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物換星移事與願違(1 / 1)

圍屋情 劉承桂 6391 字 2024-03-16

三年後,劉世春守孝期滿。   他想起京城科考時劉大人的話:“皇上同意丁休回家盡孝,三年後可返京復試。”劉大人給了兩份文書,一份是考取貢士學位的證書,一份是三年後允許返京殿試的證明。   他想:既然有文書憑證,何不進京碰碰運氣?   劉世春找到這兩份證書,收拾行李,告別家人重赴京城科考路……   偏僻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難於了解外界形勢,尤其國家教育與考試製度。   劉世春的第一站是九江,要先去看望義父義母和那調皮的小妹。   三年來,他不忘義父的救命恩情,不忘寵他愛他的義母,不忘給他重生的第二故鄉……   劉世春一路思忖:自己虧欠義父太多了,或許今生今世難於償還……   他一路艱辛終於來到了義父的門店。   劉世春走進去,看見義父在做生意。   “爸爸!”劉世春磕首跪拜,大聲呼叫。   “春兒,是春兒麼?”義父揉了揉眼睛,走過來看了看:“啊呀!真是春兒回來了。”義父把劉世春拉起來,摸了摸義子的臉蛋,說:“春兒,你瘦了,黑了。”店員走過來把世春的行李拿進裡間,端來幾盤水果點心。   劉世春看著義父,瘦多了,頭發黑白摻半,背有些傴僂,三年不見則老了許多。也許是太操勞,也許是身體小恙。他越看越揪心,越看越心疼。   世春拉著義父的手,一同坐在茶幾邊上,喝茶聊天……   “爸,媽媽呢?”劉世春問義父。   “她在老家,請了個老中醫做理療,現在好多了。”義父回答。   義母患腰椎增生一年多了,這是義父在書信裡告訴他的。   “爸,我有個叔叔是祖傳的老中醫,有治這種病的靈丹妙藥。我要了一些帶來了,可以給母親試試。”劉世春站起來,要去把藥拿出來。   “春兒,不要去拿。待會兒我們一起回老家去,你親自給她。”義父阻止道。   “好的!”劉世春坐了下來。   這時候徐小妹回來了。今天是禮拜天學校放假,徐小妹每次放假會回家看望父母。   徐小妹還沒進門就有人告訴她哥哥來了。她一進門就大聲嚷嚷:“哥哥,小妹回來了!”   三年了,她還是那麼淘氣、那麼可愛……   一個黃毛丫頭現在成了大閨女。小妹還是那麼活潑可愛,白凈的瓜子臉,彎彎的眉毛下一雙水靈靈的眼睛……   “哥哥,我好想好想你哦!”小妹坐在中間,一手拉父親一手拉哥哥,眼睛盯著哥哥的臉。   “哥哥,聽說你結婚了,是嗎?”小妹問道。   “是的,已經做爸爸了!”世春如實回答。   “啊!這麼快就做爸爸了?那我就做姑姑了。”小妹就是那麼心直口快。   ……   父親沒有插話,回想始終說不出口的初衷,至今難於釋懷……   他膝下無子,希望世春能跨越“義子”柵欄,成為真真正正的兒子或女婿,為他徐家傳宗接代。然而,世春放棄升遷回鄉三年守孝,他的夢想付之東流……   “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老家了。”義父站了起來,囑咐店員好好看店,自己去菜市場買了魚肉菜蔬帶回去。   別墅。   劉世春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   “媽媽,哥哥來了!”小妹走在前麵,踏進門就大聲說。   “你說誰來了?”從裡間傳來母親的聲音。這聲音是那麼耳熟,那麼親切。   “媽媽,是我,春兒來了。”劉世春再不應聲就顯得生分了。   母親看見是世春來了,掙紮著要從沙發上站起來。   “您的腰不舒服,不要站起來。”劉世春走過去扶著義母的肩膀。   劉世春從旅行包裡拿出藥,說:“媽,這些藥是我的叔叔配製的,專治腰椎骨質增生的良藥。”然後講解藥的使用方法:藥丸每次4粒,每日三次,飯後半小時服用;藥酒塗擦幾次,藥乾後貼上膏藥。   “有效嗎?”義母疑問。