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心靈之門(1 / 1)

心照萬千 萬千紅 3242 字 2024-03-16

馬思然感慨說道:“人在世間多麼渺小啊。人不應該被家庭束縛著,也不應該成為人際關係的枷鎖。我們來到世間,這一生不應該僅僅為了賺錢、為了養家糊口活著。如果像社會大眾那樣,為了錢而奔波,結婚生孩子,一輩子被家庭所捆綁,那我這一生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的身心靈都應該是自由的。”   聊到這個份上,趙林響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隻能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喝口咖啡。他是那麼喜歡馬思然,希望和她結婚,有個孩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自從這次之後,每當他旁敲側擊地往結婚上聊時,馬思然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有時趙林響不禁思考,人在世間是夠渺小的。可在宇宙之中,地球不是更渺小嗎?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探索太空,可是太空工作如果不能讓每個普通人、普通家庭感到幸福,人類探索太空又有什麼意義呢?他能監測到飛入太空的探測器,可他的姐姐在痛苦思念著亡人,他心愛的人現在連婚都不想結、連家都不想要,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如果無法消除人們內心的痛苦,即便自己的工作使人類到達了外太空,那麼未來人們內心的痛苦,是否要隨著宇宙飛船蔓延到外太空呢?如果權力壁壘無法打破,那麼地麵上的戰爭、剝削是否會在太空社會中繼續上演呢?那樣的話,即便是生存在資源無限豐富的太空裡,人類是否仍將活在營造匱乏的社會規則中呢?   趙林響無力想通這些問題。他隻能每天專注忘我地工作,讓自己忙起來,就不去想家庭和情感的煩惱了。而且,嫦娥二號的發射日程已經進入倒計時,他必須全神貫注,確保測控工作萬無一失。   2010年10月1日,國人沉浸在國慶節的歡樂假期中。趙林影陪著李奶奶在家看新聞聯播,這是李奶奶每天晚上必看的節目。晚上7點鐘《新聞聯播》準時開播,破天荒的在右下角,以畫中畫的形式直播著嫦娥二號發射升空的畫麵。隨後電視畫麵切換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製大廳,實況直播嫦娥二號的發射。“跟蹤正常”、“飛行正常”、“遙測信號正常”,一個又一個數據正常的播報聲從新聞中傳來,趙林影和李奶奶在電視機前興奮地看著,並為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開心地鼓掌。全國無數家庭此刻也見證了嫦娥二號的順利升空,為這一歷史性時刻而歡呼雀躍。   在陜西衛星監測院的測控大廳裡,趙林響和同事們也在監控著屏幕上的實時畫麵,此次嫦娥二號是由BJ航天飛行控製中心、陜西衛星監測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等單位承擔實施任務。是我國首次運用火箭發射技術直接將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一號距離月球最近時有200公裡,而嫦娥二號距離月球最近時僅有15公裡。很快到了第二天,10月2號,嫦娥二號完成第一次地月成像。10月6號,嫦娥二號被月球捕獲,進入月球軌道。對月球表麵進行更加詳細的拍照,獲得了全月麵的地形數據。並對科學家選定的嫦娥三號落月點區域進行了高清晰度的拍攝,為嫦娥三號落月行動做萬全的準備。   趙林影這幾天一直在電視上關注相關報道,她找了個晚上下班時間給弟弟打去電話,開心地表示祝賀:“小弟,你們太行了。這月亮你們說上就上去了,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呀?”   “嗨,一個人也沒有啊。哈哈。姐,你在上海怎麼樣啊?”   “我都挺好啊,在李奶奶家當保姆,她每天帶著我學佛呢,我這幾個月心情好多了。”   聽到學佛,趙林響來了興趣,因為馬思然也在讀佛經。“姐,學佛影不影響結婚要孩子啊?”   “你要是出家那肯定是不能結婚的,在家裡學佛就不影響。該結婚結婚,要孩子什麼的都不耽誤。”   趙林響興趣更大了,好像找到了突破口一樣,“如果我能在佛經裡,找到結婚和靈性生活不沖突的方法,那我就能和思然結婚了呀。”他心裡想著。於是問道:“姐,有沒有什麼好的佛經推薦我一下,我也想學學。”   “佛經可太多了,我又不認識太多字,李奶奶主要教我讀《普門品》和《金剛經》。”   “行,可以。我先讀這兩本,之後讀什麼經我上網搜搜。”   掛斷電話後,趙林響在網上下載了《普門品》和《金剛經》。由於嫦娥二號項目順利完成,當前他有比較空閑的時間,也能靜下心來讀書。大學時期他主要是學習了道家的一些書像《道德經》《南華經》,對於佛經很少看。大學圖書館裡佛經比較少。以前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觀使他比較排斥這些唯心書籍。但現在,為了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他開始研讀起佛經來。   讀完《金剛經》後,趙林響麵對電腦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再望向窗外,好像一切都變得不再真實,世界變得非常安靜,沒有一絲聲音,好像自己和世界融為了一體,這種體驗很神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八個字像觸電一樣,直擊他內心的閘門,一種好像懂得了許多事情的感覺油然而生,卻又什麼也表達不出來。他於是搜尋其他佛經來讀。《壇經》、《維摩詰經》、《楞嚴經》、《華嚴經》、《法華經》等等,一下子下載了很多經,放在電腦裡慢慢讀。   從這天以後,除了正常的科研任務之外,下班之後研讀佛經就成了趙林響最大的娛樂內容。大學畢業之前,他對佛經的感覺和馬思然對佛經的感覺類似,感覺一幫出家人嗡嗡地念經,雲裡霧裡不知所雲。儒家的四書五經他又感覺太簡單,什麼“三人行,必有我師”,小學就學過的東西沒什麼新意。所以即便看中國的傳統文化書籍,他一般選擇道家的書來看。但自從現在靜下心來讀佛經後,他的思想大受震撼,原來佛法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當遇到讀不懂的經文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會在百度上搜索相關的釋意,或者找法師對某本經書的講解視頻來學,趙林響對佛法的學習並不是為了信仰,而是把它當做了一門哲學課來研究。一些佛教方麵的電影他也會找來看,體會用佛法在生活中的實踐。   趙林響也自學起了打坐,雙腿從單盤慢慢練成了雙盤。在冥想中,他的思想更加活躍,常常會蹦出新的點子,對工作幫助很大。他看待這個世界的眼睛好像更加廣大了。以前眼裡隻有工作和同事,現在他能留心身邊的每樣事物,更加喜歡起大自然。為了不引起周圍人異樣的眼神,他會在周末休息時,到公園裡人流稀少的地方,靜靜地坐在椅子上,體會著周圍的泥土樹木芳香,體會著溫暖陽光的照耀。並且會走到樹的旁邊,把耳朵貼到樹乾上,給樹一個擁抱,閉上眼靜靜地體會樹木的生命,趙林響好像感受到了無限生機。   他也找來西方關於靈性覺知方麵的許多書,包括馬思然提過的那些。對比發現,與佛理有很多相似之處。他感覺自己像乘上了熱氣球,悠揚地飄蕩在空中,無拘無束自由翱翔。往上看,是明媚的陽光和純凈的藍天白雲;往下看,世俗的爭鬥與煩惱猶如地麵上的人變成了螞蟻般大小。他心曠神怡,由內而外地喜悅。他逐漸能理解馬思然的想法了。可是,在如何平衡靈修與婚姻家庭的問題上,趙林響心中仍然有疑惑,就如同在熱氣球上能看到地麵上人來人往,卻嗅不到人間煙火味,他想穿梭在大街小巷,清風卻帶著他飄向遠方。在書裡麵,並沒有找到令他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