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夾門關就是一水中流,兩山夾岸如門。 戰國時秦將司馬錯經營西南,自邛州鑿山劈巖開通一條僅通車馬的小徑,到此有橫亙山川之間一塊與山一體的巨大山巖擋住去路,開山修路的百姓硬生生將這塊山巖鑿開把路修了過去,來這裡打眼一看時如同山體被鑿了一個大洞作為通路。 再於這座立於水邊山側如同被鑿開一個大洞成為通路的巨大山巖處立關,最終形成一座兩側山若門扇,夾著山間一條唯一道路與一條並行河道,扼關則如關門的險要關口,可不是腦袋被門夾了那個夾門。 夾門、火井二關,南離到了邛州後每日耳朵都灌滿了,可謂久聞大名。 火井關他去看過後,神奇傳說的源起被南離嗤之以鼻,那不就是天然氣,可這個時代也隻能燒水做飯而已。 因他初開牙鎮,不願與餘飛、曹勛等起沖突,因此過去夾門關隻是遠遠望過,見東夾山也就是觀音山香巖寺的舍利寶塔即回,這一回綴在放回的曹勛殘兵背後抵得更近些,隱蔽於山林中用心觀察了小半個時辰,才率隊回轉。 往雅州去先走火井壩再過夾門關,火井關不如火井壩有名氣,夾門鎮也不如夾門關為世人所熟知,正好映照出這兩處在兵要地誌上的各自不同地位,也因此襯托出隻是平地一處普通關口的火井關遠非夾門關一般的險要。 因此這一回趕跑了曹勛後,以南離為首,邛州這裡的文官武將就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夾門關。 不為別的,隻為南離放歸曹勛時真的應允待其重整兵馬後,與之以堂堂之陣正麵一決高下。 邛州到夾門關,需要自西門出,西行入山,沿山間道路再向西南行,路程中途不時與邛水交錯,七十多裡的路程須得三番五次的過河,全靠的是有太平年月民伕們跋山涉水精心修起的橋梁。 便以南離的眼光看來,也覺這些橋梁修建得甚是精整結實。 雖然被曹勛占據,其實夾門關本是在邛州境內,並非雅州屬地,若想自家過安生日子不與曹勛連通,也不必集結重兵去奪險關,隻需放火燒毀沿途幾座橋梁就可。 但是南離想的可不是局促邛州一隅過個醉生夢死的日子就得,若想向北往成都發展,進而北上抗清,必得有一處可靠後方。 作為邛州的後方依托來說,一方麵成都很多難民逃去雅州,如今雖有些回到邛州,但還是有許多被脅迫流離在雅州地境的。 另一方麵南離發現一件要緊事,如今種子、耕牛都是難得之物,南離過去靠的是先向楊展借,又托陳登皞家鄉的總崗山鄉親四處幫著搜羅,可是這邊幾趟商旅來回,就從雅州、天全、行司等地帶回不少緊缺的物資,當然花費也是不菲。 而且商人們都非常篤定地稟報過南離,過了夾門關,夾關附近有銅礦,雅州境有鐵礦,而且都是很淺很富的礦,隻是雅州的官員們不論流官還是土官從不重視,開采得很亂。 從寶和寨出發前,南離就曾與歐陽直詳細討論過邛州的地利格局,最終的結論是,成都破敗後,眉邛雅黎、天全六番可謂一局好棋,也可以沒有眉州隻有邛州,但不能沒有黎、雅、天全,最好把四川行司也囊括在內。 這就好比蜀漢年間諸葛丞相北伐之前一定要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南中,耕牛戰馬,軍資悉從所出,國以富饒,然後才治戎講武,以俟大舉,最終方可獎率三軍,六出祁山,北定中原。 這是已定的大局方略,但是說到戰場細處,隻靠南離自己帶倆幕僚就不行了。 夾門關下有夾關鎮,是多年以來形成的。 對這裡最熟悉的毫無疑問是陳登皞與餘飛等人,南離回城後,即刻召集陳登皞、張應興軍議,然後比照著陳登皞的描述,張應興輔以糾正,南離親筆描繪了一幅夾門關周圍地勢圖形。 