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外出辦法(1 / 1)

從戎百十事 甘下風 1737 字 2024-03-16

隻有在部隊待過的人,才會理解“外出”這兩個字的特殊含義。“外出”對於學員們來說十分珍貴。根據當時的條令規定,學員在節假日的外出比例不得超過15%。按照我所在中隊的人員編製情況,中隊共分4個區隊,每個區隊4個班,每班7人或者8人,全隊共126人。除此之外,軍校大一的學員還有一個特殊待遇,我們稱之為“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不保證休息”的人性化製度,綜合上述因素,正常情況下,每人平均兩個月才能輪到一次外出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外出”就成了一種稀缺的資源。但很顯然,這種束縛青年無處安放活力的製度會麵臨各種挑戰。為了能夠多呼吸學校外部的自由空氣,學員們紛紛開動腦筋,采取了一係列非常規辦法。   最常見和最沒有技術含量的非正常外出辦法當然是翻墻。對於常態進行體育鍛煉的軍校學員來說,翻越區區二三米高的圍墻簡直不要太輕鬆。但我們所在的校區離市區不但遠,周邊還挺荒涼,便於翻墻的地方雖然不少,但翻出去之後都要繞很遠的路才能找到乘車的地點,考慮到軍校特有一日九次以上清查人數的製度,非正常外出必須采取速戰速決的策略,否則極易暴露,因此,這個辦法雖然簡單,但實用價值不強。除此之外,學校還有一支力量強大的糾察隊,糾察們經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在圍墻底下等待翻墻者出現,這種結局是所有學員都不願意看到的。   在這種形勢下,各種神奇的外出辦法不斷被學員們開發出來。   有的同學借鑒誌願軍奇襲白虎團的戰例,采取了混入敵人內部的驚人之舉。具體辦法是,組織一群誌同道合的戰友,穿上迷彩服,戴好帽子、紮起腰帶,別上“執勤”袖章,排成整齊的隊伍,從大門口堂而皇之的出去。這樣的隊伍,門口執勤的戰士一看就知道,這是學校安排去執行任務的,直接敬禮放行。帶隊的學員當然也是規規矩矩的回禮,學員們滿臉嚴肅,絲毫沒有畏縮之感。待離開執勤戰士的視線之後,大家作鳥獸散,各自瀟灑去也。等到中午飯前點名時間快到時,學員們再次集合列隊,經由大門瀟灑歸隊,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覺。此方法考驗的是學員的心理素質,能使用此辦法的均是膽色過人之輩,將來在戰場上適合假扮敵軍進行滲透作戰。   有的同學則巧妙利用自身顯老的優勢,輕鬆繞過哨兵的盤查。我的一位同學老呂,盡管年方十九,但麵相成熟,望之似有二十九。而當時各中隊的領導基本上年齡也在二十五至三十五之間,於是,他決定模仿中隊領導的氣質來實現外出的目的。   軍官外出自然是不需要請假條、外出證這類東西的。但與學員類似的是,通常情況下,因私外出都要換著便裝。如何判斷來者是軍官還是學員,這對於在大門口執勤的教勤大隊士兵來說顯然是個難題。因為我們所在的院區當時有十個學院、五六十個學員中隊,中隊和學員旅的軍官超過二百人。麵對這個難題,士兵們采取了以貌取人的策略來進行甄別。   正常情況下,學員經過大門崗時,都會老老實實掏出請假條、外出證,主動接受檢查和登記。軍官們當然不會履行這些程序,他們外出的願望並不迫切,一般都是慢悠悠地走出大門,對門口的哨兵視若無物。哨兵對於此類情況,自然連盤問的勇氣都沒有。   老呂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很快發現了大門崗對軍官與學員的甄別特點。於是,他充分利用自己麵相顯老的優勢,買上兩套成熟的便裝,開始了他冒充軍官外出的傳奇經歷。   到了要外出的時候,老呂同學悄悄換上便裝,背起雙手,兩眼目視前方,不慌不忙地走向大門崗。哨兵一看他的年紀和氣質,心中對他的身份早有定論,連忙挺直身體,按照條令要求,在老呂經過身邊時,敬一個標準的舉手禮。老呂同學則沉穩地點點頭,從喉嚨裡發出一個“嗯”字算是回應,施施然走出大門,到外麵瀟灑去也。回來時,再如法炮製,一切都十分順利。靠著這一招,老呂同學在大學期間頻繁外出,從無失手,成為我輩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