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零二十四.一.一十七 母親(1 / 1)

隘村日記 深秋梧桐90 2583 字 2024-03-16

母親聽完我的解釋,安靜了一會兒,心情也舒緩了很多,似乎聽出了點道理,但心裡又有些不服氣,電話沉靜了一陣子之後,傳出了母親的聲音,你說回來有事情要做,那你回來要做些什麼?我聽到母親好像已經從怒火中開始平靜了下來,願意聽我的解釋,也願意心平氣和的與我溝通了,我那顆沉重如萬斤石頭,還懸在空中的心終於是安靜了下來。母親願意聽,那事情就有商量的餘地,事情就有了個初步的好結果。   我舒了口氣,也緩了一會,對著手機開口道,媽媽,我這次回村,一共四件事情,大概用時兩年時間。一是回去寫作;二是回家務農;三是回去結婚;四、是回去推廣閱讀。母親聽到了這裡,打斷了我的話,語氣又開始有些著急了起來,然後提了問題道?你說,回村子裡寫作?你從五年前就開始說寫作的事情,也沒見你寫出什麼東西來,還是回歸現實中來,好好做你的工作,寫作是誰都能寫的嗎?你沒有那個實力,不要整體胡思亂想這些事情,你沒有那個天賦,就不玩瞎折騰,浪費時間了,好不好。好好掙錢才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回來寫作,你回來啃老嗎?我們可不養著你,已經養了三十幾年了,已經養夠了,婚也不結,還不安心工作,整天就知道做白日夢,我是受夠了,是真的受夠了。你寫作就寫作吧,在城裡不能寫嗎?非要跑回村子裡寫,回村裡讓別人笑話。   我聽出了母親的情緒又開始高漲了起來,我靜靜的聽母親的教誨,聽完母親的又一通抱怨過後,我開口說道,寫作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是我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之前都是寫一些回憶和城裡的事情,沒能如您意願,在寫作上掙到大錢,可是我也從來沒說過,我寫作是為了掙錢阿,我也沒想過,要通過寫作來維持生存保持生命呀,我的寫作就是一種思想的表達,思以文推,想以言達,思想就是我寫作輸出來的一個結果,知行合一,知思,行果,寫作是我的理想表達,我所有理想的言論,對人生的思索,對世界的思考,都在寫作裡麵去體現。我之前都是寫一些回憶和城市的一些文字,是可以呆在城裡寫的,回憶在哪裡寫都可以,城市的文字也隻能呆在城市裡去完成,我這次寫的是村子裡的事情,所以是需要回村子裡寫的,媽媽。   母親聽了我的長篇大論後,情緒更是激動了,連忙著說道,你說寫作不是為了掙錢,你不掙錢,你拿什麼來養活你自己,我和你爸,目前都還能動彈得,日雜農活,雖然沒有年輕時候那麼能乾了,但是自給自足,不給你們三個添麻煩,這個勞動力,我們還是存有的,你可倒好,現在還不用養我們老兩口的時候,你倒是回來啃起我們了,你可真是孝順,不結婚就算了,還想讓我們養你到什麼時候,真是越說越來氣,你的腦子,真是病得不輕,人來這世界,不是為了掙錢,那是為了什麼,夠遭罪的了,你這個不孝子,夠鬧心了的,你個啃老的玩意。母親的抱怨消停了,雖然語氣是重了些,但也已經沒有剛剛來電話那會怒發沖冠的生氣勁頭了,我們已經進入有效的溝通環節了,母親隻是說著她的理解和困惑,我也能順利的把我想要表達出來的話語傳達到了母親哪裡,雖然還不能一時得到理解,但有一天,也總會慢慢得得到消化和吸收。   母親說我病得不輕,精神科醫生說:當父母帶著孩子出現在我麵前的時候,我就知道全家病得最輕的一個來看病了。家並不總是溫暖的港灣,有的家會傷人,父母總是通過自我犧牲給孩子製造愧疚感,然後以此逼迫孩子服從。看到一個笑中帶淚的段子:精神科醫生:“您多吃瓜子、花生等堅果類食品,吃飯時細嚼慢咽,一日三餐按時吃……”焦慮的媽媽:“這樣我兒子的病就會好嗎?”精神科醫生:“不,你少說幾句話,他的病情就好轉了。”   老友:在母親看來,你還是太任性。我:母親隻是個小說人物,小說需要沖突需要矛盾。老友:我說的是現實中的母親。我:在母親的眼睛裡,孩子做得稍微不符合他們思維裡的事情,都是任性的行為,可是我腦子裡的思維,在她腦子裡根本不存在,所以,矛盾就容易出現,我是不會因為一個儒家的一個孝字,去改變自己思維裡的東西的,我們可以不同,但希望能彼此理解。所有人,都是一個自由的個體,包括父母也是,他們有他們的思維,我們有我們的思維,求同而不是屈和。我用了那麼多年清除儒家的東西,精神上曾經也因為儒家的這些倫理道德所折磨而出現分裂了,現在隻尊崇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做事,也沒有什麼太復雜的心思,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人與人,有所不同的,人與人的不同在哪裡?不是你的身高,不是你的體重,不是你的臉蛋,也不是你的性能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同之處是你那顆隻有三斤重的大腦,區別在於你那三斤重的大腦裡有多少思想?是大腦讓你有了思想,有了認知,有了想做的事情,然後去指揮著你身體的各個器官去執行,去落實,去工作,去做愛。大腦裡的思想,才是區別人與人的異同,你有什麼思想,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沒有思想,你也成為不了人,是豬是貓是狗是牛是狼,都有可能,世界上是有狼帶大的人類小孩的,可是他們並沒有人類的意識,從小學習的是狼的習性,長大了也是過著狼的生活。一個人的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說自明,思想怎麼來?可以灌輸,形成被學,也可以自學,自行覺悟。背井離鄉多年,我當下對農村的認識,腦袋裡存有關於農村的思想,都是小時候的記憶和逢年過節回去捕風捉影的一些道聽途說,我對農村的了解還是太少,太粗,太淺,少粗淺不要緊,前人栽樹,後人就能乘涼,溫教授對農村的研究,可謂是深入骨髓,也是是認同且可踐行的思想,所以我的這邊回村,帶著溫教授的思想,去看一看我的小鄉村的現狀與實際的情況,大底是需要思想做指引的,確實。存幾本溫教授的思想書籍,用作指引或者指導。《居安思危:國家安全與鄉村治理第一》,《溫鐵軍鄉村建設實踐篇:鄉建筆記,新青年與鄉村的生命對話》第二,《對話鄉建人,鄉建理想國的真實之旅》第三,《從農業1.0到農業4.0,生態轉型與農業可持續》第四,《溫鐵軍的演講錄:構建現代化》第五。   ——深秋梧桐《深秋文集·思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