她吃的藥太多了,隻要有人說有效的藥都會嘗試,但是療效不理想還有副作用。   “媽,您大膽試用。其他藥暫停使用,三天不見效就可以放棄。”劉世春雖然不敢保證能根治,但三天見效是胸有成竹的,叔叔治好了不少這種病。   義父親自下廚炒了幾個拿手好菜。   一家人不分主仆圍成一桌邊吃邊聊。劉世春道出自己的打算,要重走科考路,實現自己的夢想。   “春兒,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幫助你。”義父毫不猶豫地說。   “但不知道現在的形勢怎樣,我至今一無所知。”劉世春有些迷惘。   “我在學校聽老師說,最近朝廷事件頻發,不知道對科考有沒有影響。”小妹把學校的見聞抖了出來。   “那我們不能急於進京,要先打探清楚再做打算。”義父說。   “好的,我明天去省學部谘詢了解情況。”劉世春說。   “好,我和你一起去。如果能找到當年那個學政大人會更好說話。”義父道。   第二天,父子倆來的南昌,直接去了省學部,找到了當年給劉世春補辦手續的學政大人。俗話說“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當年的人情尚在。義父是老奸巨猾的商人,拍馬行賄是拿手好戲。   “王大人,您現在很忙,我們晚上去您家登門拜訪,有些事在這裡一兩句說不清楚。”義父對王大人說。   “可以,我今晚有時間。”學政大人回答。   父子倆走出學部大門,去了南昌商貿批發市場,要順便采購商品回去……   晚上,徐明光帶著義子劉世春去了學政王大人家裡,把禮品袋放在書桌上。禮品袋裡裝的什麼?當官的心知肚明。   學政王大人招呼客人在坐下,仆人倒了一杯茶退出客廳順手把門帶上。   徐明光把義子劉世春三年前進京科考的事情講了一遍。劉世春從身上掏出貢士學位的證書和皇上承諾守孝三年後允許返京殿試的證明給學政王大人。   王大人看完了,說:“太可惜了!說白了,是你劉世春的命運太差了。”他看了看劉世春,接著說:“你已經沒有機會了,中央政府頒布了新政舉措,廢除了科舉製度。”   “啊!”義父驚訝得像頭頂炸了個響雷。劉世春低著頭不說話,也許是王大人說的,是命運捉弄人,注定一生坎坷,屢受挫折。   王大人見他們不說話,打破沉默講起了皇宮內鬥的一波三折和取消科舉製度的緣由:   光緒帝極力支持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維新派變法,以圖國家強盛。但受到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從此,光緒帝被慈禧太後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政權落入慈禧太後手中。   後來,中國經歷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並與十一國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此時的清政府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財政實力,都麵臨凋零磨滅。慈禧太後迫於壓力,要把大清王朝的統治維持下去,最終以光緒帝的名義宣布開始實施新政。清政府頒布的一係列新政舉措,其中一項就是廢除科舉製度,興辦學堂,派遣留學生,改革人才選拔製度。   劉世春聽了恍然大悟,說實在的科舉製度弊端很多,不公平、不透明,對滿族的優惠形成一邊倒趨勢,漢族考生如果沒有關係又不行賄,再有才學也難於考上狀元、榜眼、探花甚至傳臚、朝元。   “王大人,那我兒劉世春該咋辦?請您指條明路。”義父說。   王大人想了想,說:“再考是不可能了,況且劉世春年紀也不小了。”然後,他對劉世春說:“據你現有文憑,我可以幫你鋪平兩條路讓你選擇。如果願意當官,我推薦你應聘縣級七品官;如果不想當官就到學校去當老師。”   