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一個士兵大喊一聲:“跑啊!” 一側伏擊的士兵開始瘋狂的逃竄,日軍則是窮追不舍。 他們甚至舍不得用機槍打人,而是用三八大蓋不急不慢的瞄著潰兵打。 殺人並不是斥候部隊的目的。 製造恐慌,削弱對手的士氣,偵查敵方的情報。 這些才是斥候的職責。 所以日本人一點都不慌張。 馬有才也不慌張,在前中後都安排的人手。 雖然前方的潰兵潰逃了,但是自己的主力和後麵的預備隊還在。 預備隊在某個拐角處貓著,還可以打。 毛蛋急匆匆的小跑過來:“日本人來了。” 馬有才當即命令道:“檢查彈藥,進入陣地。” “上!” 伏擊戰,並不是你趴在地上,伏擊對手的。 而是前麵放少量人馬,主力躲在後麵。 這需要在對手看不到的地方,又不能距離太遠。 放大部隊伏擊,這個要求會進一步的提高。 等待對手進入伏擊圈後,然後一個閃現出去,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而埋伏兩側的人,其實是掐頭斷尾的工作。 結果抄尾的幾個人自己先暴露了,慘死在日軍的槍口下。 日軍大概是追著得意忘形了,在發現山腰處的國軍主力出來後,大驚失色。 不過日軍很快就鎮定下來。 對手才區區二三十人。 開玩笑,蝗軍天下無敵的好吧。 軍曹揮舞著膏藥旗大喊:“一給!” 馬有才架著機槍,對著遠處一通猛打。 “噠噠噠...” 沖在最前麵的兩個日軍當場斃命,剩下的幾個日軍立馬縮進一旁的石頭和樹木後麵。 沖在最前麵的幾個老兵果斷掏出手榴彈投擲過去。 日軍曾經見識過國軍的烏龍操作,就是手榴彈過早投擲了。 於是,一個膽子很大的日本兵立馬撿起地上的手榴彈,企圖反向扔回去。 結果,手榴彈淩空爆炸。 “轟!” 一聲爆炸後,躲藏的幾個日軍被爆破片炸的七葷八素的。 另外一組機槍手企圖架槍反擊,馬有才盯著了對方,直接給一梭子,對方就被迫縮回去。 高打低就是有地理優勢,可以有效的壓製對手。 日軍隻能蜷縮在石頭後,死人後麵,然後死死的把頭埋低。 但是國軍這邊,手榴彈還在不間斷的襲擊,直到十幾個兇神惡煞的新兵蛋子沖上前來。 雙方拉倒十幾米的距離,相互開槍,相互丟手雷和手榴彈。 但是沒有機槍掩護的日軍,很快被2倍3倍數量的國軍給全滅了。 “贏了!” “我們打贏了。” 這是一次不起眼的勝利,但勝利的代價實在是太沉重了。 死了14人,受傷3個人,才打死了11個毫無防備的日本兵。 勝利來的實在是太艱難了。 眾人開始打掃戰場,有人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把友軍的衣服要脫下來。 馬有才對著一個老兵說道:“自己的同胞,下手悠著點,給人家留給體麵。” 老兵咧嘴一笑:“中啊。” 所謂的體麵,就是不能被扒光衣服。 人出生的時候,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 人死了的時候,總得給他留下點什麼。 一套衣服,一捧黃土,大概就是亂世之中,最好的歸屬。 死人身上的好東西特別多,難怪很多潰兵喜歡加入搶劫的隊伍,甚至主動殺人。 一個窮光蛋,沒準搖身一變,就是一個富豪。 一個老兵害羞的走了過來:“長官,我不想當兵了。這是我的孝敬。” 一堆首飾和一部分大洋,算是他退出部隊的孝敬。 馬有才拿回了他們手裡的步槍,還有子彈。 對方真心想要做個老百姓,他也不攔著,表示能理解。 他這支部隊,本身就是前一個晚上零散拚湊的雜牌軍。 本來計劃抱成團的。 沒想到,就這樣散了。 馬有才不是正兒八經的軍官,而且他不想著繼續帶隊。 因為前麵就是無錫城了。 前方必然有憲兵盤查。 冒充軍官,可沒有好果子吃。 部隊是優先講紀律,再講對錯的。 因此,這一次伏擊戰並不能成為他戰功履歷。 馬有才隻是平淡的看著他們,繼續忙碌著眼前的一切。 毛蛋倒是始終追隨著馬有才。 他是新兵蛋子,認可自己這個軍人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他很瘦小。 弱者天然的會依附強者以尋求庇護; 因為弱勢一方對強勢一方的一種本能的依附心理。 強者將因為弱者的依附而變得更強。 難民潮繼續向前走到。 臨近郊外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官兵在設卡攔截。 不遠處可以還可以隱隱約約的聽見“叭!叭!”的聲音。 那是憲兵在槍斃逃兵。 有人驚恐的喊道:“憲兵督戰隊!” 一個戰士對著老賈說道:“指導員,咱們沒有撤退的軍令,是很難混過去的。” “尤其是這麼多的槍支。” 老賈也是一籌莫展:“先把槍支找個地方埋藏起來。” “剩下的事情,以後再說。” 戰士又問道:“那高小姐那邊?” 老賈想了想:“我去溝通。” 無錫,就是國軍的第二道防線,錫澄線防線。 原則上是無錫到江陰這樣一條曲折的防禦縱深。 防線,防線,並不是說把路挖斷了,弄一條壕溝就算是國防線了。 真的要挖斷了,那滬寧鐵路,滬寧公路也就不存在了。 甚至京杭大運河也被斷絕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實際上,國防線是依托江陰要塞和無錫要塞,構建的兩個戰略支撐點。 可以理解為,這裡就是兩個超級大兵站,大堡壘。 兩個城市中間,則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 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壓根無法通過。 日軍主力從上海出發,要想進攻南京,就必須拿下無錫或者江陰要塞。 日軍也可以打算沿著長江直取南京,但是江陰要塞有岸防炮啊。 雖然國軍的炮兵炮術不咋滴,但還是有概率擊沉日軍的運輸艦。 所以日本海軍是特別反對在長江和國軍作戰。 此外,中國海軍鑿船沉江,進一步限製了日軍大型軍艦的機動性。 如果決戰地點不是選擇閘北,而是選擇3道國防線附近,日軍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奈何某人片麵的期望打給外國人看,期望國聯調停。 說白了,淞滬會戰基本上就是放大版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是一個國際化的表演臺。 為了彌補這種戰略上的大失誤,國府的宣傳機構就一個勁的宣傳,國府三大防線無用論的說辭。 甚至至今很多人都認為,這三條防線就是浪費錢。 實際上,吳福、錫澄國防工事其實基本上已經按質按量修築完成的。 尤其以江陰保衛戰為核心的戰役,可以說這些永備工事和半永備工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並不是什麼偽劣工程。 駐守的國軍守備隊,也是戰鬥到最後一刻,基本上彈盡糧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