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秦始皇嬴政子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完全是因為奮六世之餘烈,可是嬴政從小接觸的那些人,以及秦國當時的朝堂,真的是一個十三歲少年能夠應付得了嗎。呂不韋、嫪毐、趙姬、秦國宗親、楚國外戚,這可都不是普通人能夠擺平的。尤其是內外紛爭不斷,朝中大權被人挾持,他能一人走到統一六國的無上之位上,就能夠證明他的才能不輸給任何人。而且到別忘了,他是中國歷史各朝各代中,唯一一個淩駕於國家之上的帝王。 世代帝皇,最喜還是始皇。始皇有那實力,有那胸懷,有那眼界,有那氣概故而秦一統六國。同樣,最悲還是秦,在我看來,秦才一統短短一兩百年,不夠啊。雖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秦的滅,終究還是六國餘孽,六國的貴族為了其特權,在始皇駕崩後便開始所謂起義了。雖秦一統後也隻是擁護其內部貴族,而忽視百姓,但六世的努力啊,嘆息罷了,秦可惜了。始皇不論其他,以書同文車同軌,便可為千古一帝,這意義太大了啊,中華文化以此基礎前進了太多。 別太當回事,也別太不當回事。大膽去愛,優雅放手。 時間不能讓我們釋懷,卻能讓我們深埋於心底 回憶從來不能困住我,但偏偏回憶中有你。 看到過很棒的一句話:任何尋求安慰的行為都不會讓你成長:宿醉、旅行、甚至與朋友促膝長談,因為這些都隻是讓你長期停留在繭房裡感覺安全、還不錯。成長其實是特別艱難的自省,你必須拋棄所有給別人和自己聽的漂亮話,正視你的無能和劣根,甚至一遍又一遍被打破、割裂、推翻以前的所有。 蘇美爾人屬於一個非閃族、非印歐的民族,自公元前第四千紀開始到第三千紀末生活於南部巴比倫尼亞。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其信仰和神話、文學影響了其後的近東宗教,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蘇美爾神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文字記載的神話。 吉爾伽美什:我追尋一場偉大的征途,在泥板上刻下我的史詩,供人瞻仰,名流百世。 伊納希爾:我賣給別人低劣的銅礦,收藏他們寄來的投訴石板,被人發掘,在歷史學的地位上和吉爾伽美什平起平坐。 此時此刻,你閉上眼想象,想象太陽是個拳頭,地球是拳頭上的汗毛,然後太陽化作一粒沙子,扔在了沙漠之中,這片沙漠有整個地球那麼大,而後這顆承載了無數沙粒大小的太陽的地球,跟其他無數差不多大小的地球匯聚成了星係,這些星係又縮小縮小,小到變成了沙粒,掉落到茫茫無盡的沙漠(宇宙)之中,此時身為人類的你,能在這片沙漠中做什麼? 人類窮極所能,能做到的卻隻是向無盡遠方的一眼遠望。可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真的不敢看這些,看了心理就會產生一種空虛感,想到自己隻有短短幾十年,幾十年後這個世界就不存在我,我也看不到以後的世界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某種角度來看,他們挺合適在一起的。而且都幾十年的夫妻了,他們才是一家人,說再多都沒意義。如果互相理解不了也改變不了,就最好離開那個讓你感到窒息或者痛苦的環境。之後工作和定居的地方離家遠點比什麼都強。 同年出生,我家一家乾餐飲,爸媽以前乾早餐十幾年太辛苦然後去親戚那學了煮麵跟熟食,結果高利潤的熟食回到本地沒人吃,然後就煮麵條了,開了8年我媽生癌了,還好是乳腺癌,而且沒擴散,但是店麵關了1年,我本來學廚師的,隻能回來接手,但是沒啥生意了,也不怕,慢慢守回來,結果又遇到了疫情,過年期間進的上萬的貨不是送了就是壞了,本來以為過兩天就回來,沒想到封城,然後又涼了1年,還能堅持,結果幾條街之外老街拆遷,五六家老字號搬過來了加上新開的麵館總共十幾家,還都在我的外麵,我處在最中間,又過了一年前兩個月轉讓了,回到老家我姐的早餐店乾[笑哭[笑哭][笑哭]]偶爾外出找店鋪,但是不好找啊 死黨母親以前在農行櫃臺,時不時有附近菜市場的老板們過去存錢,人家還覺得做銀行的能掙很多,實際到手還不如他們。人家賣菜賣早餐的一個月能存1 2萬,辛苦是辛苦,但確實能掙錢。好多打工仔打工一輩子每個月能存的都沒有人家多。 我媽就是縣城賣食品機械的,賣了幾十年,整天跟這些個體老板打交道,我高中的時候她整天跟我說,學不好沒啥,其實在縣城做饅頭一年至少也能二十萬,比乾穩定工作一月三四千強多了,就是得早起苦點累點[doge] 每個人也有閃光點你既不普通也不平庸 作為一個得過抑鬱癥和焦慮癥的選手,勉為其難的告訴你們,人喜歡孤獨和沒有社交不是一個概念,我的發病就是從斷絕人際關係開始的。