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周幽王跟申後生了個兒子叫宜臼,但是周幽王很不喜歡自己母老虎王後,三年後又找了個美女褒姒,生了個兒子伯服,周幽王被褒姒迷的神魂顛倒,就把母老虎申後給廢了,立褒姒為王後,周幽王行為把國舅申候惹怒了,就東麵聯合繒國,北麵犬戎,以周王廢嫡立庶為由,進攻王師。其他諸侯默許了申候行為,然後申候繒候和周幽王在宗周打了一仗,周幽王手上的成周八師因為父親周宣王在千畝之戰大敗,精銳骨乾力量損失光了,不得不從太原之地招募大批戎人充數,然後可想而知,宗周之戰對方有大批犬戎人,己方也有大批戎人,戰爭結果可想而知。周幽王與虢公石父兵敗被殺,成周八師全軍覆沒。犬戎軍殺到京城燒殺搶掠,把偽太子伯服殺了,偽王後褒姒抓了,(被野蠻人抓了可想而知)。然後申候,繒候,許公立宜臼為周天子,東遷成周。原宗周之地都給了西垂大夫,並給他封了個名存實亡的封號秦伯。然後就跑路了。然後為了對周幽王記憶消除,在國語(周國記事史記)裡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就事論事,我個人比較懷疑烽火戲諸侯這個事,畢竟燃烽火是要打仗,即使真有這事諸侯也得是帶兵來,那集結軍隊,發裝備,大軍進發,這總得十幾天幾十天吧,這段時間周王和褒姒不睡覺在上麵等著?就算是都城附近的小諸侯,也不能說是一小時以內就帶著大軍來吧,光倆人站上麵愣一個小時我都覺得褒姒笑不出來了 司馬遷的願意應該不是講這個什麼滅國是女人的罪。而是講周幽王是因為廢長立幼行為的不認可。但是漢武帝是廢長立幼的。所以不能明著寫 那時候還沒有帝王,天子及其諸侯都是自稱寡人或孤,嬴政開始才自稱朕 寡人這兩個字活字印刷不出來。 不是吧,先秦時期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包括王公貴族。 朕是我的意思,秦始皇之前所有人都可以用,秦始皇之後變成了皇帝專用 朕在秦之前都是君子士大夫的一種自稱,平民百姓都可以用,沒有特殊的含義;到了秦始皇才把它做一個特稱以顯示皇帝的地位,平常人就不能用了 烽火戲諸侯雖然是謠傳,但我們應該抱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功績)的態度,客觀的看待這件事情。 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忍辱負重,“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為搜尋散落在民間的歷史,是史公足跡殆遍宇內,所未至者,朝鮮、河西、嶺南諸遷是著初郡耳。”為考究史實的真實性,太史公司馬以不同的文獻記載相互印證、辯析,“擇其言尤雅者”。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引劉向、揚雄之言,贊揚《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可見,司馬遷秉直中言的態度,是得到後人認可的。 最後我想說,歷史虛無主義是不可取的,否定太史公的成就,也就是否定我們自己的歷史。 任何史官記載史料都會帶有他的立場,自漢武帝開始獨尊儒術後,官方尊重儒家思想。司馬遷師從董仲舒跟孔安國,董仲舒是漢代大儒,孔安國還是孔子直係後裔。他記載歷史是為了維護儒家構造的封建秩序,讓貴族通過官員通過讀史來學習上古的“大同社會”,他在選擇各種同一件事卻記載截然不同的史料時也會把更符合當時價值觀的史料作為正史,因此一些記載跟法家墨家截然不同。史記跟竹書紀年最突出一點就是服務對象不同,無論哪一家的史書都要為官方立場服務。 司馬遷更離譜的是記載褒姒身世吧(妖精生的),小時候看這段驚掉了下巴!看過有史學家分析,司馬遷寫這段的意圖,就是掩蓋周禮分封製的弊端!那個儒家口中完美的製度(階級固化,出身決定一切),怎麼就衰落滅亡了?那就甩鍋給女人吧!可是褒姒不笑,又有什麼錯,還是不能甩鍋!那就給她安排一個妖精的身世吧!她是妖精生的,所以周朝衰落並不是周禮分封製的問題,而是妖精害的。 史記一大被詬病的原因就是……司馬遷文本太牛批了,寫的跟評書一樣,讓人覺得細致的離譜……不敢信真假。 項羽個人武力和軍事才能的確配得上中國歷史上專屬稱號“霸王”,但是每次看到項羽一把火把先秦各種歷史資料書籍燒光之後就莫名火大,導致現在春秋戰國歷史資料特別稀少還自相矛盾,那可是諸子百家的時代的各種書籍歷史啊,項羽對中國文明文化造成了巨大傷害,更別提喜歡屠城了,這樣的人的確也隻有霸王這個專屬稱號來形容了 唯物史觀確實牛,結合唯物史觀再看我國古代王朝更替,就跟清晰明了,我們所處的這個紀元,屬於一個冰期間冰期交替出現的時期,從最開始幾萬年一輪回,到現在幾百年一輪回,特別是4000年前開始,氣候的突變就更加離譜,而且更加頻繁,這對於農耕民族的我們來說可是非常致命的。 李廣的能力是防守,在以防守為主的文景朝強,但他犯了私收了梁王印這個錯誤,他在這個時期失去了封侯的機會 到了武帝朝從防守轉為進攻後,李廣的能力就很難了 從現在來看,史記其實有挺多不靠譜的記載的,但有些人也不要因此把司馬遷批判一番。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查資料遠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加上先秦很多官方資料都被秦始皇毀了,而諸子百家講述的歷史甚至不能說夾帶私貨,應該說是私貨裡夾帶歷史。麵對這些不靠譜還極其分散的資料,司馬遷能把那段千年歷史整理成一個完整係統就很不容易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相比來說史記漢朝部分的記載基本都是靠譜的,也就是他可以較為方便的查閱完整的漢朝相關資料。總的來說,司馬遷對於歷史的態度和記述方式比起現代嚴謹的歷史學研究可能有差距,甚至相比唐宋一些史學家可能也稍微差點意思,但在他生活的時代已經算是開創性的進步了,從漢到清,中國起碼兩千年的歷史研究和記述的框架都是由他直接奠定的,他對於中國歷史學的貢獻無論怎麼誇耀都不為過。 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政變取得皇權後史書對於李建成的記載明顯有種成王敗寇的感覺 有前朝隋煬帝秦朝扶蘇的教訓在如果我是李淵我也會讓大兒子繼位也不會讓他去帶病打仗後勤也很重要魏征本人也說了如果李建成聽他的話早點兒乾掉李世民也不至於此這不恰恰說明李建成還顧及兄弟之情嗎? 又何止是唐朝這種事兒離我們遠嗎? 總的來說,司馬遷同誌想做的不僅僅是記敘歷史而已,而是要整合歷史,並且有自己的理論解釋歷史。其中誇大的,省略的甚至不排除杜撰的都是他修史思想的產物。古人已有雄心壯誌解釋人世,宇宙,我們現代人有了更多的工具,有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更應該研究歷史。畢竟我們要說明我們的史觀比古人更科學,那就是可以不斷的預言並改造社會,而不是單單停留在解釋過去的地步。 大多數歷史的真相早就被掩埋在漫長的歲月之中了,重要的是,我們研究歷史的態度和過程,知道過去以及現在,以史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