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夢 打瓜皮(1 / 1)

有那麼一段時候是吃紅薯皮度過的,無他,好吃,有嚼勁。零食每天不停的變換著,它可占一席之地不墜神壇。   紅薯皮,又可以叫紅薯乾、紅薯片,我們大多時候稱呼它為打瓜皮,也是阿冉最喜歡吃的紅薯製品之一。阿冉是誰?我的“饕餮”妹妹,外婆最愛的孫女,一張精致娃娃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調皮搗蛋,活蹦亂跳,愛美愛裝愛耍酷。   打瓜皮一般有三種,一種小一點,帶點皮,這種有深紅的、橘紅的和金黃黃,看個人愛好做軟或是做硬,一般軟的居多,似乎是軟的糖分更高一些,粘手巴牙,吃起來也更刺激味蕾;一種大一點,不帶皮,像紙一樣,不過比紙厚點,完成後顏色沒太大的區別,相比於前者可能就是更耐吃吧;這兩種不能太硬,不然吃起來難咬費力,也難撕著吃,就算是軟的也不能放太久,不然會變成一張張鐵板或是長黴。最後一種就是紅薯條了,味道和前兩種差不多,就是形狀不一樣,這種一般不會做,隻有商店賣。   做打瓜皮大多選在艷陽高照的時候做,因為做好後要放在簸箕上或者什麼容器上曬,有時會在容器上鋪一層稻草,曬乾的和沒曬乾的吃起來還是大有徑庭的。   做打瓜皮的時候恰好阿冉也放假,她倒是幫不上什麼忙,說不準還會幫倒忙,說不準還是太高估她了,鐵定好吧,所以外婆都是讓她在一旁學著點。外婆從屋裡拿出一堆灰蓬蓬的紅薯,說是放久一點沉澱糖分,將它們放進盆裡仔細清洗乾凈,有爛掉的地方削掉,之後放進大鐵鍋裡麵煮,煮熟透了就行,不用煮太爛。   這也可以叫蒸紅薯,還有一種吃法就是煨紅薯,蒸紅薯不一定能吃到,但煨紅薯絕對能吃到。我和阿冉都喜歡吃,要說更偏向於誰,我更喜歡煨紅薯,阿冉則更喜歡蒸紅薯。每當外婆燒完柴火,我們就會跑去儲藏紅薯的房間拿紅薯,當然,過門時會有一個很高的攔路虎,不看路跑太快是會摔倒的。一人拿一個紅薯就差不多了,將它放進燒完的灰裡麵,之後就隻需靜待出灰了。   如果柴火燒的少或者紅薯放的晚的話,是不建議把紅薯放進去煨的,因為煨不熟,不美味。金黃紅薯肉,帶點熱氣,稍微考焦一點會更好吃。剛開始會很燙手,燙嘴,天冷吃一個,超級香,還暖手,小個子大肚量,吃完那叫一個回味悠長,意猶未盡,可惜想吃隻能等下次了。   “阿冉,回家吃蒸紅薯了。”本來在一旁觀看如何做打瓜皮的阿冉早已不見蹤影,不用想,她肯定坐不住,尤其是繁瑣枯燥的過程。她應該是跑去追好看的蝴蝶了,或是去找一些稀奇古怪的石頭,在對門那些小朋友那裡炫耀,吹噓石頭的來歷非凡,吹自己比四大美女有過之而不及。前者是她瞎掰,後者不可否認,不然他們就不會無視我了。   聽到外婆的大嗓門,阿冉一路火花帶閃電的飛了回來。鍋裡撩人心弦的香味,隔著老遠都能聞到,紅薯流露的糖汁無比誘人,讓它看上去軟糯香甜。   阿冉可克製不住自己的嘴,帶皮的皮都給它吃的一乾二凈,當她再度把賊手伸進鍋裡時,被眼疾手快的外婆一把拍了出來,等會打瓜皮還沒做出來就都被吃光了,阿冉委屈巴巴的挪回手,外婆受不住,再給了阿冉一個紅薯的一半,阿冉瞬間陰雨轉晴,嘖,女人的變臉怕是小時候就有了。   