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家(三)(1 / 1)

俗世物語 盧楓林 1394 字 2024-03-16

“各位鄉親,今天去市裡看房的,馬上到村口集中,大巴車已經到了。”村裡的大喇叭響起,村民魚貫而出。   老韋也是這一批看房人之一,對於房子的問題,他倒是不怎麼看重,他相信,別人能住的,自己自然也能住。更何況,自己也不怎麼懂,隨便看著,差不多就行了。重要的是,他想去看著學校,事關娃娃的學習,馬虎不得。   大巴車一路奔馳。車內的小年輕精神好,一路嘰裡呱啦說過不停。有對未來的暢想、有對創業的規劃、有對房屋裝修的看法,說得口水橫飛。   老韋聽了一陣,覺得無趣,便閉上眼睛小睡一會兒。成年人的生活,沒有那麼多設想,有也無用。從大山深處搬到城市,沒那麼簡單。安頓好父母,照顧好子女,謀劃做工增加收入等等,哪一件事都燒腦筋。享受、驚喜,再說吧。或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數小時後,車停了。一群人從從車內魚貫而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查看了小區設施,入戶看房屋設計。一番撲騰之後,一個個弄得滿頭大汗。不過,大多驚喜之情溢於言表。顯然,安置區很好,他們很滿意。   老韋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意。必竟是生活一輩子的地方,說不在意,也是不可能的。   隨後,村民們來到學校,結果也差不多,學校環境很好,老師們也很熱情。這讓一眾鄉親放心了不少。大家就擔心娃娃來到陌生的地方,會被欺負、受委屈。   正當大家即將離開之際,老韋似是想起了什麼,便向負責接待學校領導發問:“老師,我有個問題谘詢一下,可以嗎?”   老師微笑著說到:“沒問題,什麼問題,你說。”   老韋說:“我們的娃小,長期在山裡上學,對本地話不是很懂。他們在家,都是講布依族、苗族等民族話。來這兒讀書,怕聽不懂哦。”   老師不慌不忙地說:“這個,政府早有安排,到時候會調配一批懂民族語言的老師過來,用雙語對學生進行教學。不耽誤孩子們學習。”   聽到這裡,老韋再無疑慮。決定回去就做好一切準備,隨時搬遷。早一天來,娃娃就能早一天接受好的教育。這個事,拖不得!   隨後,大家又查看了鄉愁館和社區服務中心等地。一個中年婦女在查看中對接引的工作人員說:“我們在家都會做民族服飾,不知道在這兒能不能做?”   接引的工作人員笑了笑說:“當然可以。這些,都有安排。”說著,便指著一棟大樓為大家介紹:這棟樓的第一層,是全部貫通的,等你們來了,就在這裡辦一個公司,大家統一做民族服飾,政府還幫忙牽線搭橋,尋找銷路。這樣,大家也可以增加收入。   這個婦女滿心歡喜,一臉的期待。她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巧手,十裡八鄉聞名。如果能在這裡大展手腳,自然是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