有本書叫親密關係,你們買回去好好看看,實際上大多數都社恐,也就是i人的幸福指數是很低的,稍有不慎就和我一樣滑入抑鬱癥的深淵了。當然你可以嘴硬說自己怡然自得,或者你自己都發現不了,但是機器不會說謊,專業的心理測試題也不會說謊,一測就暴露無遺了。不信你去看看過去的疫情,有多少人被封在家裡精神都開始不正常了。人可以沒有朋友,社恐,宅在家裡,但是不能沒有親密關係,哪怕歷史上那些千年不遇的絕世天才,什麼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維特根斯坦,就連梵高,卡夫卡都有摯友。而那些所謂自己一個人玩兒遊戲,讀書什麼的獲得的快樂,根本不是孤獨帶給你的,是這些事情本身帶給你的,正真的孤獨是一片虛無的感覺,別說什麼讀書遊戲跑步遊泳健身,就連自wei都感覺不到一絲快樂的時候,你才算開始真正的麵對孤獨。那種無意義感,活著就像沒活著的感覺像溺水,你會漸漸的喪失共情能力,開始不明白除了你以外的其他人在想什麼,為什麼哭為什麼笑,然後就是長時間的情緒低落,終於有一天,你腦海裡想到了自殺,因為這是唯一能讓你感到存在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經歷。抑鬱癥那半年,差點死球了,全靠藥物維持,後來好了以後,我就不允許自己長時間宅在家裡了,一定要出門,去熱鬧的場所,去商場,感受人間煙火氣,去參加聚會,哪怕在抗拒也不行,因為在那樣下去,抑鬱癥就又來了。 靈魂永遠不能控製肉體,肉體無時不克在控製靈魂 你也許不知道,你父親這樣的人其實很苦的,他心中的積鬱得不到釋放,沒人真正理解他的訴求,隻有把酒當成朋友,與另一個自己交流。 你有時會覺得他讓你失望透頂,在親友麵前抬不起頭,甚至害怕讓自己的對象看到他狼狽的樣子,時時刻刻想著逃離這個家。 其實你錯了,因為十幾年前的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環境,經常在別人闔家歡樂的時候,我卻在迷茫的黑夜裡尋找躺在泥地裡的父親,那種落差感陪伴了我整整十年,直到我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能些許體會他的痛苦,那種感覺真的不好受,那是一種很難用語言形容的感受,說到底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迫感,如山大的壓力傾倒而來的那種,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做好那些事,村民用閑言碎語一遍遍的嘲笑,親戚們掩麵而逃的行為,讓他愈發覺得自己被邊緣化,如果子女再因此而嫌棄,那他的心理隻會越來越沉淪。 等我成為一個父親後,我才能明白父親在一些方麵的看法,盡管現在看來這樣看法很幼稚,可是初衷都是為了孩子而設計的,直到有一天他明白自己可能永遠無法做到了,他的心理就開始有了變化,開始自暴自棄、自言自語、酗酒、和一些不明來路的人廝混,其實這是人生三個階段的考驗,隻是他沒有通過考驗。 年輕人都會迷茫,不知道前路在哪。 中年人都會認命,知道前路已經到頭了。 老年人都會害怕,害怕下一代的路自己沒有鋪好。 我在一個城中村長大,但凡周圍所謂“懂事”的孩子,甚至小時候父母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現在混的都不好,別說大專,高中都沒上過。 我是我們那一片第二個本科生,第一個研究生(之前那位考上的是上交,人家985不需要都研究生)。 實際上在我媽抓我學習的時候,其他父母在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出去賺錢,或者幫自己忙家務等等。 最可氣的是,當孩子長大一事無成,這些父母又會批評自己孩子太笨,不是讀書的料,把一切責任歸咎於孩子! 在貧困的區域,大多都是這樣一種可悲的循環。 那麼我媽和另一位本科生的媽有何區別? 另一位考上本科的大哥,他媽是帶編製的小學老師,住在城中村是多種源於造成的。 我媽是家道中落,在她小時候,我姥爺是公務員,家境不錯,但是我媽還沒上小學我姥爺就去世了,我姥姥家的房子是三室一廳,分的房子。 也因為一位是小學教師,一位家道中落,所以本身思想境界就完全不同。 而我爸就是個二百五,家裡是農村種地的,壓根不重視我學習,甚至還拖後腿,思想境界和城中村裡其他人一樣。有一次他看電視影響我學習,我把電視關掉,他甚至把我一頓打,還用腳踩在我頭上。 當然,也得益於我媽比較強勢,完全主導我的發展方向,否則我可能也要進入那個可怕的循環。 不過,因為家庭貧窮,我覺得還是對我產生了很多影響,比如從小沒有自己的房間,沒有課桌和椅子,寫作業隻能在床邊寫,沒有空調,冬天天天感冒(後來落下個支氣管炎的病根),夏天悶熱甚至會中暑,離路邊近,因此噪聲大導致睡眠不足等等。 