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重丘之民(1 / 1)

晉周春秋 涼血青年 3427 字 2024-03-16

齊軍在東邊的萊地肆意妄為的同時,五萬晉軍卻已經侵入齊國的西部邊境。   齊國最西端的幾座城邑,什麼重丘、牡丘,都處在黃河南岸,靠近晉國和衛國。沿著黃河再向東北方向,就是齊西重鎮高唐。   晉軍本來可以越過這些城邑,經過平坦的華北平原長驅直入齊國腹地。但是國君說了,這次是懲戒作戰,要割去齊國一塊肥肉,讓齊人痛在身上,長長記性。所以晉軍進入齊國境內之後沒有急著向東進軍,而是準備拔城。   自從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之後,齊國國君就與國氏、高氏分別掌管齊國三軍之一。但是經過不久前的國高之亂,齊侯環剝奪了國高的部分權力,國弱僅率一萬人先行禦敵,不敢與晉軍決戰,卻龜縮在百裡之外的高唐,想固守待援。   晉軍斥候四處偵查之後回稟侯奄張老,附近沒有齊國大軍。張老趕緊向中軍大帳匯報。   說是中軍大帳,其實這次出兵的是晉國上軍以及上次沒有出動的新軍。四名將佐分別是上軍將中行偃、上軍佐士匄、新軍將令狐頡以及新軍佐趙武。當然,還有再次親自領兵出征的國君晉周。   叔向留在國內,晉周身邊跟隨的是師曠及其弟子史趙,還有傾巢而出武卒二千人。狼賁這次總算也撈到了機會,他摩拳擦掌,叫嚷著要為國君立功。狐沖則跟隨在叔向身邊,留在國內。當然還有部分從新絳、曲沃征發的徒卒,但晉周不願征召太多庶民。   從來都是卿族做主力的嘛!   “上軍將以為如何?”晉周率先詢問中行偃,因為中行偃是這次職位最高的一位卿。   “呃,下臣以為,可以聽一聽上軍佐的意見,他剛剛出使齊國歸來,應該知道齊軍的虛實。”   士匄暗自搖頭。自己這個準親家,確實才能有限。但這樣也好,士匄之所以願意挑選中行氏,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自信能夠憑本領拿捏中行偃。   士匄對國君拱手道:“下臣出使齊國時,出言恐嚇,想探一探齊侯的虛實。齊侯表現得非常強硬,但是下臣觀察到,和下臣接洽的大夫晏弱,措辭小心謹慎,有意平息這次事端,好像不太想與我軍交戰。”   晉周說:“是因為上軍佐所說的那次‘國高之亂’嗎?”   “下臣覺得與此事有很大關係。齊國的國子僅僅帶兵車一百乘、士卒一萬人在高唐據守,可見齊國內部君臣互相防備,無法使出全力來防禦我軍。下臣以為,可以趁高唐的齊軍軍心不穩之時,一舉擊破!”   “哦?上軍佐的意思是,不管重丘,直擊高唐?令狐卿、趙卿,你們的意見呢?”   令狐頡是魏氏小宗,封地在令狐,因此稱令狐氏。做了許多年大夫,一躍而為卿族,令狐劼很清楚這是國君在玩權力平衡。   劫後餘生的趙氏與地位高卻實力有限的韓氏抱團,士氏和中行氏眼瞅著也要湊到一起去了,國君明擺著要重用公族。令狐劼心裡透亮,魏氏這時候一定要低調,不能加戲,誰知道一不小心就會成了哪家的眼中釘呢?   至於國君究竟什麼打算,可以先觀望著。隻要保住卿位,家裡的年輕一輩,魏絳是文武全才,魏絳之子更是年幼聰慧,看上去前途無量!   所以令狐劼說道:“下臣不像家父那樣勇猛,這個時候隻有聽從君命而已。”   晉周不做評價,又問趙武。   趙武說:“小子跟隨正卿、士師等修習之民之術,卻不諳兵事,也唯君命是聽。”   好家夥,這一老一小,都很油滑!   不過晉周記得,歷史上的趙武確實不太擅長打仗。這次他也不能算是在推脫,實話實說而已。   “寡人以為上軍佐言之有理,然而,師出有名,寡人之前已經說過,這次攻齊是為了給齊國留下教訓,不必像上次鞍之戰那樣深入齊地。”   士匄唯唯,表示自己也隻是提個建議而已。   “寡人之意已決,先包圍重丘,全力攻克之!”   這時期的重丘其實不算很大,夯土城墻約摸有三四個人那麼高。五萬晉軍想要圍城,也不是真的把城墻團團圍住,而是挑選較為容易攻打的城墻一角或一座城門,進行包圍。晉軍選擇的是西門。   像臨淄、高唐等城邑一樣,重丘的西門外也分布著很多民居、市集、牛圈等。晉軍首先將重丘守軍射程之外的居民聚集起來,通知他們戰事已起,民居妨礙攻城,將會拆除,勸他們先去城裡躲避。   按照眾卿的意思,直接燒掉就完事了,但國君和他的侍中大夫師曠堅持要先勸。   可憐的平民哪裡是晉軍士卒的對手,隻等匆忙收拾細軟,扶老攜幼,聚集到西門外,請求齊軍開門,讓他們進城躲避。   沒想到城頭的齊軍一口回絕。   “誰知道汝等之中有沒有混入晉軍的奸細?晉人奸詐,肯定會趁機混入城中,打開城門,讓晉國大軍一舉入城!汝等都滾開!不許進!”   憤怒的人們有的大哭,有的大罵,說守軍沒良心,吃重丘人的糧食、喝重丘的水,卻想把重丘人逼死。還有的咒罵起國君來,說國君無道,稅征得重,不管庶民的死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是個暴君!   城頭的守軍根本不為所動。守將甚至命令弓箭手準備,如果這些庶民再不離開就要射箭了!   這時晉軍又派人喊話,說城門附近的民居妨礙攻城,又在齊軍射程內沒辦法拆除,隻好一把火燒掉,要這裡的居民趕緊離開!   “彼蒼者天,為何如此逼迫!”庶民們陷入了絕望,隻得扶老攜幼四散逃開,有幾個膽子大的年輕人,乾脆向晉軍走來,邊走邊大喊著願意為晉軍效命,隻求一條活路。有些沒有人照看的老弱婦孺,要麼是身體太弱,要麼是精神崩潰了,全都癱倒在地,看樣子是走不了了。   晉軍的火把已經點燃,這些人以為自己死路一條,唱起了齊地的喪歌“蒿裡”,互相依偎在一起,等待死亡。   沒想到,晉軍士卒剛要把火把扔向民居,卻被一聲“且慢”嗬止住了。士卒一回頭,原來是國君身邊的武卒旅帥之一:箕牧。   “國君有命,待城下齊人庶民離開後再行點火。”說著,箕牧親自率領一隊武卒,還有幾位懂得齊地方言的隨從,收羅起剛才嘴上說著要投效晉軍的齊人,連說帶比劃地,讓他們去把城外沒有逃走的老弱婦孺召喚過來,先在晉軍軍營的角落裡收容幾天。   齊人聽明白之後,紛紛對箕牧行禮,接著忙不迭地執行命令去了。但也有不少齊人,不相信晉人的話,拒絕了箕牧的建議。   一個時辰之後,已經走進晉軍軍營的齊人庶民,望著化為火海的屋舍,以及被不耐煩的齊軍罵作“叛徒”用箭射死的親友,不停地嗚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