等到完整全麵地一看自己畫出的圖形,南離不由得皺眉自問:自古邛崍路一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難道真的要與曹勛在夾門關正麵搏戰一回? 不隻南離,就以大夥的眼光看,與曹勛一戰,幾乎八九成就在夾門,因此就著夾門的地勢,南離召集一眾文官武將,開始聚議分析敵我優劣,以及部隊該如何整補、編訓。 圍著帥案的圖形正商議著,熟悉邛雅地勢的張應興卻問南離道: “鎮帥真的欲與曹勛正麵對陣?” 南離沉吟著點頭: “曹勛說了,要堂堂之陣正正之兵,嗬嗬,我不是也答應了麼,約期而戰,乃春秋諸侯古風,效先賢之舉,豈不快哉?” 老實人張應興聽南離這麼一說都直皺眉頭,他是讀過書的,但也沒提起宋襄公的典故,還是認真地說道: “既然如此,從夾門關到火井壩可都是兩山夾一線的山路,正麵陣戰哪裡擺得開?” “關內那還算道路,據說出了關再過了雅州進山往寮人那邊去,那路,傳說中那叫五尺道,就這麼寬,兩馬都不能並行。”陳登皞一邊說還一邊用手比量著寬窄。 南離抱胛摸著沒胡子的下巴又點頭: “此言有理,過了火井壩真的是沒有戰場,那麼你可知哪裡擺的開?”南離也在琢磨這個事,山間道路自然還是設伏最好,但曹勛不會服氣。 這功夫陳登皞一聽南離的話就一拍這張圖形來了一句: “隻有夾門關外,夾門鎮周圍才擺得開。我與曹勛幾番交戰退來退去,退在這裡又被餘飛擊敗,才棄了關口而去。” “怎麼不守關而戰?”南離覺得奇怪,張應興則對此表示理解,畢竟南離沒往關卡外麵去看。 “就一層的小關,做巡檢收稅的卡子容易,久守也不容易,而且曹勛從關南外邊來,餘飛又從關內這邊來,夾門鎮一丟,我們老老少少幾萬人都沒處窩著,兩麵的夾山失去一個就完,尤其是關口相連的東夾山,既擺不開兵,又被居高臨下,尤其是向著雅州方向。” 南離也發覺了,這夾門關說換主就換主,這陣子就非常頻繁,不應該啊。 對著圖形,南離比劃著夾門鎮周圍: “雖然河流環繞,但是有橋,難得的是這裡一片是少見的一馬平川?莫非夾門關的戰場該是這裡?這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還有這裡,周圍的山勢如何?” “鎮子周圍環繞有山丘,卻都不高,上下輕易。” “好戰場!”南離一聲感嘆,有些懷念帶著等高線的萬比地圖的一目了然,再看看自己的水墨山水,關鍵之處壓根不曾體現,隻能在眾人艷羨文武雙全的崇拜目光中暗自把眼淚流進肚子裡,後悔不如當初穿越前學個指揮專業,也省了去個預備役部隊還被人鄙視。 夾門關的地勢好比一個大口對著邛州,小口連山路去往雅州的喇叭口,夾關鎮就在喇叭大口處的丘陵平壩,關城就在小口處的頂端。 夾關鎮周圍的平壩可謂好戰場,隻遠遠觀望,也不曾親自去走過看過,更沒有帶等高線的大比地圖是看不明朗的。 “好戰場是好戰場,夾門關可不在我們手中?曹勛進退有托,出關可戰,退兵可守。”張應興提出了核心難題。 “可以在曹勛主力出關後想辦法暗中奪下來。”對此南離非常篤定。 “您不是與曹勛約期會戰了,還聲稱是堂堂之陣,這麼不就背約了?”南離這麼說了張應興反倒開始鉆牛角尖。 “嗬嗬,我這正是守約啦,夾門關前正是堂堂之陣正正之兵,但夾門關乃我邛州地境,正該我們守衛管轄,這可不曾與曹勛約定過啥子,何時收回派兵進駐那是我們自己的事。 “就是,我們嚴謹守約,又依足了規矩,大帥可謂頗慕古風。”張應興聞言也嘿嘿一笑。 作者的話:夾門關作者沒去過,屬於勾逼二扯的,去過的讀者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