所以,家庭環境真的會影響孩子學習!很多人把自己考上名校完全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其實說實話,考上名校絕對是因為你的家庭!如果把你扔到偏遠山區,恐怕你初中畢業就要去打工了! 出身決定90%,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家庭背景太重要了。能逆天改命的人太少太少,你能見到可以成功的人基本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就算不富裕,父母的樂觀負責的性格心態對於孩子也是另一種富足。 “重新把自己養一遍”這句話說得很棒[支持] 遇到怎樣的父母,完全是運氣,而且人無完人,老師以及教科書的編纂者也是存在認知缺陷的凡人,再加上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所以我們不可能以恰當的順序接受知識。 由於生物大腦的算力有限,產生念想時,使用頻率高的知識會優先被使用,而且形成兩三條思路後就不再繼續搜索,急於作出選擇。所以即便雙胞胎也會有不同想法。那麼自我反省和復盤整理,也就是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價值觀和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都是結構化的觀念,結構整理得越深越復雜,就意味著判斷和決策的效率越高,隻要在計劃的時間內,跟賣菜大媽討價還價也是一種效率和練習。所以關鍵並非在於時間是否都花在了高價值的事上,而在於是否經常主動建設思維結構,不是等教訓來被動建設。 王維的詩真的是清新淡雅,一顆少年心久經磋磨,終於剔透。 我時常腦補,王維與李白歲數相近為何一直沒有交集。是不是王維看李白可能似看永未長大的孩子,無論多久少年意氣都直沖雲霄,李白看王維是否會認為他人未老心已衰,畫風清淡快到枯索無味。 但這兩人脾性的不同恰好給盛唐留下了兩顆截然不同的明珠,一仙一佛,相對成歡 我小的時候耳朵長凍瘡,用了很多種藥都不見好。然後我就把結的痂撕開,使勁揉哪怕疼的流眼淚也堅持把硬塊柔軟,這時候傷口會流出白透明的淡黃液體(我猜是血清啥的),過一會發現又有硬塊就再揉一次,堅持了大概一周,凍瘡好了,最神奇的是從那以後耳朵再也不長凍瘡了。當時我小學,沒啥文化就是靠莽,大家別學我哈。 我是高檔小區保安,說實話,之所以隻讓業主車進入,完全不準許外賣小哥的電瓶車進入主要還是因為公司規定,其次曾經是允許外賣員車進地下車庫的,反正一般外賣員送完外賣就離開小區了,但是有奇葩外賣員在別人業主家地下儲藏室門口插線板上給他自己的電瓶車充電,被業主發現舉報業委會了那個放外賣小哥進去的保安被扣了兩百塊錢,至此以後絕對不允許保安把外賣車放進去了,不過像肯德基宅急送這種,他們有我們小區門禁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自己刷卡就能進地下車庫,不過因為不是咱保安放進去的,哪怕他們出什麼事,保安也不用負責任,所以他們進去也沒事。 人口減少並不是壞事,壞的是快速的人口崩盤,社會無法很好的適應這種劇烈的變化。 以一個00後為例,他的父母差不多是70後。父母那一代人的出生人口數約為2.24億人,但是他們這一代隻有1.47億。到零零後長大工作的時候,他們的養老壓力將變得極大,尤其是考慮到絕大部分00後是獨生子女,這意味著他們的父母罹患重病的時候隻有他們自己才能照顧,屆時就會麵臨選擇丟工作還是為老人送終的道德困境。 如果把時間拉遠到30後,以現在的人口崩盤速度,30後預計隻有約0.3億左右。這意味著30後工作後要繳納00後5倍左右的養老金才能勉強維持養老金的缺口,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無法承擔的。(事實上現在養老金就已經出現了難以為繼的現象) 政府會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大幅延長90後00後的退休時間、並減少他們所能領取的退休金數額、同時相應的大幅提高新時代年輕人的養老金繳納額。 短短五十年就發生這麼大的人口波動,對中國的傷害不亞於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的炮灰就是整個809000後的年輕人。 這三代人在年輕的時候,深受人口過多帶來的學歷內卷、工資過低之苦。又要在中年的時候承擔沉重的養老壓力,就算在死之前也無法享受到人口變少而造成的資源富餘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