做第一種的話隻要拿刀把煮熟的紅薯對半切成厚一點的片就行,有些人的做法不一樣,他們是先切好再煮,或者是把皮全削了,三蒸三曬,可能是受條件限製吧。   要做成第二種則要將煮熟的紅薯攪拌成紅薯泥,然後鋪平在有紗布的模具上,然後倒在容器上曬。那時就算放到樓頂也會有貓爬上去偷吃,好像是家貓,真是千防萬防,家賊難防。所以我們有空的時候外婆便會派我們去鎮守樓頂,當然隻是守那麼一會,我們可守不可那麼久。   樓頂很大,有枯枝敗葉,有苔蘚,有長在磚縫的草,很高,可以看到樹頂,看到屋外的風景。阿冉在上麵跑來跑去,看看這裡,看看那裡,跑累了阿冉就會去那上麵不同地方拿幾塊打瓜皮飽肚。她很精,不會拿出一個大洞出來,不然很容易被外婆發現我們在偷吃,當第二種打瓜皮出現邊角缺失時也一概不認,稱是小動物們把它吃了。   如果天氣不好,那你就隻能把它們放在炭火上烘乾了。做的時候你可以往裡麵放芝麻,橘子皮,吃起來更香,更好吃。我很挑剔,我不愛吃帶橘皮的打瓜皮,阿冉可不挑,來者不拒,搞不懂,也不羨慕。   他們說吃了紅薯會放屁,嗯,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當然,紅薯的吃法可不至於此,它和涼薯一樣可以生吃,不過紅薯可不能生吃多了,所以還是涼薯味道更好吃、更清爽一點,涼薯做菜味道也不錯。紅薯也可以放進飯裡煮成紅薯飯,沒記錯的話,紅薯莖葉也可以炒吃,紅薯莖還可以做成項鏈,這是阿冉在同學那學來的,我想沒有什麼會難倒吃貨和玩鬼。   打瓜皮做好之後可以存放很久,冬天都可以吃到。它還有不同的吃法,放在火上烤著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放進油裡油炸著吃,嘎嘣脆。看著打瓜皮慢慢變硬,慢慢的鼓起一個大泡,吃起來軟硬兼具,又帶有一點熱送入嘴裡,不同於打瓜皮的味道,一個字,爽!要是沒把握好就會烤焦變黑,就不能吃那裡了,油炸倒是沒這種顧慮,不過油炸的話那就是全身變硬了。   炸紅薯條味道也不錯,香甜酥軟,外焦裡嫩,不需要加配料就足以讓我們癡迷,哄搶。一經出爐,就會變成我和阿冉的爭奪戰,斯文,客氣?那你就隻會敗北。   到了收獲紅薯的季節,我和阿冉都會陪外婆去挖紅薯。我們所理解的挖紅薯就是像拔草一樣的,我們順著莖找到它的根,用力一拔,紋絲不動,使出吃奶的力氣拔,還是紋絲不動。“是不是你們沒吃飽飯沒力氣啊。”外婆在一旁打趣道。我們忿忿不平,哼,不拔了。   外婆遞給我兩一人一把小鋤頭,讓我們試試將它挖出來。挖紅薯也是個技術活,因為你不知道紅薯怎麼長的。要是朝藤根直接刨下去,十有八九能聽到哢噠一聲,那是把紅薯挖爛了。你需要從它的周圍鬆土,鬆的差不多了,再提著藤根往上提,紅薯就重見天日了,大小不一,有長瘦子,有矮胖子,有雙胞胎。挖完不知多少了,真累,感到手疼,一看,竟磨出了一個水泡,再看看外婆,她比我們快多了,她也會有嗎?   打瓜皮吃光了倒沒有那麼想念,但如果還有紅薯皮就必須每天嘗一點,把握不住還會吃的停不下來。   外婆和阿冉在身旁倒沒有那麼想念,離開了就瘋狂的想她們了。   真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