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假期時的葬禮一(1 / 1)

上學時我最喜歡的是一周結束時的周六,周天,那是我初中時最喜歡的時候,我可以盡情的在家裡看電視,享受著一個人可以不用害怕老師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的行程發生了重大變化,我需要去參加親戚的葬禮。   農村葬禮有時是你隻有可能在葬禮上知道這是你的親戚,這甚至是你見他的第一麵也是最後一麵,親戚的關係太遠,過年也不去走親戚,平常也不太聯係最終就造成了這個局麵。   我站在葬禮的進入口,看著口那裡在唱大戲的,我有些好奇那唱的是什麼戲,我小聲詢問著我的媽媽那是什麼戲,媽媽告訴我那是秦腔,我很好奇為什麼葬禮上要唱秦腔,但看著母親對著我不認識的親戚去打招呼我把疑問壓了下來。   現在我知道了,這是一種傳統,是一種習俗,唱這出戲是為了敬神。古代中國人都很崇拜神靈,凡是家中有重大活動,都要敬神,以祈求神靈幫助,喪事當然能和神牽扯到一起去,因為人們希望神靈佛祖能夠接引他們的親人去往極樂世界。所以在辦理喪事中,敬神拜佛是一個少不了的環節。所以要唱戲敬神。唱戲時,最先出臺演出的是“神戲”(俗稱踩抬戲)。在這出戲中,會有七位扮演神仙角色的演員出場,首先出場的是:黑虎,頭身穿黑,手拿鋼鞭。他的臉譜在戲曲中象征本性剛烈。在戲曲行當中屬於凈,也就是花臉。他是為神仙開道的將領。第二位是:靈官。紅臉,身穿紅包,頭戴紅冠。威武莊嚴.手持寶杵。能降魔避邪。他的臉譜在戲曲中象征忠義。在戲曲行當中屬於紅生。第三位便是道教上仙中有名的:賜福天官了。他頭戴官帽,身穿官服,手拿笏板。腰係玉帶,在戲曲行當中屬於胡子生。天官上臺後要為主人家說幾句祝福的話。就是所謂的“天官賜福”。人們希望能以此得到福運。因為古人認為家裡有了喪事就是範厄運,故在寫訃告是通常要寫孤子(或哀子)侍奉無狀禍延,來說明自己遭到禍事了。希望天官賜福能改變以下自己家的運氣,所以要請天官。第四位是:觀世音菩薩上臺,她全身上下穿白衣,號稱白衣大士,手端楊柳凈瓶。在戲曲當行中屬於旦角。她出自佛門,通常在上臺的道白中,要言明自己的身份,即:“家住南海把身安,吾是南海大師觀世音,佛門弟子心慈善,弟子靈前拜三拜。”觀音菩薩是我國普遍信仰的佛菩薩,所以在人們心中地位很高,她以大慈大悲著稱,所以人們希望她能保佑一下主人家。第五位上臺的是:土地公公,他頭戴九龍冠,身穿黃色八卦衣,手主龍頭拐杖。白眉白須,一副老者相。在戲曲行當中屬於老生。他是掌管陰陽兩界的地方官,所以必須要請出來禮拜,因為按照迷信說法亡人逝世後,就歸城隍土地掌管了,訴話說縣官不如現管,所以對這尊神要非常敬重。第六位是:灶君,身穿青袍,手拿拂塵。戲曲行當屬於道袍生。他是民間家家在唱神戲前,通常要放炮,在神戲上臺的過程中,主人家要上臺為各個“神仙”披紅搭被麵。在戲臺上焚香奠酒。表示供養諸位神佛。   為了祭奠需要。在我國古代,就盛行禮樂製度。即作禮的時候就要配上音樂。請秦腔參與祭祀也符合禮樂製的要求。所以祭文中通常要寫“以秦腔雅樂.........告祭...”的語句。另外,在喪事的戲中,通常以哭音戲為主,以起到祭奠的效果。也是一種精神的寄托,所以喪事的劇目是很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在演戲,那些喜劇性的劇目是不會上演的。所以唱戲是為了祭禮,不是娛樂,這一點要清楚。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了解傳統文化,很令人入聖,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這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對葬禮的高規格要求,有儀式感,有莊嚴感,神有人的完美結合的體現,從葬禮禮儀中我看到了古代大家葬禮的美感,儀式感。   說真的第一次了解到葬禮的儀式時我真是想讓我以後的葬禮也按照這樣來,美感,莊嚴感,儀式感,現在覺得我可能辦不起這樣的葬禮\(`Δ’)/。   生活太令人頭疼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