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山是綠的,那一片片白白的雲,一絲絲縹緲的霧和一縷縷溫柔的陽光。與山溪流水應和著.麻柳河裡那永遠數不清的烏魚、米蝦、螃蟹..........沿河兩岸稻花的芳香年年在孩子們暑假中彌漫…… 暑假裡的孩子,就象斷了線的風箏漫無目的隨意四處飄著。那時的假日裡是沒有作業之類的東西的。大人們都出工去了,全村的細娃都喜歡到兩個地方去玩。一個是麻柳河灘上,那總麵積足足有兩個足球場大的河沙壩。一個是南橋溝溝那橫跨南北的風雨橋。河沙壩正處麻柳河的腹部麻柳村的正中心,它東麵臨水西麵接田,南北順河而伸。沙壩的四周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草,開滿了各色各樣的小花。什麼魚艽蒜、地巴根、巖薑藤……都借生在這裡,象給沙灘鋪上了一條大氈子。而河灘最中心的部分卻是一個寸草不生,足有半個籃球場大的大沙盆。這些沙礫歷經了千百年來河水的洗禮非常的細膩光滑。它們有的細如鹽粒有的好似小米,還有的大如蠶豆,越靠中心沙越細。孩子們都喜歡赤腳踏進沙盆裡。一種癢癢的膩膩的快感便從腳底生起。河東河西人家的小朋友站在自家的院壩邊都能直睹這片樂園。隻要有誰家的孩子往這裡一站或舉背一呼,河東河西的孩子都急的象熱鍋上的螞蟻。有的連飯都不吃就往那裡跑。 假日裡,特別是趕上天時好的時節,這裡幾乎聚集村裡所有的孩子。他們在這裡踢毽子、丟手絹、打土仗、尋美石、綿綿的沙可以築城堡,修堰提,做墳塋、還可做蒙古包……(好多東西都是在微數不多的幾部電影中看到的)幾個年齡略大顯得十分文靜的姑娘,老是坐在壩東頭那片綠草成茵的”地毯“上。他們好象有永遠擺不完的龍門陣。隻有沙盆裡的笑聲掩蓋了她們的話語或自家的弟娃妹崽嗚喑嗚喑的哭了起來。才向“沙盆”方向投去她們機敏的目光。她們利索地把弟妹抱離了“沙盆”。於是,很快止住了哭聲。當她們剛剛把他們抱到“地毯’上。破涕而笑的他們又箭一般地向沙盤飛去…… 阿昌、李狗小、六發幾個大的男孩。每天都要裸遊上幾個小時。他們先是在沙盆裡盡情地沙浴,然後,帶著一身的泥沙快步沖向河塘。“噗通”一聲一個猛子紮進水裡。 我老是站在河邊負責觀察魚兒的動向,那一群一群的烏魚兒,小的寸把長大的尺把長。在河塘裡不斷的往來穿梭著。它們的防險意識是一般魚不可比擬的。一見水響,便驚慌四竄,從這巖石阡俶爾閃電般的竄到那巖石阡。我時常高效地給阿昌們提供有效的信息。阿昌是逮魚的高手,他的手隻要往巖石阡裡一伸,筷子長的烏魚就被他隨手摔到河灘上了。 螃蟹滿河都是,你隨意翻開一塊石塊就能捉住三兩個。捉螃蟹帶有極大的危險性。一般都是阿昌他們幾個大孩子捉來,把它的兩個大腳鉗子搬掉後再給我,我便把那些小腿腿一一搬下來分發給其他的夥伴。多數時間是生吃,但有時候,也有提早安排的。如誰個帶火柴、誰人帶鹽巴。撿水打棍做柴禾和燒火多是大點的女孩們的事。把抓來的漁和去了殼的螃蟹醃上鹽巴,幾分鐘後,用比較光滑的水打棍侵個水後竄起來,再在火炭石上翻來覆去的烤到香味四溢,便可以食用了。幾個早已按耐不住的小夥伴手兒被烤的嗷嗷直叫,還是不斷地想往火石子上伸。負責燒烤的早已是汗流滿麵。她們一麵用袖子擦著汗水,一麵不斷把烤好的魚、螃蟹放到桐子葉上再給保關員阿珍。 這時候,是小朋友們最耐不住的時刻。他們一個勁地圍著阿珍轉。“珍姐”、阿珍姐“阿珍姐姐”地叫個不停。 “給他們每人先發一個吧”。阿昌說。 阿珍便搬下蟹腳給每人發上一腿。隨後,待所有的全烤好後,分成兩份大家席地而坐圍成兩圈。此時,夕陽下山河水已涼,河風陣陣吹來,沿河兩岸不時泛起了微微的稻浪。那些忙於抽蕙的灌漿的禾,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目送夕陽漸行漸遠的背影。當晚霞的餘光把三層巖抹成偌大的水彩時。大家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各自回家的路上。 如若是遇上偏東雨或小雨,南橋溝上的那坐風雨橋便是最好的去出。 在橋上聚集一般是阿昌、李小狗、阿珍、六發他們先有約定,並分頭通知其他的小夥伴。