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宮雖然堅固,但是對初來乍到的晉周來說,總歸是一個陌生的宮室。晉周住在裡麵,時不時就想要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小人來害他。 “深呼吸,放鬆!楊乾、萊犁和狼賁已經掌管了固宮的戍衛,先君的八百甲士也都是世代侍奉國君的,況且眾卿要治他們的罪,是我……是寡人出言阻止,應該沒問題。”晉周安慰自己,“還是先見見那個人吧!” 奉命來見晉周的是五十歲的大夫羊舍職,他還遵從國君的叮囑,帶上了次子——三十歲的羊舌肸。 羊舌肸,字:叔向! 歷史上的叔向,博學多才而且長壽,很晚才踏上仕途。他堅決維護國君的利益,曾在晚年與晏嬰會麵,一起哀嘆公室的衰微。此二人與鄭國子產、吳國季劄齊名,是春秋中後期著名的賢人。 晉周決心要讓他提前出場,充分地利用這個天生的隊友! 此時的羊舌肸並不知道國君的小心思,他緊張兮兮地穿戴整齊,隨父親一起來到固宮,以為自己隻是陪襯。 然而晉周隻與羊舍職聊了一些場麵話,說起叔向的祖父羊舌突,是晉獻公之弟的孫子,所以羊舌氏與國君的關係比欒氏還要親一些,讓羊舍職受寵若驚。 接著,晉周開始聊起叔向來,說他在成周就聽說,叔向“敏而好學”,是一位謙謙有禮、飽讀詩書的君子,所以特地將自己所著的《晉周語》贈給叔向,這次終於能見上一麵。 叔向連忙行禮,謙虛地說,晉周的賢明不是自己能比較的,連單公朝都誇贊晉周有聖人之資,堪比文王、周公。而且,《晉周語》也應該改名叫《晉侯語》了。 晉周聽罷十分開心,問叔向:“寡人所作之文,是否讀過?” 好學的叔向說:“下臣之前沒能當麵得到國君的教誨,但也讀了國君贈予的《晉侯語》,最喜歡的是其中的勸學一篇,一句‘學不可以已’讓下臣慚愧,深感平時不夠好學。” 晉周當即表示,請羊舍職先行回去,自己要與叔向談論一下學問。羊舍職於是告辭而去,隻留下叔向。 叔向還有點忐忑,他也聽說了欒書與晉周談話到深夜的事,不知國君今天到底是要談些什麼。隻見國君屏退了左右,然後盯著自己看了一會兒,眼神逐漸變得奇怪了! 叔向卻很坦然,因為他聽說國君雖然會發一些驚人之言,但是舉止非常守禮。 晉周突然向叔向行了一禮,說道:“寡人不到弱冠便即位為君,正需要一位飽學之士在身邊,時時糾正寡人的不足!” “!” 難道是光明的仕途在招手?叔向心裡不免一陣悸動,但舉止卻絲毫不慌亂,還禮說:“國君謬贊下臣了!” 晉周說:“寡人正有一個憂慮,不知叔向能否替寡人解惑。” 叔向說:“下臣當勉力為之。”他以為這是國君想考校一下自己的學問。 結果晉周說:“寡人擔心,晉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 這本是數十年後叔向對晏嬰說出的話,晉周卻偷了過來,反而拿過來問叔向。 叔向頓時覺得脖子有點發涼,他很聰明,宗族枝葉先落,指的大概是晉國不蓄群公子,導致國君甚至沒有近親可以依靠?又或者,指的是欒氏、羊舌氏、祁氏這些公族遠親? 叔向隻有三十歲,在政壇還沒有建樹,但是他熟讀歷史,一直用心觀察朝政。當初晉獻公為了避免曲沃代翼的事情再次發生,將晉國公族殺的殺、趕走的趕走。晉文公時創立六卿製度,晉國人才濟濟,卻也造就了眾多卿族,結果沒過幾十年,強卿就開始逼淩國君。 長此以往,晉國將被誰所有呢?有過曲沃代翼的事,會不會有更出格的事發生?叔向暫時還不敢想象。 但晉周直接在叔向麵前挑明了這個危機。 於是叔向表現出局促不安的樣子,說:“下臣沒有從政的經驗,不敢在這種事情上多說。但羊舌氏是公族之後,必將擁戴公族,絕不會像三郤、趙氏一樣跋扈。” 嗬,郤氏不也是公族之後嗎,晉周暗想,要不是知道歷史上的你是什麼樣子,我也不會和你說這些!再說,羊舌氏之所以擁護國君,不就是因為勢力太弱! 這些話不能說出口,隻能留在心裡。 晉周又對叔向說:“寡人年紀太輕,雖然有些想法,但是沒有得到過實行的機會,隻能寫下來,現在把它們送給你,希望能得到指點。” 說著,晉周打開手邊的竹簡,專門挑出其中幾句,指給叔向看。 其中一句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有懼。輔之以德,教之以禮,亦知恥且格。” 本來孔夫子的原話,說的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如果隻用刑法,老百姓就隻知道害怕卻不知道羞恥;如果用德教和禮製,老百姓就會懂得是非,從心裡歸附。 結果被晉周隻改了幾個字,意思卻全變了,成了要用政令和刑法讓老百姓知道畏懼、不犯法,再用德和禮來輔助教育,讓老百姓知道羞恥並且發自內心地服氣。 反正是暗戳戳地搞些儒表法裡的玩意。 叔向看了之後,思考了很久,才說道:“此言極深刻,容下臣好好揣摩。” 晉周又和叔向交流了一番,最後語重心長地說:“寡人想要勵精圖治,鞏固公族,安撫卿族,避免禍事。可惜的是,沒有足夠的人才來輔佐啊!”接著又指出一段文字,隻見上麵寫著:“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錯,晉周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抄進來了。 “我年紀輕輕就當了國君,也需要屬於我的管夷吾、孫叔敖、百裡奚!” 叔向一點就透,這是說多從寒門小族舉薦人才,別推薦那些卿族的人物。國君的意思很清楚了,是要扶植小族,來鞏固君主的權威。 於是叔向說:“我有一個朋友,姓女名齊,和我年齡相仿,才能不下於我。” 女齊?沒聽說過啊?此人在歷史上事跡不太多,而且比較知名的稱呼是“司馬侯”,所以晉周想不起來有這號人。其實歷史上是女齊當了司馬之後,才向晉悼公推薦的叔向。穿越來的晉周這一番操作,誤打誤撞把因緣給搞反了。 “我聽說,朝中有一樂師名叫師曠,很熟悉禮儀製度?我也將《晉侯語》贈給了他,不知大夫與師曠是否熟悉。”晉周問道。 叔向說:“師曠字子野,比我年長兩三歲,青年時期還曾經學醫,並且對數術也很熟悉。” 沒想到啊,這還是個全才?晉周記得師曠為了一心一意玩音樂,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也記得有個故事說的是師曠做數學題什麼的,結果他還學過醫?難得,這個師曠也得趕緊見一麵,不然那說不準哪天他就變成盲人了! 歷史上師曠曾經當過晉國的太宰,也就是主管公室財政、宮內事務的官員。而此時的師曠,還隻是一位普通樂官而已。 於是晉周拜托叔向,明天將師曠帶來相見:“寡人求賢若渴矣!希望能與眾多賢人一起治理晉國,以求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