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扶蘇舉樽。 百官亦舉樽,君臣同飲。 待杯中酒喝完,扶蘇突然道:“在關東實行特區製,的確能解燃眉之急,然並不能持續。” “天下一統之後,大秦的疆域大幅提升,郡縣製的弊端,在這十幾年裡已逐漸凸顯。” “關東太遠,政令不暢。” “若是關東生亂,傳至鹹陽,再由鹹陽討論出結果,再下發至地方,路途上耗費的時間太多了。” “很容易造成局勢惡化。” “朕痛心於此,決議重新斧正天下秩序,重定天下製度,三代以來,天下奉行的是世卿世祿,奉行的是分封製。” “大爭之世開始。” “世卿世祿製開始崩潰,大秦開國伊始,徹底廢棄了分封製,於天下施行郡縣製。” “然正如當年王綰老丞相所言,郡縣製固然很好,但大秦現有之實力並不足以落實完成,反倒容易讓地方勾連,暗中脫離朝堂管控,繼而生出亂事。” “朕卻是要做一些改變。” “諸卿以為何?” 聞言。 百官眉頭一皺。 他們沒有開口,都暗自沉思著,扶蘇今日宴會明顯帶著十分強烈的目的性的。 從一開始的敲打,到後麵提出在關東挑選幾地行特區製,再到現在,提出要改變現有的製度。 明顯是有備而來。 隻是…… 扶蘇意欲如何改? 政治體製的改變,可不是一件小事,動輒會危及國本,甚至會動搖天下安定。 蒙恬出列道:“陛下,意欲做出怎樣的調整和改變?” 扶蘇笑了笑,平靜道:“將郡縣製跟分封製做一個折中,擇其優,棄其糟粕,以定大秦天下。” 聞言。 百官目光微異。 當年參與過郡縣分封製討論的老臣,此刻也一下被拉回到了過去,又重臨了當年眾口爭辯的場景。 分封製有何益處? 按王綰老丞相的說法,分封,以地理遠近定封國大小,王者分封,地愈近而封國愈大,地愈遠而封國愈小,故海上之地有十裡諸侯。 皇帝領趙魏韓三地,是為帝畿,燕齊楚三地,則為分封諸侯,一旦有事,便可就近靖亂。 所以分封的真正益處,是因時因地而施治也,是以更好的彌合天下,天下九州,情勢風習各異,難為一統之治,以分封,則能因地而推治。 不過隨著六地的叛亂被鎮壓,關東已掀不起風浪,所謂的彌合天下,如今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故真正的好處就一個,省卻治民之勞,同時附帶一些所謂的因地而推治。 至於郡縣的優勢,同樣一目了然。 自孝公以下之歷代秦王,雖時有王族子弟或重臣領於一方,然皆以國府郡縣官吏施治,王族子弟與重臣之效用俱在鎮撫,以利推行法治。 此等領治,賦稅皆上繳國府,領治之地更無私兵私官,而這就是郡縣一治之特例也。 扶蘇如今舊事重提,明顯是對兩者都有不滿,分封是絕不可能的,隻是郡縣眼下,朝堂治理多有不便。 若是聯想到前麵扶蘇所說的特區,蒙恬等人也是一下回過味來,陛下想要的是給予地方一地的自治權,讓地方能因地而施治,同樣又要保證郡縣製的特質。 即領治內的賦稅皆上繳國府,領治之地更無私兵私官,言而總之,地方能代行國政。 減少中途政令的傳遞不暢。 保證天下穩定。 隻是……天下當真能有如此一舉兩得的製度? 眾人心中生疑。 這時。 扶蘇笑著道:“朕也隻是有一些粗淺的想法,並不怎麼成熟,不過諸位大臣下去,卻是可以替朕多思考思考。” “朕的想法很簡單。” “既然鹹陽不能移,那就移動一移朝堂,將朝堂從鹹陽,移至邯鄲,移至壽春,移至大梁等地。” “大朝廷既然移不動,那就移小朝廷,過去天下劃分為九州,如今大秦是四十二郡,七百多個縣,那能否在這些郡縣中劃分出十來個大州。” “將部分朝廷官員,用以直接管轄下屬的郡縣,不過若繼續以三公九卿這般朝堂製度下移,卻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了。” “也略顯大而無當。” “而朕當初初涉政事時,曾主導過一