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其實用在軍人身上也是十分恰當的。對於一群二十來歲的小夥子來說,吃飯當然是頭等大事。 K大學員當時的吃飯模式與部隊有所不同。領導們稱之為“社會化保障”,具體來說,就是把保障全校吃飯的任務交給了幾家地方公司來負責。其中,負責三號院食堂保障的兩家公司名字分別是“康達家”和“千喜鶴”。學員們給“千喜鶴”起的外號我已經不記得了,但“康達家”的外號則是如雷貫耳——“坑大家”。多年後回想起來,當時對這兩家公司的評價其實對他們是不公平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走上社會,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在沒有與其他單位進行比較的時候就給他們以傷害,不但是不恰當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大一時,學員們沒有選擇的權力,學校給我們安排的是統一就餐模式。到飯點時,全中隊要集合列隊前往食堂,在食堂內自己的位置上坐定後,等待值班員“開飯”的口令後才能動筷子。每個飯桌每日要安排1名“小值日”提前到食堂做打飯、拿餐具等準備工作。但這隻是小值日明麵上的職責。軍校生的生活是十分充實的,因為你不但要學習大量的文化課、軍事課,還得利用一切業餘時間進行體能、隊列等訓練,這種既費體力、又費腦力的活動消耗的能量十分巨大,進而導致學員們的飯量也十分巨大。因此,小值日暗地裡的重要職責就是盡可能多的尋找能填飽大家肚子的食物。 “康達家”、“千喜鶴”兩家公司被大家詬病的地方就在於他們不允許大一學員將食物帶離食堂。而且,雖然食堂裡飯和饅頭是不限量供應的,但菜量卻是固定的。否則,僅大一的學員們就能把這兩家公司的老總吃到跳樓。 為了讓大家能夠有足夠的卡路裡應對晚上的加強訓練,小值日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 早餐是小值日們獲得額外食物的重要時段。每一個擔任小值日的學員,都會把學校配發的黑色書包清空,再和其他學員一樣提著書包進入食堂。然後,乘食堂工作人員不備,將書包塞滿白花花的饅頭,再混在隊伍中將饅頭帶離食堂。到了晚上,學員們便就著國際馳名食品——“老乾媽”消滅這批饅頭,以免半夜因腹中饑餓而輾轉反側。托“康達家”和“千喜鶴”的福,多年後,我仍對K大的饅頭印象深刻。 有時候,小值日也會有意外的收獲。我有一次擔任小值日時,偶然在食堂分發食品的房間發現了一批多餘的鹹鴨蛋,遂果斷笑納之。那一夜,宿舍彌漫著鹹鴨蛋的香味和學員們滿足的笑聲。 到了大二以後,學校便賦予了我們一定的吃飯自由。每個月1號,食堂會給學員們的飯卡手動充值一筆夥食費。學員們可憑飯卡到食堂的任意窗口購買食品。這種模式極大的改變了學員們的生活狀態。 到了每月手動充卡的日子,充卡窗口擠滿了密密麻麻的學員。毫不誇張的講,如果不是食堂的墻壁足夠厚,充卡窗口每個月都會被擠塌幾次。 由於食堂內的各種窗口多達上百個,且每個窗口提供的食物都各有特色,大部分學員都頂不住美食的誘惑。在飯卡充值後的前幾天,很多學員揮舞著飯卡穿梭於各個窗口盡情消費。到了10號之後,意猶未盡的學員們看著飯卡內的餘額稍稍冷靜下來,開始進入理性消費模式。到了20號之後,相當一部分人則啟動了蹭飯模式。有的學員緊跟飯卡中尚有較多餘額的戰友,覥顏蹭卡。有的學員則自備勺子一個,刷兩毛錢打上一份飯後,遊蕩在戰友之間,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挨個到戰友盤中順走一勺菜。還有人則盯上了食堂提供的免費湯。憑良心說,食堂的免費湯還是相當有料的,一桶排骨湯中的排骨起碼凈重好幾斤,但桶底的排骨撈起來卻有一定難度。這點困難自然難不倒某些饑腸轆轆的學員。我的一位戰友就自費購買了一個長柄漏勺。每到彈盡糧絕之時,該學員便手持漏勺,靜靜等待免費湯的到來。湯至而勺落,一盤冒著熱氣的排骨,輕鬆對付一頓飯。 但以上辦法都是小道,至多混個溫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個別學員另辟蹊徑,祭出了解決吃飯問題的終極大招——談戀愛。 看到這三個字,很多人肯定以為我打錯了,然而並沒有。 K大女生雖少,但絕不是沒有。女生們為了保持身材,大多以吃素菜為主。彼時,食堂的素菜售價5毛一份,且分量相當足,饅頭1毛5一個,米飯2毛一份。對於很多女生來說,一頓飯隻需一份米飯、一份素菜,最多再加一袋7毛的牛奶足矣。女生們的一日三餐,隻需在飯卡中刷4到5元即可,飯卡中每月結餘二三百是常態。到了年底飯卡要清零的時候,女生們便推個小車,到食堂的飲料區刷上數十箱雪碧、可樂之類的飲料,轉手以七折的價格賣給學校超市,實在是皆大歡喜。但若是該女生不幸有一個本校的男朋友,一切餘額自然消散於無形中。 遺憾的是,那時三號院的男女比例大約是五十比一,這種吃軟飯的機會並不多。無數K大學員,空有一副好皮囊,卻沒有吃軟飯的用武之地,實屬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