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真君廟乃劉氏殷公團隊所建,主堂塑造一高大魁梧的許真君銅像。信民求神得福香火旺盛,尤其藥簽更是了得,如華佗顯靈拯救蒼生。南坑村自從修建這廟以來,香火異常旺盛,據說去廟裡祈福許願很靈驗。糾纏多年的痛癥也好了;頭疼的老毛病也痊愈......好多人都說是許真君菩薩顯靈了。 八月初一是許真君飛升成仙紀念日。那天將會是人山人海,祭拜的信民要排隊進場。香客為趕早往往點鬆香火把半夜出門;遠客索性提前一兩天到來,在附近村莊親戚朋友家居住,沒有親戚朋友的住旅店,待吉日良辰趁早去廟裡燒香祈福許願。 前來真君廟燒香跪拜的信民,不管是閑暇時間隨便逛一逛,還是有所祈求,多多少少都會放一些錢到功德箱裡,這也是廟堂獲得收銀的一種方式。有的遊客資金比較充足,便會多放一些錢。長年累月積少成多,時間久了便可以賺取不少資金。有些資金寬裕的成功人士也會主動捐贈銀兩,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隨著信民的增多香火越旺,僅有的廟堂滿足不了眾多香客需求。理事會動用廟堂已有資金,不足部分化緣募捐,向東擴建了一幢萬壽宮寶殿。 萬壽宮寶殿分正殿和廂房。正殿琉璃為瓦,重簷畫棟,金碧輝煌,氣勢宏偉。 正殿分上殿和下殿。上殿繡金帷裡,真君塑像端坐中央。下殿落差一米,後邊是一米高的戲臺。上殿和下殿交界處是三級一米餘寬的臺階,上麵是蓋透明瓦的天窗。寶殿寬敞明亮富麗堂皇。大門在寶殿中央兩側,方便香客流通。 殿堂兩側是廂房。廂房寬闊,下上層都是住房。東廂房旁邊是廚房和餐廳,幾百號人用膳不成問題。 寶殿外邊有個廣場。廣場四周參天古柏蒼老遒勁,四季常青。廟會日,廣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攤點小商品琳瑯滿目,耍猴的、演雜戲的、賣狗皮膏藥的,東一堆西一蔟被人們圍個水泄不通。 萬壽宮寶殿隻供八月初一廟會使用。廟會前天晚上把真君神像請到萬壽宮神臺安座,廟會日祭拜結束後把真君神像請回老廟堂寶座。 平時這裡是閑置房,用於辦學堂是最好的場所,都是公益事業沒有人反對。 理事會請工匠日以繼夜趕工時把廟堂修飾一新,派人員外出采購辦學設備。劉世春則忙於招聘老師,製訂教學大綱,采購教學資料。 年底已萬事俱備隻待翌年吉日開學。 正年十六日,新學堂開學。四麵八方的學子在父母的陪同下,穿新衣戴新帽高高興興來新學堂報名讀書。 新學堂開班三個,招生一百三十餘人。聘任教師五人,職工一人。理事會和老師們共同協商,命名新學堂為“南坑初級學堂”,選舉劉世春為校長。 從此,安遠五保第一所集體學校誕生了。 劉世春暨是校長又是總務主任。新聘請的老師都是外地人,理事會不放心把財務權交外人管理,要劉世春暫時兼任。 剛開學需要添置的教學物資多,劉世春幾乎每逢圩日都往天心跑。好在兄弟張金寶在天心經商,有個落腳點,還能幫忙采購部分文化用品、教學用具。有時采購的貨物多還要請挑夫肩運回家。 “大哥,您早!”劉世春每次來到天心圩剛放下膽子,張金寶夫人就微笑著打招呼。張金寶也湊過來調侃:“劉校長大人,您早!”還深深地鞠上一躬,惹得店裡的顧客嗬嗬大笑。店裡的顧客多數是常客,張金寶的生意也依賴這些熟人的惠顧,久而久之大家親如一家。 張金寶的老婆姓謝名寶珍,娘家天心孔目人,父母是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老板。兩家商戶聯姻真乃門當戶對。 劉世春身上像貼了標簽似的,每每逛大街都有一雙雙眼睛盯著他,有的私下議論:“太可惜了,高材生大文豪在小山村當孩兒王,大材小用。”然而更多的是贊美聲。那些膽大的姑娘會正眼瞟上一眼,然後紅著臉快速離開。 劉世春雖然家境貧寒,但一味討好溜須拍馬的人卻不少,有女兒待嫁的豪商闊戶更是削尖腦袋要把女兒相送,到處找媒婆牽線搭橋,有的還厚著臉皮登門求婚。 “春兒,你也老大不小了,挑個差不多的姑娘把婚結了。你看金寶比你小,孩子已經兩個了。趁我現在還能行,幫你把孩子拉扯大,也有個婆娘料理家務,你也安心在外做事。”每次回家,母親會嘮嘮叨叨沒完沒了。 “媽媽,婚姻大事不能草率,雖然很多媒婆登門說的天花璀璨,不知幾分真幾分假。