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翦、劉斕兒連同陳登皞都在組織束伍練兵,韓羽卻在新修起的營寨中呆不住,南離派張應興帶了五百守城兵去大邑,他也請命帶了標哨的百十號少年前往大邑。 南離一想也好,大邑離成都不遠,楊展不是有規復成都的方略嗎,正好令韓羽帶人往成都一帶哨探一番。 一則探查敵情;二則也好聯絡周圍還有沒得綠林隊伍,或者是結寨守衛家鄉的百姓;三則也派人回寶和寨聯絡,慕老三跑回去老沒消息,這秋收過了也該把寶和寨的鄉親都接過來了。 沒得五日,韓羽飛跑回來邛州,背著一簍子采來的新奇吃食來獻給南離嘗新鮮,手下同袍兄弟還押著一名薙了發的生口。 除了密報上來的兩個敵情消息,南離正分析研判,還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韓羽親自背著的這一簍子地裡挖出來的果子。 關於吃食的消息一傳開,正在營中的陳登皞、吳大個子都趕了過來。 在南離看來,這年月有時吃的確實比難辨真假的敵情要緊,因此也放下手頭事,與大夥一起看稀奇,畢竟這也是韓羽專為自己跑了幾十裡路背回來的。 “這東西怎麼生長的?” 大家夥圍著韓羽,把他背回來的一簍子果子都撿起幾個看稀奇,誰也不認識這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吃,於是議論紛紛,吳大個子看著看著忍不住“哢”就咬了一口。 “哎,哥哥,你不怕有毒噻?”劉斕兒叫了起來。 “莫事,生吃死不了,不過弄熟了更好吃,有些像麵。”韓羽給他解釋。 “這東西哪裡長?樹上滴?”劉斕兒也跟著翻撿一個,躍躍欲試。 “樹上啥樹上,呸!這還帶著泥呢!定是地裡挖出來的。”吳大個子說著又向竹簍裡翻檢一番。 “確是地裡長的,野生野長,也沒人播種,附近隱藏起來的村民就是這麼在地裡胡亂挖出來的。發現它能充饑,先是生吃,後來用火烤過很香,煮熟了與饅頭一般,還能磨成粉煮粥。” “拿回來與趙大哥嘗個新鮮,如果好吃,還可拿來自己播種不是。”韓羽很得意。 南離看他們掐著握著的議論就覺很奇怪,但因說了是獻與自己嘗鮮的,不能辜負了自家兄弟的心意,於是很鄭重地向簍子裡看了一眼,心中卻還是不以為然:這不就土豆,有什麼稀罕的? 轉念一想不對,難道說這時候的老百姓還沒栽種過土豆? “這東西……稀罕?……這不就是土豆嗎?”南離也撿起一個翻過來調過去一番終於再次確認。 其實南離穿越前如果常看網絡小說,也許早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奈何真正部隊出來的對於小白歷史軍文覺得不忍卒讀,倒失去了許多所謂的架空樓閣一般不切實際的穿越常識,才能反倒是如此這般很好地把自己適應進了這個時空。 “土豆?” “這叫土豆?”眾人紛紛好奇,都言還是鎮帥見多識廣。 “也叫馬鈴薯。” “對哎,真個馬鈴鐺一樣,是該叫馬鈴薯。” “馬鈴薯?稀罕東西。” “馬鈴薯哎!我看馬卵兒一般樣子,這玩意要是種開可好了。” “啥子馬卵兒,地裡生長,豆子般一從從,該叫地豆,土豆也對哈。”韓羽親手從地裡拔出來的,當然更贊同土豆一說。 “莫吵,莫吵,你們莫吵,先說種子去哪兒弄噻?” “當然是開花結子咯。” “這個果子啊……還是根莖,不是這麼種的,開花結子太慢。” 也虧得後世的人民軍隊把種地養豬作為一種傳家手藝,即便後來院校裡、部隊裡供應豐富了,得閑也都要扣個大棚、刨個菜窖,再養幾頭豬,還能消磨戰士、學員們的過剩精力,培養細致耐心。 南離在校做學員時大夥下地刨土豆不免怪話連篇,不曾想穿越之後這經驗可寶貴了: “這東西我曉得怎麼栽種,得先捂出芽,出芽之後切成帶芽的小塊,那樣就好栽了。” “哦!” “哇!” 一時間諸將馬屁如雲般拍上來。 “鎮帥曉得這個!” “還得是鎮帥見多識廣!” “等到寶和寨的鄉親都搬過來了,他們開荒就可先栽這個。”南離也很高興,這東西好栽種,產量大,不挑土地,如果真的推廣開來,將大大緩解渡荒壓力。 派去寶和寨送信的兄弟也趕回來了,寶和寨的鄉親聽說這邊無主耕地多,南離又立住了腳,大家都在元辰組織下,聯絡鄉親,儲備渡荒糧和種子,四處搜集耕牛,修理農具,還找來十幾名會燒磚的工匠,預備遷移到這邊好生種上幾十頃地,過上幾年安生日子。 至於慕老三回去之後則挨了眾人的罵,被罵小肚雞腸、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放棄了大好前程,鄉親們不要學他,免得說不到媳婦兒。 南離聽了韓羽的講述哈哈大笑:“這王八蛋挨罵不冤,在這兒頂多我也就尋機打他一頓板子教育教育,還能怎樣。” 不過韓羽帶回的最後一個消息就不是那麼美好了。 成都駐守清兵正乘著秋收剛過,四處尋覓人煙打糧,可是成都周圍百裡皆空,邑無一室,這些綠旗假達子就盯上了就近的大邑甚至邛州。 大邑隻有張應興派出的五百守城兵,糧食都靠邛州這邊接濟,因為靠近成都,十室九空,隻有剛剛安置的幾百戶難民,種子都還沒發下去。 這時節民戶亂紛紛的,剛編的戶口可能幾日後就跑個精光,然後又來一批難民來求救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這裡麵必定會夾雜對方的細作。 有達虜的,也有隱藏的匪類,還有各位大小軍閥老少爺們兒的派遣,互相龍蛇混雜,跟著混稀粥還能打探消息。 南離曾經打算成立一個專司衙門來防備這些事情,到最後一看根本無法分辨、防不勝防,也隻能先擱下了。 達子清兵也是得了這邊有糧的消息,估摸細作一看大邑雖然沒糧,但是邛州總能運補,又是秋收剛過,正好出來打打秋風。 於是不斷有小股零星的有馬夜不收往大邑搶掠,韓羽回來路上還遇見一股,被他領著少年獵兵們埋伏之下打散後抓了活口。 南離令韓羽把拿獲的生口提過來一審問,果然清兵頭領派出的零散夜不收一麵搶掠一麵也是在試探這邊的守備,如果看出鬆懈很可能要來一次大的動作。 作者後記: 歐陽直《蜀亂》載:“成都各壩,廣生奇草。其根叢白肥,條磨之,可作麵餅,截之可作蒸飯,食之如麵美。丙申、丁酉而後此草又絕不生,而千百萬虎亦不知從何消滅。” 這東西說的到底是什麼作者也不確定,其根從白肥,首先應該排除鐵棍山藥,芋頭呢外表不白,我覺得也不是。 而且關於芋頭,《史記》即有記載,山藥也是早有栽種記載,漢代《神農本草經》有載,歐陽直作為一個讀書人,可能不讀藥書,也可能不種地,但在太平年月長大,不可能沒吃過漢代即有記載,栽種了兩千年的山藥、芋頭。 因此作者在小說裡就把這東西胡編做了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