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協守(1 / 1)

西明離火 觀雨聽竹 4208 字 2024-03-16

七月十二日,邛州城下。   邛州城四門,城墻周一千四百二十三丈,高二丈,頂厚八尺,底厚丈二。   別看城墻不甚高大,四門的三層城樓尚各自完好,於當今東西兩川實屬罕見。   北門其實並無土寇騷擾,可知州老爺連城門都不敢開,就在城門上三層樓頭的“北跨鶴霧”匾額之下問話答對。   城頭上扶垛的一眾人中,南離看得出來,城垛後小心翼翼,藍蟒烏紗、略有胡須的是知州,頂鐵盔、披綿甲、從垛口喊話的就該是韓羽口中所言姓張的那位守備都司,適才一直是知州在後捅捅咕咕,這位守備都司在前高聲對答。   雙方通過姓名、報過官職後,還虧得師爺藍慕雲縋城而出,城頭將城壕吊橋放下,才得以到城下過了城壕,到南離這裡互相麵對麵的聯絡勘驗。   藍師爺下城來過壕第一件事先勘驗關防印信。   關防這個物件南離真弄了一個——是慕天蠶給搞出來真格的銅作虎鈕寸半長方九疊陽文小篆印,你還別說,別看慕老三時不時抽風,但這玩意弄得跟真的一模一樣。   而慕老三當時還叫囂:“什麼跟真的一樣?格老子這就是真的!”   南離不知端的,見多識廣的藍師爺都沒看出這位西充參將的關防有什麼毛病,可見其功力。   印信文移?   沒有,因為媅媺自己沒寶,隻有金冊,不是不敢刻一個,是媅媺和慕老三都沒見過蜀王寶、世子寶上是什麼字。   但是有元、席二老聯袂歐陽直及資、簡幸存紳矜共同向程知州致意的書信,大意:   “國之喪亂、萬民塗炭,萬幸天不喪明,憐眷太祖子孫,世子流落民間,金冊為信、刺股為記(反正媅媺的大腿也沒人敢翻衣服去看),為宮中諸位公公護持而至,當值此事機,勠力同心、擁戴天家至親重藩,興兵平亂、恢剿兩川,此乃兩川軍民同幸。”   以此為信,這個東西起到了在各自擁兵自重戰亂年月比印信公移更加可信的作用,因為這是政治立場。   南離還好,也不必多說什麼,可是藍師爺回去時繩子捆腰上被重新縋上城時,張翦嘴欠念叨一句:連個筐都不預備?然後幾名壯丁拽到半路就“啪”地一下,繩子斷了,藍師爺從一丈來高掉下來“啪嘰”摔個大屁蹾兒。   南離趕緊下馬,沖過吊橋去扶起來救助,好在有摔地處土軟,隻是扭了腰、擰了腿,沒傷到骨頭。   城上城下又折騰半晌,城上換了繩子,城下張翦又從馱馬架子上找個大筐送過來,坐到大筐裡藍師爺終於上了城,到最後知州程羨良終於露了頭,還是歐陽直過了城壕當麵與之上下對答,很是融洽。   說來說去到流離播遷的共通之處,竟然城上城下相對而泣,最後終於是功德圓滿,大開城關,迎南離一行人馬入城。   城樓下眾人先敘過禮數,待看著南離隊伍列隊入城,這支隊伍嚴整有序,一看就是有節製的正規官軍,雖說藍師爺摔下城時一片哄堂大笑,有些輕慢,但這年頭,丘八都是這個德興。   隻程知州還是略感失望:   “參戎隻有這些人馬?”   “此為前鋒先行,後麵還有二隊中軍,護持世子在彼。本將聞得邛州被土寇圍困甚急,因此先率輕騎兼程而來,大隊還在後麵。”   南離這真是實話,至於大隊多大,不必說,程羨良也不好問,就向南離介紹這一年來邛州的形勢。   去年八月,張獻忠率大西軍離開成都開始北上,嘉、眉地域被楊展敗後走入雅州的劉文秀、狄三品也會合馮雙禮先退邛州,隨後追隨獻忠北上而去。   九月獻忠攻克順慶,轉屯西充,此間稍後,天降南離於潼川州蓬縣溪喜明山普照寺。   此時楊展率兵一復成都,曹勛也兵出雅州,隨楊展進入成都。   抓住了時機的程羨良正是跟隨楊展兵勢之後,不敢走眉邛間山路,隻能經成都大路上任。   不想去年底楊展經潼川北上,於保寧境內遭遇大股清兵,見清兵勢大,焚毀的成都無法可守,隻得退出成都,回兵嘉、眉固守,曹勛則步子更大,直接退回去了雅州山間。   