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聯句(1 / 1)

西明離火 觀雨聽竹 4510 字 2024-03-16

正在興起之時,一名十五六歲挎著腰刀的少年匆匆跑來,正是南離的親兵小管隊柴火兒。   柴火兒姓柴沒大名,小名火娃,當初被家裡送到南離這兒,先是幫著劉斕兒燒火做飯,就給他起了大名叫柴薪火,後來又幫著劉斕兒維持學堂秩序,南離看這孩子懂事,就拔做一個小管隊,帶著十幾個孩子給自己跑腿站崗啥地。   但大家還是習慣柴火兒、火娃地叫。   這時他匆匆跑來,手裡還小心地捧著一封沒有折起的書箋,到南離他們仨的石桌前,也不及行禮,就報:   “老爺,有書來,給你的。”   尺方書箋,墨跡未乾,難怪柴火兒小心地捧著,也不敢折,南離接過,輕輕放在石桌上,掃過一眼,便指一下在旁空著的一張石桌道:“筆墨來。”   筆墨被一名少年拿上來,胡亂擺在另張石桌,費密一看柴火兒他們這些少年沒輕沒重的,嘩一下先用水葫蘆將硯臺倒個滿溢,磨個墨又跟舂穀子似的,別再把硯臺懟碎了,就擺擺手請他們躲開,自告奮勇為沉吟間等筆墨的趙南離磨墨。   趁這功夫,他好奇地掃了那鋪在石桌的尺方紙箋一眼,最右麵是一行龍飛鳳舞之間著意收斂的行草:   “夜來夏眠知雨霽?草堂豆黍顧君輕。”   哦,這是在問候昨夜睡的好不好,說這裡草堂簡陋隻有豆子黃米怕您瘦了……   然後左麵偏下點一行娟秀的楷書小字:   “不食君王千鐘粟,惟餐山中兩顆梨。”   咦,這可是專摹趙孟頫的趙體小楷,沒聽說上川南誰愛寫這個字?這位不愛吃飯光吃水果,這年頭餓殍遍地還要減肥?   然後墨也磨得差不多了,見南離提筆管,蘸氤氳,刷刷行草:   “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穀。”   寫罷嘴角見了笑意,將書箋捧起吹吹,令柴火兒:   “速去!”   柴火兒捧著書箋飛跑,三人於石桌繼續飲酒談說,不片刻,柴火兒飛奔回來,這回手裡左右各捧了一張書箋。   南離接過看了,將第一張輕輕放在桌上,費密又斜眼一掃,隻見又添了一行娟秀楷書:   “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南離麵現溫柔,一笑搖搖頭,令道:   “柴火兒,你去把山中新采的筍子送去後堂內院。”   柴火兒飛奔往關帝廟那邊去了,南離將另張書箋一看,這回不用費密歪脖斜眼,他主動把書箋向兩位才子示意:   “趙某要請二位墨寶啦。”   費密接過一看,這張紙上字可多了,還是那一筆娟秀的趙體小楷,上書: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   “酒香傾坐側,帆影駐江邊。”   “賀諸君高會,以二字為題,敬請高士疊步加字贈句:”   “南,離;”   費密倒吸一口涼氣:這裡有個未露麵的才子啊,這是要出題考我們。   忙將書箋遞給了歐陽直,又向南離一抱拳:   “請趙鎮帥破題。”   南離也不客氣,待歐陽直看畢,接過書箋,來在筆墨已備的另張石桌,鋪開紙箋,接了下句:   “星火,鐵衣;”   然後將筆遞給費密:“燕峰兄,請!”   費密胸有成竹,接過筆管,揮毫接下:   “邛山雪,鶴歸啼;”   遞給歐陽直,歐陽直贊道:“好句!看吾來接。”   “蒲水擊石,明月照溪;”   “歡會期他日,驅馳身不息。”南離再次奮筆疾書。   “醒酒宜分華席,留君暢想園棲。”費密再一次將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拉回田園詩畫。   “乘興不知山路遠,情緣莫問過高低。”   歐陽直多鬼啊,他看出南離收到的書箋上這趙體楷字有脂粉氣,結果到最後他來了一句情緣莫問過高低。   於是一位允文允武的儒將加兩位西川才子,三人增字聯句,片刻詩成:   南,離;   星火,鐵衣;   邛山雪,鶴歸啼;   蒲水擊石,明月照溪;   歡會期他日,驅馳身不息。   醒酒宜分華席,留君暢想園棲;   乘興不知山路遠,情緣莫問過高低。   到此三人酒興更起,一齊大笑暢懷,舉杯敬飲。   文人好以詩會友,到此歐陽直才知南離對此頗通,費密卻覺南離作為一介武將能唐詩宋詞信口拈來已是佩服不已,到頭來不僅出口成章,更那“驅馳身不息”一句用起龍飛鳳舞的草書,以字觀人,豈是池中之物。   他怎知南離當年刻意臨摹洗練的乃是本門祖師爺之狂草天書。   三人這一晚談詩論道,南離絲毫不涉軍政之事,還是歐陽直插個空子,問起費密此番奉使來意。   被歐陽直一問,費密才不得不斂興言道:   “楊帥爺聞得世子脫難至此,憂急如焚,特命在下攜日用長物供奉駕前,如世子應用所需,再行回嘉定采辦供奉。又感趙總鎮救世子脫難,立不世之功,大帥有書致意帳前。”   南離捏著書信,滿麵春風,不住點頭,沒口子的謝意,可是他瞟向在外邊那數得著的幾付馱馬架子,隻覺手中這幾頁薄薄的信箋重若千鈞。   這時他覺到自己還是年輕、孟浪了,居然此刻就想會同威震上川南的楊展共擁世子,圖謀大事。   若是沉穩的元辰老爺子在此就好了,也可以商議一番,斷不會令自己就這麼麵對楊展。   南離這些日子本來一直就在蒲江,隻因既要自隨行的彭山、丹棱等地難民中招募士卒、安置流散,還要在此收集陳登皞聯絡鄉親所弄來的種子、耕牛,前日才得回趟邛州。   下了馬剛坐下就接到塘報,有嘉定州楊左督差遣縣丞兼營田督辦新繁費密前來奉使下書。   南離得報後稍一思索,即刻召集歐陽直、蹇安泰等人,先把邛州內裡要應付的事安排畢了,便親自率隊出來相迎。   本來一個信使,南離不必親迎,但聽得塘馬報來的隊伍情形,又從歐陽直那裡知了這費密何許人也,南離就明白了這番來使隻怕不是那麼簡單,因此力排眾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帶著張應興、歐陽直親往相迎。   須知陳登皞、張翦等眾兄弟都言一個下書的還要南離親迎,豈不是向人示弱,南離則一笑置之,心道:此時我要的就是示弱而非示強。   為啥在西來鎮,因為西來鎮的狀況比之蒲江縣城還好一些。   蒲江城中多時無人,民生全未恢復,補給守城兵馬和官吏還不如西來鎮方便,因此除了守城兵馬加必要的一些官吏,蒲江衙署都是在西來鎮活動,須得待到蒲江城恢復了再遷回去。   連同被陳登皞、張翦挾持而來蒲江的陳氏姑娘,因為無處安置,蒲江城中壓根沒有女眷下處,又不知眉州如何情形,不得音信無法返鄉,南離有公務離開蒲江時,也隻好隨南離一行到西來鎮暫住,等待路通歸鄉。   恰這幾日以來,倆人不免書來信往,唱和作答。   陳氏姑娘通詩書,平日深藏不露的南離騷癢心動之下,也不免想要亮亮翅膀,一時二人也不必見麵,便可以詩詞應答而心意相通。   這一段時日,竟令南離軍政雜務繁忙之餘,多了幾分繾綣、愜意,第一回感受到了穿越之後人世間的美好。   也更增了還這天地一個太平盛世的決心。   但是無名無分緣法難料,費密此來已知眉州安定日漸安定,豈能再留這位陳氏姑娘耽於此地,畢竟人家姐弟分離也是自己間接造成的。   想到這裡,又不免惆悵。   作者的話:作者不懂詩詞,都是抄來胡亂改的,懂的兄弟姐妹輕拍,要是能提點幾句,指指毛病,幫著改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