屬他能替宇文世家講話了。   「中都侍郎宇文大人,您這是話裡有話啊!」   「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尚書大人晚上還需注意點。」   嘿,這宇文家的兄弟怎麼全這般不討喜的模樣。   然而,今日的宗政煙光可是有備而來,他先前還苦惱怎麼攪局,這時終於找到借口發飆了。   「我晚上要不要注意兩說,但你這小子現在就要注意!」   打不過宇文天澤那習過武的,還打不過你!   喜聞樂見,家常便飯,金鑾殿前又上演了一番全武行。   大佬鬥法,小卒們自覺地往後退,有些人閑著沒事還聊了起來,結果使這大洛的朝會吵嚷地像個菜市場。   「歐陽少主,久仰大名!」   一身著緋袍的官員突然朝望舒打起了招呼,望舒定睛一看,他袍上繡的是雲雁。   「我乃岱陽郡沈家……」   「……鴻門郡楊家……」先前那位還沒講完,就被一位中年官員擠到一邊。   「在下……」   結果他也沒說完,又被一青色官服的官員擠到了後邊。   「泉港郡周家家主向歐陽少主致敬。」   嗯?這突然是出了什麼事?望舒簡直是摸不著頭腦。   「啊,諸位家主,請稍等片刻……」望舒也有自己標誌性的假笑,「芍藥,芍藥!」   聽聞望舒呼喚,歐陽芍藥的耳朵最先轉了過來。有時,狼族的血統還真有些奇妙作用。   穿過熙攘的人群,芍藥來了。   「望舒少主,怎麼了?」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望舒小聲道,「你來幫我參謀參謀……」   望舒與芍藥在這邊講著,其周圍聚集的家主可是愈來愈多了。   「諸位家主,歐陽望舒就不一一回禮了。」   人這麼多,也沒辦法回禮啊。   「歐陽少主,您近來可是發財了!」   是方才那自稱泉港郡周家家主的官員。   「哎呦,周家主調笑了。」   「歐陽少主謙虛了,歐陽家的醉仙茶我等可都嘗過,那可是『不要人誇品質好,隻留香氣滿乾坤』吶!」   「我等還想找歐陽少主多買點呢!」   「唉,周家主吶……唉,這可難喲……」   望舒裝模作樣地連聲嘆息,諸家主各官員以為她想開高價,便有人忙道:「歐陽少主可是覺著如今的價錢不滿意?無妨,要我等多給些無妨!」   「不不不……我也想賣茶,可惜洛京的茶實在是剩不了多少了。各位當知曉,茗商集團的醉仙茶禁令可是太狠了……」   「我歐陽這醉仙茶自老家通澤郡運到洛京少說得個把月,路途遙遠。隻憑自家商隊怕是隻能供這點貨。」   「豈有此理!他一個茗郭也敢做這種害事!」   眾官中立馬就出現義憤填膺之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歐陽少主,您莫急,我周家在泉港郡營著船運,莫說是那些貨船,縱是小舟也要借予歐陽家,將這茶路打通!」   「是了,是了,我楊家也有渠道,一起助力,一起助力!」   談到這種事,在場各位倒團結得緊,大洛朝廷之百官怕是從未如此團結吧。   望舒自然是厚臉皮地一個個謝過,但她可一點未被這「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圍給感動,反而對這些所謂的大洛精英貴胄更加厭惡了。   望舒聽韓庚講過茗郭和茗商集團的發家史。   茗郭之商早年也就是在湖澤洛陰兩域間投機倒把,這些認錢不認命的商人充當諸郡間的聯絡者,於亂世中積攢了大量財富。   當年東方家的初代皇帝逐鹿之際,茗商非常明智地選擇倒向東方世家,充當東方世家攻伐湖澤諸郡的前哨。東方入住洛京之後,投桃報李,給茗商集團算上一筆從龍之功。   可惜商人畢竟還是商人,比不過道人,亦比不過世家。茗商知曉自己在朝中並無根基,故而每年皆向朝廷「孝敬」金銀,什麼大官小官皆是喂得腦滿腸肥,也算是能穩固自己的地位。   在場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必曾受領過茗商的「孝敬」。   隻是近年來,朝廷式微,茗商集團覺著又到了洗牌的時候,才削減了予朝廷的開支。如此一來,望舒麵前的諸位大人可就不樂意了。   給錢就是摯愛親朋,不給錢便是「豈有此理」。   大洛朝廷裡的精英們可是個個「生財有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