聽到這裡,南離明白,這些軍閥顯然都是在保守實力,邛州被兩朝三方夾在正中,明方楊展、曹勛保守鄉土,清方豪格意在追襲西營,誰也不願因了這麼個小破城而成眾矢之的。   被扔在邛州的程大老爺也要逃去雅州,被張應興苦勸留守,正在躑躅,又聞得土暴子打跑了來上任的清委知州,就順勢在張應興的勸導下堅持下來。   南離暗道這程知州膽子雖小,卻有一口好牙,算是咬住了。   往後程羨良沒細說趙南離也感覺得到,楊展、曹勛的行事與上麵的督師、總督未必一個路數,尤其當前各自擁兵自重,東西兩麵把邛州一夾,這裡由朝廷督撫大員委派的地方文武諸位就被孤零零地扔在這兒了,是死是活沒人理。   楊展、曹勛這老哥倆雖然不顧邛州,卻毫不客氣地開始向父母官派捐——誰讓你上任了的,上任了就得給老子辦事。   程羨良哪裡收得來賦稅,他這裡正是亂民回流,土暴子圍城。   聽到這裡,南離隻能應一聲:“真是一個……好地方……”   這時居然冒出這支蜀王世子親軍,名頭更大,也很像樣子,令程羨良很是欣慰,把一顆吊了月把的為明忠心終於放回了肚子裡,說畢往來情形就熱切地詢問南離:   “參戎所言的正是,隻嘆城下土寇屬實逼迫甚急,不知參戎此來可有破敵之策?”   “須得上城觀敵,方知端的。”南離覺得還不太妥帖,隻靠知州所言還不能篤定,於是不動聲色地應付著這位知州老爺。   “趙參戎,若上城去,張某願為引路。”   這時都司張應興接過話茬,聲色振奮地自告奮勇。   早在城頭他就一直觀察著南離及所部隊伍,見南離部伍整齊,幾百人衣裝敝舊,卻一式的服色、縫補整潔,器械不精,陣勢卻頗具板眼,顯然是頗有節製的隊伍,更兼一個個的精氣神十足,於是這時已經顧不得客氣,起身直言。   “好,就煩勞都司。”南離謙和一笑拱手相謝。   “哎哎……你們這是……”程知州一看好麼你兩個丘八湊一起要甩開我啊?不過好在南離對程知州還是很客氣:   “程知州且稍待,南離隨都司總上城去看看便知。”   邛州不止百姓流離、民生凋敝,還缺官,除了知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同知、通判一個沒有,推官早跑了,兩縣知縣則是一個沒到任,還有一個正也窩在這邛州城中,半年了壓根就是沒敢往大邑縣去。   說來說去,更加掌握當地風土、地理、民情的還真就是這位守備都司張應興。   張應興是雲南人,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中等身材,敦實健壯,雖然被連日折騰得黑瘦疲憊,卻依舊裡外透著一股子精悍氣。   本來大明不成文的規矩,地方守備、都司照例多是當地世襲小武官,這個張應興卻是科舉不第,補了個武官缺,由此在雲南世代科舉的家中很不受待見,於是被簡拔充邊,隨督師王應熊軍前任用。   張獻忠撤離成都後,眉、邛、雅、黎到處無官,勛鎮占了的自然自己做主,邛州這般的原官死走逃亡加三不管就得督師委派,委派沒人來才落到張應興頭上,赴敘州領了川陜總督樊一蘅的令,護送邛州知州走馬上任。   就這麼地他跟著到邛州地麵不知不覺的也半年間,雖亂民遍地、政令不行的,還就他的事務最多,雖然地方未靖,但到今日能保住這一座城池,其力非小。   趙南離跟著張應興走,韓羽帶一隊親兵跟隨南離,因通判、同知、推官一個也沒,知州光桿一個,衙門吏員、雜役跑了七八成,隻好由那位被繩子捆腰縋上縋下的藍師爺,拐著瘸腿與典史一起,與譚紹揚交接一番輜重,又領著張翦、劉斕兒去號房子,安置南離本部隊伍。   南離這裡隨張應興上城一走,還沒轉到東門呢,就覺出不對:   “張都司,你這守城兵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