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威武雄壯東北軍(1 / 1)

德國顧問的意見很好,奈何指揮者聽一半,留一半,這仗就打成了糊塗仗。   按照德國人的思路,是把淞滬會戰演化成凡爾登戰役那樣的塹壕站。   畢竟中國的交通基礎差,工業實力不強,想要有新式戰法和戰術都是不現實。   打最原始的呆板戰術,其實是最適合國軍的,也是舊軍隊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戰術體係   最早的計劃是,用偏師吸引日軍來進攻,把日本人引到國防線上。   畢竟三條國防線都是簡化版本的永備工事防線。   和馬奇諾防線沒辦法比較,但至少有點作用。   而駐守這裡的預備隊,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械師。   沒錯,被網友吹上天,牛逼轟轟的德械師壓根不是打進攻戰的,而是防禦仗。   其實從德械師的武器配置就可以看出來。   進攻的部隊需要強有力的步兵炮(帶炮盾的那種火炮)。   很可惜,國軍壓根沒有。   150毫米榴彈炮,那是遠程火力,屬於戰略武器。   國軍擁有的82毫米迫擊炮,適合機動遊走,打散兵。   沒聽說過用迫擊炮攻堅的。   雖然後來的八路軍有使用改造的迫擊炮平射,實戰效果一般。   這也是為什麼德械師遲遲拿不下虹橋租界的原因。   德械師的這些個配置,根本不適合進攻。   然後,本來應該作為精銳的預備隊,早早的就被投入了淞滬會戰,攪成了渣渣。   後續進駐部隊,和地方政府管理上出現了巨大的混亂。   滬寧杭,一直是某人的核心地段。   說白了,嫡係中央軍的地盤。   那些從東西南北抽調的地方軍精銳,有資格用這麼好的地方嗎?   於是可歌可泣的血肉磨坊羅店之戰,居然就爆發了。   還有屍山血海大場鎮。   都不知道打這些地方的意義何在,還是不斷地往裡頭加水加油,把這一把火燒的旺旺的。   戰略規劃是決戰長江中下遊,核心圍繞滬寧杭的三角陣。   在直白一點,繞著太湖那一圈。   結果現實是中日雙方,僅僅繞著英法美租界外頭打仗,就是給外國人看中國人如何的堅決抵抗。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主力部隊都沒有了(番號還在),這水泥防線還有用嗎?   或許有少量部隊敢於逆流而上,死死的頂住日本人的攻擊。   但是國軍的敗勢已經形成了,根本沒辦法扭轉乾坤。   全國上下,除了最偏遠的滇軍以外,再也找不到像樣子的生力軍。   川軍為啥出川這麼快?   因為長江水路運輸方便。   而滇軍,需要走出雲南,穿過貴州,抵達湖南一帶。   然後乘坐火車,慢慢的趕往前線。   民國的火車頭都不多,而且需要優先拉工業產品,還有貴人的家產。   於是,後頭很多的生力軍都這樣被耽擱了。   馬有才穿過毫無防備的吳福防線,抵達無錫郊區的時候,這裡的第二國防線還是一片亂糟糟的樣子。   很快,公路上傳來一聲嘹亮的歌聲。   歌詞大意是:   中華民族五族共和好,方知今日練兵最為高。   大帥練兵人人都知曉,若不當兵國家不能保。   請看外國軍械多靈巧,重整武備堅甲歷兵高。   共同練兵個個如虎豹,保住國家太平樂逍遙。   陸軍營內輜工馬步炮,各營各連學術比為高。   陸軍棚內正目為主腦,服從官長一切做事好。   第一當兵宗旨要達到,莫叫官長費心又費力。   第二棚內常講衛生好,無有疾病哪能生疲勞。   第三槍械自己要保好,臨陣之時發槍多靈巧。   第四軍服潔凈最為要,若不潔凈外人多恥笑。   第五棚內弟兄和氣好,同心處事切莫相爭吵。   第六臨陣奮勇向前跑,如果退卻軍法不能饒。   第七莫看吃酒賭博好,官長查出軍法不能饒。   第八莫怕彈雨槍和炮,效命疆場才能顯英豪。   第九服從官長為正道,遵守營規這事為最好。   第十功課要受官長教,立了戰功升官有多好。   但願同胞拿起槍和刀,衛國殺敵個個逞英豪。   驅逐強盜平定內憂患,保住國家太平樂逍遙。   這是十九世紀清政府練新軍時最早發現用的軍隊隊歌。   此曲原名《德皇威廉練兵曲》,是一首普魯士軍歌。   歌曲的曲調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十分相似。   從滿清新軍,到北洋軍閥各派係軍隊,早期的國民革命軍,後來新軍閥軍隊。   都是以這首歌為核心,歌詞在不同的部隊,會有不一樣的變化。   這首歌,就是北洋軍歌。   廣義上的中央軍,其實是包括多個派係組合。   比如“李”“白”二人領導的新桂係軍隊,也屬於中央軍,也可以叫做新軍閥。   再比如牛大帥從北洋軍轉投南京國民政府,這也是中央軍。   還有東北軍改編的一部分,早早的在戰場上灰飛煙滅,這也是中央軍。   狹義上的中央軍,也號稱是黃埔精銳,調整師。   我們熟知的36師,87師,教導總隊,屬於這一批精銳。   還有早期的北伐軍核心,後來的西北王“胡”某人率領的第一軍,也屬於是狹義上的中央軍。   剩下的地方軍,就是管轄權不過屬於南京政府,但大方向上是聽從南京政府的指揮。   這些部隊就是地方軍。   比如眼前的這一支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純正的東北軍。   不是那種被改編後的東北軍。   這支部隊頭戴國產MK1型飛碟頭盔,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身穿土黃色的大棉襖,肩挎遼十三式步槍。   大部隊還有拉輜重的馱馬,拉著遼十四式37毫米速射炮。   還有裝備別具一格的47毫米迫擊炮。   以及吃雞玩家吐槽散步和後坐力離譜的蘇聯大盤雞。   就看這個牌麵,就知道這部隊是精銳。   這是東北軍最後的血骨。   然而,這樣的精銳部隊並沒有在錫澄線上停下,反而繼續前進。   閘北失守,吳福防線崩潰了,居然還派遣主力軍頂上去?   這鬼畜操作也是沒有誰了。   但凡懂一點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此時應該讓這一支主力部隊囤積第二道國防線。   然後派人在第三道國防線休整,收容那十幾萬潰兵。   南京政府遷移,軍工廠留下一小部分,努力生產武器彈藥。   這樣戰爭體係才能維持下去。   但顯然,國軍的戰略層麵是一塌糊塗。   各地的報紙紛紛說,國防線都是豆腐渣工程,巨額的建設款項都被貪汙了。   然後,高層就覺得這防線沒作用了,那就不要了吧!   吳福國防線碉堡群,至今還有部隊在抵擋日本人的攻擊。   這些能算豆腐渣工程嗎?   就算按歐洲的標準屬於豆腐渣工程,但是有現成的防禦陣地,總比沒有好吧。   很顯然,上峰是急的胡亂操作了。   他們隻有一個想法,把能調集的部隊,一股腦的塞到前線去。   就這一個命令:擋住日本人,擋住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