場‘官山海’的改革,其中朕記得很清楚,為了防止那些商賈再暗中做破壞,有意製造混亂,莫去證據,故特令讓商賈將自身的職能全部登記入朝堂。” “若有事,負責相關職能的商賈必須負責,朕想來,此法可否用在大秦的體質上。” “將職能細分,再總計。” “而朝堂主官,主司其中一司的全部,並從官署中安排一名佐官去地方州負責相應的政事。” “州下郡縣,同樣有此官職。” “如此,一司出事,也不至於累及其他官司,地方也能始終保持穩定,若是地方有事,也可直接上報州治,由州治直接下令處理。” “而後上報朝堂。” “畢竟州治官員,本就是朝堂官員的一員,自有如此便宜職權。” “同時。” 扶蘇神色微凝。 遲疑了一下後,又繼續道:“朝堂的三公九卿依舊保留,職權範圍則進一步細化,相較於下麵的官署,三公九卿則能下司幾個大官署,職權並不在有具體限製。” “且對其他官署有協調作用。” 說完。 扶蘇笑嗬嗬道:“這隻是朕的一些粗淺想法,並不怎麼成熟,還需要再三的推敲,愛卿也可去幫朕想想,能否有更好的辦法。” 聽著扶蘇的話,百官隻感覺心臟被狠狠抓了一下,有點難以呼吸,如今扶蘇話語結束,這才能呼吸幾口。 隻是腦海回想的都是扶蘇的話。 扶蘇在收權! 雖然扶蘇字裡行間說的都是在放權,朝堂放棄一些控製權,實則放棄的那些根本無足輕重。 一旦真按扶蘇所說,丞相的職權,無疑會大為縮水,因為本屬於丞相的職權會被分走部分,其他九卿的職權增加了。 看似職權範圍不再受限,那也意味著過去的九卿職權,也要重新劃分,誰分的多,誰分得少,就要看臣子自己暗自博弈了。 九卿的排序也將大變。 最終暗中的爭鬥也會更加嚴峻,甚至是殘酷。 至於地方則極大收權。 過去地方的治理權,其實是很寬鬆的,不然項梁、魏咎、張良等六國餘孽如何能一直藏匿?甚至為地方官員的座上客。 但‘朝堂’下移,設立州治,郡縣的自治權可就要大幅縮減了,一切都在朝堂的眼皮子底下。 安敢在惹事生非? 此外。 職權的細分,職能的具化,在朝堂跟州郡縣都有體現,那也意味著過去郡守、縣令、縣長,一言堂的時代結束了。 地方治理變成了雙重領導。 既要受到地方主官的領導,還要受到直屬上司的領導,對於地方的權勢可謂是極大的收緊。 更徹底的集權中央。 所謂州治,就是朝堂在地方的分身,代朝堂管理地方,無諸侯之實,卻兼具了諸侯之職能。 一念至此。 百官神色極其復雜。 扶蘇這那是沒有考慮周全啊,分明是早就考慮好了,如今隻不過是找個借口向他們說出來罷了。 出於私心。 他們大多數人是不希望朝堂大動的,一旦朝堂大動,誰也不知,最終會變成何樣,誰也不知最終自己會不會被陛下拋棄。 變數太多太大了。 但現在他們不支持又能如何? 如今的扶蘇,早已不是當初了,在天下威望極高,尤其是在關中,而之前又通過事務府,培養了不少的官員,天下不知多少官吏,從扶蘇推行的‘士官轉職’中獲益。 關東動亂的五年。 關東不知多少黔首,通過斬獲軍功繼而進入到了軍官學院,繼而在地方獲得了官職。 這些人都是站在扶蘇身後的。 唯一讓他們安心的事,扶蘇並沒有想著直接上馬,隻是提前說了出來,而這明顯是放了一個臺階,讓他們去下,讓他們去同意。 所謂的下去思索,便是扶蘇給的要價機會,這不是給的一種體麵的下場,若是當真有人反對。 殿外的繚可、華寄可不是擺設。 扶蘇這是吃定了他們,根本就不是商量,而是通知,他們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沒得選擇! 百官神色復雜的看著扶蘇,心中暗嘆不已,現在的扶蘇,在沉寂了幾年之後,再度亮出了獠牙。 這一亮,就勢在動朝堂製度。 扶蘇端坐其上。 神色清冷的注視著下方百官。 他沒有再說話,現在需要百官好好消化一下自己前麵說的話。 他相信。 百官能理解自己的難處跟擔憂。 殿下。 蒙恬垂首。 