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移居圍屋落地生根(1 / 1)

圍屋情 劉承桂 3395 字 2024-03-16

“唉……”   孫順貴聽了這些閑言碎語猶如冬天裡冷水澆身渾身冷透了,再也沒有往日的興奮和勇氣。   孫順貴想:人家說的也有道理,怎麼就不好好地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呢,到時候資金斷鏈半途而廢,豈不成人笑柄?   孫順貴悶悶不樂,看見劉殷也沒有了往日的熱情。   “孫大哥怎麼啦?”劉殷百思不得其解,一夜光景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是不是自己說錯話傷了感情。劉殷不好直接去問,也不好開口,隻得使出羅遠先生去探個究竟。   孫順貴和羅遠也是無話不談的知己,朋友來問也不隱瞞隻好實話實說。   羅遠把打探的實情告訴了劉殷。   劉殷聽後哈哈大笑:“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孫大哥還是不了解我的為人處事和經濟實力。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沒有把握的事我不去想,更不會去做。我不了解孫大哥的義氣和真誠,是不會輕易答應合作的。”劉殷這些年確實也賺了些銀兩。   羅遠找孫順貴把原話相傳,打消了他的顧慮。孫順貴很是感激!   晚上,朋友仨又聚在一起暢飲,幾杯酒下肚談到破曉方才散去。   劉殷帶領自己的團隊搶時間、抓進度、保質量完成了圍屋大門的建築工程。   龍南有一單工程按預定開工時間已經超過二個多月了,東道主催得緊,再搪塞就不好意思了。   劉殷建議暫停工程建設,自己的團隊要去龍南開工。農忙將至孫順貴一家人也該忙農活了。   劉殷說:“大哥,現在圍屋大門已經竣工,四周圍墻也完成2米高。後續工程可以慢慢完成,不要操之過急。您也歇一歇,料理家務忙活農田。一家人為建圍屋不惜勞苦,付出很多,我很感激!”   “賢弟這般說話我不愛聽,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業。大家都很辛苦!你為了圍屋事業幾乎把十幾年的積蓄都花光了。我欠你的多幾十倍、幾百倍,祖祖輩輩難於報答!”孫順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心地善良、憨厚淳樸、老實本分。   劉殷與他合夥創事業展宏圖,就是看準了他的人品。   第二年,劉殷派兒子良友去南坑參加圍屋工程建設。一是磨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誌;二是跟著孫伯伯學習怎樣做人、做事;三是學會管理家務。   父親把建房經費交給他,要他學會記賬、付賬。   當然,隻是充當助手而已,一切的一切還得依托孫順貴大伯把關。   劉良友十七歲,在爺爺的教育下夯實了文學根底,能寫會畫才華橫溢,一副羞答答文縐縐的樣子。   這樣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書生來這裡挑磚、和泥、扛木頭,體驗勞動的辛苦,感受勞動的偉大。   幾天功夫,劉良友全身酸痛直不起腰來,手掌磨起了血泡,肩膀紅腫得放一根針都會感覺劇痛難忍。孫順貴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不想讓他繼續乾體力活。   “侄兒,如果你信得過,建房的事務就交給大伯全權處理。你幫助大伯、大叔管好那幾個野孩子,教他們讀書、寫字、畫畫。不知侄兒意下如何?”孫順貴用商量的口吻說。   劉良友知道大伯是在寵愛自己。   這麼大了也該勞動磨煉磨煉自己,增強體質改造世界觀。但看到大伯、大叔的幾個孩子整天無所事事到處撒野,確實需要有人管教好好讀書。劉良友順水推舟答應了大伯的要求。   孫順貴請木工師傅做了幾張簡易的課桌椅,在自己的小客廳辦起了私塾學堂。   劉良友跟著爺爺學到了不少教學經驗,辦學堂可說是得心應手。   雖然他年紀小,但上課有模有樣,講得頭頭是道。孩子們也很喜歡這位少先生。   劉良友和孩子們打得火熱,同吃同住與兄弟相稱,教育他們尊老愛幼、互相幫助、誠實守信、學會感恩。   課餘時間帶著孩子們到工地參加勞動,添磚加瓦、端茶送水。   三年建設,永興圍建築形成規模,是贛南客家圍屋群的一枝獨秀。   圍屋東、南、北三麵環水、懸崖峭壁,隻有西邊一條道路通圍屋,形成天然的防禦屏障。圍屋大門頂上的瞭望口、槍炮口能在道路幾十米範圍內全覆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為了增強防禦功能,圍屋的大門用火磚砌成高3.8米、寬2.8米、厚1.8米的拱形門,堅固、寬敞、威武,硬厚木門正麵釘鐵皮,門內用大木杠為閂。四周圍墻用三合土夯實,墻壁厚0.8米、高6米,可承受輕重武器射擊。圍墻上麵連體蓋樓房,留許多小窗口,既是瞭望口也是射擊孔,交叉射擊而形成抵禦外敵入侵的火力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具有很強的防禦功能。圍屋內有儲水池、地下糧倉、畜圈等生活設施。   住在裡麵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劉殷選了個黃道吉日全家喬遷,移居南坑永興圍落地生根。   父親年老多病不願意跟著遷徙,劉殷不好強求,知道“人老思故土,葉落歸樹根”的道理。   劉殷放心不下父母,決定留下二兒子明成在父母身邊,一是給爺爺奶奶以親情依托,生病時端茶送水、熬湯喂藥;二是要爺爺傳授文化知識、接受教育。   爺爺奶奶也舍不得兩個孫子都離開自己。   搬家隊伍來到南坑真君水口廟。   劉殷看見許多熟麵孔在茶亭守候,那些老朋友步行五裡迎接他的到來。   這是他親自設計建造的廟宇,少不了進去敬奉朝拜,求菩薩保佑他一家人住在圍屋身體健康、人財兩盛、世代榮昌。   圍屋門口,一夥年輕人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那氣氛比娶親好事還熱鬧,比州府巡撫造訪還隆重。劉殷感激得熱淚盈眶。   孫順貴兄弟仨幾天幾夜沒個安穩,磨豆腐、殺豬、斬雞鴨忙於準備“歡迎宴”暨劉殷的“喬遷酒席”。   下午,全村各戶代表聚合圍屋拜訪劉殷家人,送來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和部分家具。   劉殷是個知情達理、與人為善、仗義執言的好人,自然能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愛戴。   晚宴,人們折騰到十點半方才散去,幾個人攙扶喝得酩酊大醉的大伯大叔回家。   劉殷也喝得大醉如泥,走進房間倒床大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