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察”這個詞對於沒有在部隊工作過的人來說或許十分陌生,但對於軍人來說他是一種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 一般來說,糾察都是由身材高大、儀表堂堂的士兵擔任,他們的軍銜也十分威武,紅底的“三杠一星”足以秒殺95%以上的軍官和士兵。萬幸的是,這種威力強大的軍銜十分稀有,人數少一點的單位甚至壓根就沒有糾察的存在。但K大顯然不在此列。2003年時,K大三號院有學員近萬人,其中精力過剩之輩如過江之鯽,時不時就有人通過各種方式挑戰三大條令的絕對權威。其中,有著裝不整、軍容不肅者;也有翻墻而出、通宵上網者;更有偷偷戀愛、不假外出者。諸如此類的行為,皆是糾察們苦苦等待的業績。 軍容不整者,最怕的就是在路上聽到:“同誌,請留步。”這句糾察專用臺詞。然後輕者將獲得一句友善的提醒並立即整改,重者則獲得一份被內部通報或抄寫條令若乾遍、書麵檢討若乾字的豪華大禮包。 翻墻而出者,極有可能被藏身墻腳的糾察逮個正著。但也有體力絕佳之輩,憑借一身出神入化的奔跑本領,與守株待兔的糾察展開一場追逐戰。某位長跑健將就曾經在與糾察的追逐戰中大獲全勝,據說,在追逐的過程中,他每跑幾百米便停下來羞辱糾察一次,待糾察精疲力竭之後,再從容離去,深藏功與名。而追逐失敗的糾察,自然無顏將此等丟臉之事告知領導,隻能任他逍遙。 到校外通宵上網者,受限於學員特有的短發特征及軍人氣質,往往被糾察一眼認出,常常在網吧束手就擒。但也有個別精通易容、表演之輩,憑借出色的演技,將自己偽裝成不良少年,視糾察於無物,毫不理會糾察的盤問,在其眼皮底下逍遙自在,盡顯風流。 按照規定,本科學員不允許戀愛,但這類規定天然就是用來違反的。在長沙附近有地下戀愛對象者,自然沒有做牛郎織女的自覺性,他們不滿足於通過電話、短信隔空互訴衷腸,千方百計要與心上人見麵卿卿我我。糾察則化身法海大師,專司棒打鴛鴦之責。在此形勢下,學員們不得不持續創新外出手段。至於如何外出,在前麵已經有所描述,在此不做贅述。 諺雲:斷人財路猶如弒人父母。而棒打鴛鴦應該是僅次於斷人財路的惡劣行經了。為此,一心追求美好愛情與自由的學員們與秉公執紀的糾察間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鬥爭事件。 廣為流傳的故事無外乎這麼幾個版本。 某月黑風高之夜,學員某某數人持麻袋若乾,潛伏在某糾察的必經之路上,乘其不備暴起以麻袋套糾察之頭,遂痛毆之。事畢,發揮軍校學員多年苦練的奔跑技能優勢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深藏功與名。托學員們統一著製服的福,即便被糾察把相貌看了個大概,在三號院數千名學員中,汝安能辯我是誰哉。 某畢業季,數名即將畢業的學員在學校附近的飯店裡吃散夥飯,酒酣之際,憶及與糾察班長的數年恩仇,頗有遺憾,遂致電糾察班長,約其前來赴宴。糾察班長不疑有他,欣然赴約。甫至飯店,尚未舉杯,眾學員便拳腳俱下,送了糾察班長一頓難得的滿漢全席。 有時,光天化日之下,也有膽色過人之輩敢於向糾察下黑手。某次,兩名被糾察逮個正著的學員仗著平日裡練就的一身本領,在暴力抗法之後倉皇逃竄,先糾察一步逃至宿舍樓。糾察憤恨之下召集本部人馬將某存在重大作案嫌疑的學員中隊包圍,並要求中隊乾部交出作案學員。但護短是中隊乾部的天性,中隊長表示本中隊一百多條好漢俱是良善之輩,此事不見得就是本中隊人員所為,班長若有不信,可到中隊內逐個辨認。說罷,命中隊人員在走廊內列隊而待。糾察們在門外略一過目,但見百餘條好漢怒目而向,隨時都有發生不可控事件的可能,躊躇久之,隻得悻悻而去。 說了這麼多糾察的壞話,其實還是要講幾句公道話。K大的糾察其實與全軍的糾察一樣,執紀嚴格且文明禮貌。若無這些糾察的辛勞,軍營的秩序必然不會有外人所看到的那麼規範。另外申明一點,本人從未參加過針對糾察的任何敵對行動,也未被任何糾察在任何地點登記過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