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第一時間給剩下的人加工資,以表彰他們順利通過考核。 那些被辭退的人當中,有人跑去市裡告狀,說張遠剝削他們,每天要檢查產品。 還要求他們背誦安全條例和生產條例,哪怕四五十歲的老工人都不能例外。 此外,還有一些在職工人也跑去告狀,說工廠還多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規定。 比如東西擺放有規定,所有東西要擺的整整齊齊,每天使用工具零件還要登記。 諸如此類的規定,數不勝數。 市裡的領導聽了,深表同情,表麵上滿口答應,轉頭就把那些人都告給了天興汽車廠。 那些告狀的在職的職工,都被開了。 現在市裡、省裡的意思很明確,好不容易有一批汽車能出口創匯了,這些都是政績。 對於出口的商品,一定要抓好質量,打好品牌。 隻有做大做強,才能再創輝煌,他們才好向上麵邀功。 張遠聽聞此事,較有興趣跑過去學習。 回來後,直呼“這不就是血汗工廠嗎?” 張遠親眼目睹,沖田職家掐著秒表來計算流水線的速度,讓乾活的工人在幾個簡單動作中忙到極致。 工人乾一天,基本上精疲力盡。 好處就是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直線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壞處是工人精神壓力極大,工作極其枯燥單調。 張遠對此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隻能又是一輪加工資,加績效。 張遠知道,在未來肯定有人會噴他,說他是黑心資本家。 但實際上,是否是資本家,關鍵看錢是否給到位了。 隻談理想不談錢,那才是黑心資本家。 錢給到位了,那就不是。 張遠的看法就是這麼現實。 眼下工廠機械化水平並不高,隻能靠人力來彌補差距。 他倒是想換上一批機器人,最好像特斯拉工廠那樣,可是做不到啊。 技術和資金都不允許,所以隻能慢慢改進,提高職工的待遇。 況且,擺在張遠眼前的,是八十年代末的國企。 國企的效率有多差,大家有目共睹,哪怕三十年後,一些固有的印象依然深入人心。 再說了,輕鬆的工作環節,並不能表現在生產效率上,那乾脆下“猛藥”。 沖田職家也是有真才實學,他懂得恩威並施。 前後折騰一個多月,天興汽車廠在尚未完成技術革新的情況下,產品質量提升好幾個檔次。 一線工人減少三分之一,產量反而提升三倍,成本更是壓縮一半。 有人不樂意被訓練像機器一樣,主動提出離職。 然而,有的是年輕人願意進來,隻因為天興汽車廠的工資是別人的三四倍。 準確來說,是收入。 基礎工資,汽車廠隻比其他工廠多一兩百,但是算上加班費,一個月能多拿六七百。 最後一個月算下來,能拿到將近二千的收入。 在這種月收入隻有小幾百的榕城,月收入近二千,可謂是高薪。 這收入遠遠超過了那些有編製的人,算是蜀都賦收入最高的崗位,引來無數人的羨慕。 張遠見沖田職家是個人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天興鋼鐵廠和天興汽車廠合並,成為天興集團有限公司。 任命自己為總裁,提拔沖田職家為副總裁,負責整合全集團的製造和研發體係。 在集團開月度會議上,張遠當場宣布了人事任命。 “沖田職家閣下的工作成效對得起我支付的二十萬美刀年薪,我很滿意。” “在我們正式成為集團之際,這種改變是必須的,我對此非常滿意。” 大夥盯著正襟危坐的沖田職家,眼神裡全是羨慕之情。 對此,他們很想質疑,很想反駁。可是公布出來的數據不會騙人。 …………
第97章成果喜人(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