我不求天仙美貌但求善良孝道。以後我不在家要能婆媳和諧,家庭溫暖幸福,能讓我在外安心就夠了。”劉世春不是挑剔而是要找個有擔當能孝敬母親的好姑娘成眷屬。那些大戶人家姑娘嬌生慣養要不得。 且說張金寶老婆是天心孔目人,娘家人來天心趕集會來店裡落腳,把袋子籮筐之類的寄放在店裡,做完買賣坐下來喝茶聊天。 有位姑娘幾乎三日一圩都趕場,家中祖輩是打草鞋的,父母年邁靠這位姑娘挑到集市去賣,然後換回糧米油鹽生活物品擔回家。姑娘是金寶老婆娘家堂妹,每次來店裡不會呆很久,低著頭不說話,看見生人紅著臉躲得遠遠的。 “金惠,歇會兒喝口茶再回去。”金寶老婆走過去細聲說道。 “大姐,不了,我要早些回去做飯。父母白天乾農活,晚上還要打草鞋夠忙的,不要讓老人家太勞累。”這小姑娘叫謝金惠,說話細聲細語含羞滴滴。 金惠敷衍幾句低著頭匆匆往外走,與剛進門的劉世春撞個滿懷。 金惠抬頭看了一眼,紅著臉一溜煙跑了出去。劉世春也有些尷尬,雖然是見過世麵的人,像這般與姑娘碰個結實乃是首次,況且滿屋子的人都在看著。 有些人趁機打趣道:“劉老師要走桃花運了,哈哈哈!”。張金寶也來湊熱鬧:“世春哥,要不要請您弟妹做媒啊!” 金寶老婆走過去,在老公背上拍了一掌,接著說:“你開什麼玩笑,世春能看上賣草鞋的村姑?” “怎麼就不可能?世春需要的是一個善良賢惠能孝敬婆婆的好女子。即使以後官運亨通在外理政,家裡的老母親也有人照顧,況且兩個弟弟還未成年。你們婦道人家咋知道男人的心事?”隻有張金寶知道,兄弟劉世春為什麼拒絕那些高官富豪千金的托媒與糾纏。他需要的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能操持家務且尊老愛幼的女子,以後才能放心外出闖世界。 劉世春聽了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金寶老婆聽了恍然大悟,這麼多媒婆上門為啥都吃閉門羹。原來世春哥看得遠,為家庭前景想得周全。她暗想:自己的堂妹能嫁給他也許是前世修福今世有緣。 “金寶,世春哥好久沒在這裡吃飯了。你叫他不要急著回去,我弄幾個好菜你們哥倆喝幾盅。”金寶老婆說完就閃進廚房做飯了。 張金寶理會老婆的意思,笑了笑向櫃臺外走去。 劉世春剛想挑起擔子回家,金寶走過去按住扁擔說:“世春哥,不要急於回去,你弟妹要你吃完飯再走。我也想回去一趟,大家結伴而行。”劉世春知道弟妹倆婦唱夫和的醉翁之意,兄弟情分不好推辭隻得順從地放下擔子坐下來喝茶聊天。 趕集的大多是附近的村民,一般到午時做完買賣都會回去。飯做好了,金寶打發孩子在外麵吃飯兼顧看店,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擺設碗筷拿了好酒招呼劉世春過來吃飯。 三人吃飯沒有外人,金寶老婆直入話題:“世春哥,剛才金寶說的是不是實話,你們兄弟倆是不是商量過了,真的不嫌棄鄉下的村姑?” 劉世春說:“弟妹,我跟金寶沒有商量過這件事,但他說的話跟我想的相同。我的家庭確實需要這樣的人,母親年邁需要一個孝順的兒媳在身邊陪伴,將來期頤之年行動不便要端屎端尿需要一個溫馨體貼的女人服侍。” “如果真是這樣,我認為金惠最合適。”金寶老婆接著說起了這位女孩子的情況:“我是看著她長大的......”兩個大男人認真聽著也不打岔,有時候相互看看微微點點頭。 金寶老婆看見世春不說話,知道有這個意思也不便明說,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祖輩傳承的規矩還是要遵守的。 “世春哥,如果你沒話說我就明天回娘家跟金惠父母商量商量,怎樣?”金寶老婆想趁熱打鐵把這婚事促成,也想嘗試嘗試做媒婆的滋味。 “你去試試吧!”劉世春回答道。 “好極了,我這次回家也順便問問伯母,看她老人家意下如何?”張金寶興奮地說。 午飯後,劉世春要急於回去,下午還要上課。 “世春哥,您幫我背包包,我給您挑籮筐,體力活您不如我。”張金寶把包遞過去,拿起扁擔扯了扯籮繩挑起擔子往外走。劉世春也不客氣,十幾裡路程要自己挑回去確實有些吃不消。 張金寶挑著劉世春的擔子有說有笑地往老家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