義父搶著說:“當官好,雖然是七品官可權利大,以後還有機會升遷。”他笑了笑,看了看劉世春。   “我不想當縣官,不是嫌官小。縣官事務錯綜復雜,地方勢力很難平衡;做清官難於平息是非,做貪官心有不甘;沒有靠山,不會吹牛拍馬也難於升遷。以自己的性格和初衷,還是傳承祖業老老實實當一個教員,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劉世春說。   “我同意你的觀點,以您的文憑才學可以找一所高級學府。”王大人同意劉世春的選擇。王大人接著說:“JX省內學校我可以推薦,現在教育改革有些學校要改名和擴招,有些名校要劃歸政府管轄。”   “這個信息很重。那以後就要王大人鼎力相助哦!”義父看世春不想當官,也隻得依了義子意願。   “好的,你們先回去,下學期開學前一個月你們再來這裡,我會給你個滿意答復。”王大人說完站起來,說“真不會意思,我還有事要出去,不能再陪你們了。”   “謝謝王大人,耽誤您這麼久,對不起!”徐明光和劉世春同時站起來,抱拳作揖退出了客廳,向旅店走去。   第二天,父子倆跟著載貨的船隻回到了九江商鋪。劉世春一邊在商鋪幫忙打理生意,一邊等待信息的到了。   暑假,徐小妹隔三差五帶一幫同學來店裡玩耍,看見自己中意的商品會買些回家,給店鋪增添了不少人氣。那些愛學習的同學聽說徐小妹的哥哥是國學貢生,許多學習難題都會主動請教。劉世春義不容辭充當了校外輔導員。   “劉老師,如果您願意可以來我們學校當老師。”有位同學發現劉老師知識淵博、和藹可親,期待能成為她們的老師。然後說:“我的父親是學校管理人事的副校長,如果您願意,我可以跟父親說說。”   “謝謝你的好意!我家裡上有老下有小,這裡太遠了。”劉世春謝過這位學生的好意。   有了這些活潑可愛的學生,劉世春的暑假很踏實、很愉快,不知不覺離開學不遠了。   這一天,義父帶著劉世春來到南昌王大人的家裡。隻有晚上王大人才有時間會客,他實在太忙了,臨近開學事務繁忙,尤其今年剛開始教育改革。   他們來到那裡,王大人還沒有回來,管家招呼在客廳裡喝茶聊天。   “累死我了!”我大人走進客廳,看見客人來了,放下公文包坐下來喝了一杯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世春,現在南昌、贛州都有公立學校,你的誌願在哪裡?”王大人對劉世春說。   “王大人,我現有的條件還是就近好,家裡還有老母親牽掛。”劉世春痛定思痛,父親離世未能看最後一麵,這件事久久不忘刻骨銘心。   “劉世春,我的初衷是想把你安排在JX省最高學府任教,那裡更有機會施展你的才華。以後有機遇,我會把你拉進省學部來,那裡需要像你這樣的高級人才。”王大人說。   “謝謝王大人的抬愛,我感恩戴德終生難忘。”劉世春潸然淚下,沒想到王大人這麼珍惜人才、這麼溫柔敦厚、這麼樂善好施。   “你是個孝子,我尊重你的選擇!”王大人看見劉世春猶豫不決的樣子,知道他主意已定隻是不好當麵推辭罷了。   義父在一旁沒有說話,義子已經是做父親的人了,家中老母親還要奉養。做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奈之舉。   “那就到贛州的‘虔南師範學院’去吧。那所學堂是贛南巡道劉心源和地方士紳劉景熙等人將‘濂溪書院’改辦“虔南師範學堂”。今年教育改革命名為‘虔南師範學院’。這是贛南唯一的省屬公立學校”王大人說。   “謝謝王大人,最合吾意,那是我的母校。”劉世春高興地說。   “那就這樣吧!”王大人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空白介紹信函,填好了遞給劉世春。   ……   從此,劉世春成了虔南師範學院的老師。   他的人生仕途始終沒有跳出教書育人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