讓人看不清情緒變化,始終是一副泰山崩於前,而喜怒不形於色的模樣。 一旁的馮去疾臉色變了又變,最終沉沉的嘆息一聲,眼中難掩愁思跟凝重。 張蒼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事不關己模樣,他可不想摻和進去,若是讓人以為這是自己給扶蘇提的建議,隻怕自己又要白遭不少的針對。 而且…… 他剛才深思了一下,不得不承認,扶蘇的做法是極對的,極大的提高了中央集權,還削弱了相權,更要緊的是,避免了分封製下私兵私官的存在,真正做到了集權中央。 雖然州治會分走一些權利。 但相較過往的治理製度,集權程度明顯有了極大的提升,也能更便利的控製天下、安定天下。 不過…… 他可是記得清楚。 扶蘇前麵說的那麼板正,是想要改革天下製度,又豈會隻局限於此?隻怕這隻是一個開始。 而這背後多半又是哪位嵇夫子在暗中謀劃。 對於嵇恒的想法,他拿捏不透,也猜不到,至於大秦製度最終會變成怎樣,他也猜不到。 但他知道一點。 嵇恒但凡出手,從未失手過。 算無遺策。 九卿排名稍次的官員,目光微動,扶蘇雖口頭上說著會保留三公九卿,實則今後隻是保留了個空名。 真正的職權都會大變。 從某種程度來講,他們的職權是提升的,從過去一些相較不那麼重要的職權,漸漸獲得了重要的權勢。 而且…… 如果真按陛下所說,他們各自下署的官署在地方同樣有設立,他們整體的權勢是得到了極大加強。 過去朝堂三公九卿看似高於其他朝臣,實則並不是這樣,眾所周知,九卿的數量並不是九個。 隻是其中九個最值得注意。 像是管理京師治安的中尉,管理列侯事務的主爵中尉,管理宮室修建的將作少府,治理京師地區的內史等等,都是同屬九卿之列。 要是真對職權做細分另擇,三公九卿恐真就要淩駕在其他官員之上了。 殿內百官心思不一。 有贊成的,有欣喜的,也有不滿的,有不露神色,也有眉頭緊鎖的。 最終。 所有的情緒都化為了一句話。 陛下英明! 見狀,扶蘇滿意的點點頭,道:“既然諸卿對朕的建議都認可,那接下來具體的情況,就交由諸位愛卿去規劃了。” “諾。”百官應聲。 扶蘇點點頭,走下了高臺,向著殿外走去,百官垂首,恭送,隻是在臨要走出大殿時,扶蘇停下了腳步。 他沒有回頭。 隻是似想到了什麼,自言自語道:“諸卿有沒有冒出這個想法,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就是朕提出的這些建議,最終讓大秦變成了晉國。” “地方的這些州治,成為了昔日的晉國六卿,朝堂的官職是有限的,而官員的任期是終身的。” “地方官員沒空缺晉升,久治一地,最終這一地,成為了某些官員的私地,就跟昔日趙魏韓三家一樣,如此說來,先祖的托夢,未嘗不是在警告扶蘇啊。” “警告大秦有朝一日會變成過去的晉國啊!” “朕覺得諸卿下去,也當為朕多想想,如何讓大秦日後不重蹈晉國的覆轍,還有……” “這世官的終身製,或許也該改改了。” 說完。 扶蘇大步離開了。 隻留下心有餘悸的百官,等扶蘇徹底不見眼前,這才敢抬起頭,眼中滿是焦慮跟不安。 這一次大宴。 實在讓人膽顫心驚。 也讓人不由頭皮發麻,扶蘇亮出的獠牙,讓他們感到很是窒息,扶蘇這是在挾天下之勢,逼迫他們放手。 讓權! 從而保障大秦江山安穩。 隻是就這麼交權,他們又如何能甘心?又怎麼可能情願?百官離開了,帶著十分嚴肅的神色。 與此同時。 扶蘇再度宣布。 將在又一個三日後,召見平定關東的功臣。 自此。 鹹陽城中的硝煙氣息漸漸高漲,所有人都能感到一股嚴肅跟沉重,關中跟關東似產生了較大的分野。 不過知情的人都知曉。 不是關東跟關中有了分野,而是陛下在借關東跟關中各自之手,在互相敲打對方,逼迫兩方作出讓步。 繼而收權!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