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最後的軒轅血(1 / 1)

幾度璿璣 1134 字 2024-03-16

黃河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著實談不上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那摻雜著泥沙的流水至今仍然在中國的地圖上流淌。   約在四千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那蜿蜒曲折爬過數千裡巍山的河,正像是黃土皮膚下的不絕血脈,其中淌著滾燙的軒轅血。   而傳說黃河最初的樣子卻不是這樣,那時它的浪濤吞天蔽日,像一隻擇人而噬的巨獸,收割了不計其數的生靈。將它的怒火平息的,則是傳說中的英雄--禹。而禹有此神力使黃河的怒吼消弭,顯然身份非凡。   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   於是禹的身份不言而喻了,黃帝的玄孫,身體裡流著公孫氏最後的軒轅血。在這篇故事裡,這個尊貴而特殊的身份將會帶給他非凡的力量與慘痛不公的命運。   像所有少年一樣,禹也曾擁有純凈的眼瞳和對浩瀚世界的期冀。每個少年最渴望握在手中的都該是一柄劍或是一把刀,少年們的第一個夢想總會伴隨著馳騁沙場或江湖,而絕不會是當一輩子治水的工匠。   但是禹卻做了這樣一個治水工,兢兢業業甚至於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他的高尚,也是他的悲哀。   其究竟是主動接替死去的父親完成治水還是被命運的水火棒逼上梁山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唯有雲夢之野上帶著泥土清香的風卷上青天,去到壽張縣雲端的時候,那埋葬無數英雄的土地會不時騰起沖天的紅塵,仿佛一麵飄揚的戰旗。   而少年們的故事,已經被掩埋在黃土下不見天日的地方,曾經那些歡快的歌、痛苦的呻吟和絕望的咆哮再也沒有人聽見,當史官們操起筆去回憶那段慘烈的往事時,時間已經過了上千年。   該沉睡的已經沉睡,該平息的已經平息,該遺忘的已經遺忘。   巖壁上刻畫的傳說已經死去多年,人們還在傳唱,但英雄們並不會因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