大家來到橋上就象孫悟空帶著那幫猴兒進了水簾洞,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沒有誰在意安全不安全的問題。很小的坐在橋板上,女孩子都坐在橋凳上。我和阿昌他們沿著橋柱爬上橋梁,象演雜技似的在梁上竄來竄去。一陣折騰之後,才發現阿珍們的故事已講到高潮了。《洛雁橋》她已經開唱。《洛雁橋》的故事我已經聽了幺娘講過好多回的。 從前,有一艘渡船開到蓬江江麵,忽然從水中冒出一披頭散發的怪人: “今天這船是該潑(翻)!是因有蔡狀元在這裡頭! ”今天這船是該潑(翻)!是因有蔡狀元在這裡頭!” 對著船上的人大喊了三聲後,沉下水去消失的無影無蹤。平安地到了渡口船老大激動不已,非得問出誰是救命恩人蔡狀元。他一一向客人詢問誰人姓蔡?全船艙都沒有,他正納悶時,忽見船尾有一麵色十分憂鬱的中年孕婦緊鎖著眉頭,臉上還掛著淚痕,旁邊兩個丫環模樣的姑娘伴隨左右。她們的右手袖子上帶著青紗,好象是去奔喪的。她挺著肚子慢慢地向船頭走來。船老大笑著向婦女問道: “大姐”你從那裡來需往那裡去?你是在蔡家吃飯吧?” 那中年婦女解開眉頭,露出了一口潔白的米牙齒,聲音像是從她牙齒縫裡擠出來似的說道: “我從山城來現到酉陽去……” “喔,你就是蔡夫人吧?”船老大說。 “我婆家姓蔡,”夫人說。 船老大連忙拱手道:“夫人節哀,恭喜你了,你將生個狀元兒子”。 那中年婦女麵無表情便隨口回答道:“如果我生了兒子,將來中了狀元,就來此地修座橋。” 十八年過去了,蔡家果真出了狀元。蔡狀元不僅文才出眾,還是一表人才。自從兒子高中狀元後,他母親便整日長噓短嘆。狀元回到家裡。問母親大人何故?母親把事情的的緣由告訴了他。狀元年輕氣盛,笑著安慰母親道: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母親大人你放心,我立馬就去修。於是,就有了傳唱《洛雁橋》的歌謠: 正月溜溜裡來四月溜溜修呦...... 狀元溜溜要修羅雁溜溜橋 月兒溜溜月 橋兒溜溜要修萬丈溜溜高 二月溜溜裡來菜花溜溜開呦....... 雁京溜溜有個下段溜溜海 月兒溜溜月 龍王溜溜蘇醒轉回溜溜來 三月溜溜裡來是清溜溜明嘍...... 雁京溜溜有個下段溜溜城 月兒溜溜月 三月溜溜十五下橋溜溜墩 四月溜溜裡來四月溜溜八耶..... 橋兒溜溜修起八丈溜溜八 月兒溜溜月 狀元溜溜無錢不修溜溜它...... 阿珍那優美歌聲把所有的孩子都陶醉了。唱到此,阿珍故意停頓了一下說: “沒錢了,不修了”。“真不修了?”六發說。“沒有錢了咋個修閃?”阿珍說。 “阿珍姐你騙人,我姥姥都唱得來,最後是修起了的耶!”小機靈鬼小洋扯著嗓門大聲說道。“嘿嘿,沒錢了?有人來幫忙三。”六發說。“真的啊?”阿珍使了個眼色,表妹阿麗亮出她白靈鳥般的嗓子: “哎......喲嗬嘿...... 五月溜溜裡來是端溜溜陽悠...... 雁京溜溜有個化錢溜溜郎 月兒溜溜月 多化溜溜銀錢修橋溜溜忙 六月溜溜裡來三伏溜溜天嘍...... 南京溜溜有個搭橋溜溜班 月兒溜溜月 誰個溜溜知道女神溜溜仙....... “呀!神仙都來幫忙了啦!”大嗓門的李小狗在那裡嬉皮笑臉地逗著阿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是三,修橋補路這樣的好事,神仙也會幫忙的。”阿珍接過李小狗的話把把接著又唱了起來: ”七月溜溜裡來七月溜溜半呦...... 橋兒溜溜修起一大溜溜半 月兒溜溜月 四周溜溜修起鐵欄溜溜桿 八月溜溜裡來是中溜溜秋嘍...... 八洞溜溜神仙橋上溜溜遊 月兒溜溜月 觀音溜溜老母在橋溜溜頭...... “哇! 八洞神仙都來了啦?還有觀音菩薩呦!”阿昌興奮地站起身來,習慣地拍拍褲管說: “看看,我們這橋像不像羅雁橋?”逗得小夥伴們哈哈哈大笑起來。 “阿珍姐還有九月、十月呢?”有人問。 “已不記得了耶。”阿珍說。 這時,有人提議把人分成兩部分,來對哭嫁歌,和號子歌。我說,天時不早了,改天吧!眾人沒有聽見。阿昌大聲說,阿緣說今天不早了以後再對,如何?“要得撒。”眾人說。盡管大家都知道以後遙遙無期,但都相信以後是一定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