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大梥卷的後記(1 / 1)

沒有人追,前店的兩個女店員聽到聲音,也沒有攔。   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知道肯定是因為山崎的武功很強。   等山崎走了,立刻關上店門,到後麵匯合。   “老板娘,現在怎麼辦?”   “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   老板娘感嘆,“沒辦法,山崎的實力已經到超品了。”   “什麼!”   “這怎麼可能!”   “山崎不是資質差嗎?怎麼可能那麼厲害!”   “莫非以前是裝的?”   “也隻能這麼解釋了,總之情報有誤,所有行動取消,接下來來我會傳消息給上麵,具體怎麼辦,等通知!”   “是!”   ……   山崎不明白誰在針對他,隻能猜測是皇帝那邊,打算綁架顏詩語要挾他,因為楊築才來過嘛。   不過不好斷定,因為有可能是其他人趁這機會下手。   朝廷的事情波譎雲詭,什麼都有可能。   更何況,還有可能是江湖人在搞事。   所以乾脆不查了,早點離開就是。   原本最不想離開的顏詩語,經此一事也妥協了,畢竟還是小命重要。   ……   山崎這邊離開,惍人那邊的使臣到達臨洝府,要求結為同盟,同時把淮水一代的地盤讓給大梥。   大梥一拍即合,但內部卻並不滿足,要求大惍把其他領土都還來。   惍人當沒聽到,要求大梥出物資。   大梥也隻當沒有聽到,繼續談地盤。   雙方扯皮好久,最終也沒有談成。   隻是確定要結盟,至於怎麼抗擊大沅,還沒有章法。   而大沅卻沒有急著進攻,直到後來才知道,四代沅帝又被聖火教的人行刺了。   由於太子年齡還小,大沅帝國目前由皇太後監國,等待皇族大會。   ……   由於大沅帝國疆域超過十萬裡,這一等,足足等了三年,皇族才聚齊,皇族大會才舉行。   皇族越過太子,推選出第五代大沅皇帝。   第五代沅帝登基之後,立刻實行懷柔之策。   以金銀珠寶,爵位土地,拉攏了許多反抗勢力和人士。   其中就有西域刺客,因為不是第五代沅帝與第三代沅帝不是一支,而他與第四代沅帝是兄弟。   於是為了替兄弟報仇,收編了西域刺客,讓他們去乾掉藏在暗處的聖火教。   這讓第二第三代沅帝的人不滿,他就安撫他們,梳理大沅帝國領土。   雖然對大惍與大梥虎視眈眈,但也沒有急著進攻,反而拿著肥美的土地,吊著饑餓的將領們。   ……   五年後,沅人突然行動,一舉攻破了大惍的都城。   大梥目瞪口呆,不是因為沅人這麼快就勝了,是因為沅人把惍人屠了。   沅人根本不在乎什麼奴隸和人口,逮到就殺,殺光了,殺得沒人了,土地就是他們的了。   大梥嚇得連忙開會,皇帝下旨讓各大書院出力。   權貴世家也紛紛出錢出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沒別的,就是被沅人的作風嚇到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大梥的儒家,遇上大沅的兵家,怎麼勝?   但出乎意料,沅人沒有繼續進攻,而是懷柔。   兵家用了儒家的策略,這讓大梥怎麼抵擋?   朝堂上下,許多人都暗中投靠。   而孟玲通知楊築,經魔門證實,邪門已經投靠了沅人,把大梥的戰略都告訴了沅帝。   也就是沅人皇族的內力不足,嘯天狼音殺,無法打敗大梥的一眾高手。   所以沅帝沒有強攻,隻是到處布子。   朝廷要是能夠管得住權貴世家,大梥還有的救,要是管不住的話,任由他們投靠沅人,那大梥就死定了。   楊築聽得垂頭喪氣,因為根本管不了。   ……   五年後,大沅才開始南下。   許多權貴世家投敵,反過來牽製其他人。   說好的刺殺,雖然不斷進行,但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五年來,大沅帝國到處找高手,甚至遠攻海外瀛洲,占領了那邊,帶回了那邊的刺客。   以西域刺客,西域佛門,中原邪門,瀛洲刺客為輔助,大沅將領帶著訓練有素的防刺殺精兵,擋住了大多數刺殺。   大沅也沒有讓皇族上陣,僅僅是一般戰士,就把大梥的一般兵打得丟盔棄甲。   因為百姓轉成的兵,訓練隻是應付差事,根本無心打戰。   就像山崎說的,大家看不到戰勝以後的好處。   戰勝了大沅,又怎麼樣?仍然給權貴世家盤剝。   而權貴世家根本拿不出土地來獎賞士兵,他們有太多的子弟需要供養,田地出產自己都不夠分,又如何能分給百姓?   相反,大沅帝國說的很好,隻要十稅一。   因為大沅帝國有超過十萬裡廣大的土地,貴族也習慣在北方草原生活,將來安排在中原的貴族不會多。   以後不好說,但百年之內肯定都不會改變賦稅。   當然,百姓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所以能跑的都跑了。   隻不過很多受累於保甲,最後都沒能跑掉。   隨著大沅帝國南下,不得不成為大沅帝國的百姓,而不同意的都死了。   許多沅人根本聽不懂梥話,當真是一言不合就開殺,然後殺得盈城盈野,血流成河。   百姓隻能沉默,使用在大梥治下學會的吃苦耐勞的精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繼續在大沅治下混日子。   短短一年,大沅帝國就打到了南部的海邊。   隻不過大梥皇族,書院和不願意投降的權貴世家,帶著許多人鉆進了西南的群山。   大沅帝國的鐵騎在復雜的地形上施展不開,大沅帝國的高端武力又欠缺,隻能看著大梥殘餘在裡麵茍延殘喘。   當然,大梥那邊是另一種說法,是避其鋒芒,保全實力,也好將來東山再起。   至於什麼時候再起,那是讀書人的事情,大字不識一個的沅人不必知道。   ……   好,大梥卷就這樣了,接下來是大溏。   總而言之,大梥是讀書人的天下,主角要麼選擇當個書生,要麼隻能避世。   而主角性格外柔內剛,特立獨行,根本不在乎名利,也不會去為名利而攀附。   所以寫著寫著就這樣了,當個遊離於朝廷之外的人,不是儒的儒。   有限的庇護幾百萬百姓,敢言直諫,尊循正統,甚至不惜聲明的逼宮,讓皇帝下旨減稅。   至於戰爭,大梥的人口明明遠遠大於汐浹人,大於潦人,大於惍人,也大於沅人。   為什麼打不過?隻能說沒有民心,缺乏眾誌成城的凝聚力。   除非當皇帝,殺遍群臣,否則打不贏。   而如果主角那樣做,一開始做,大梥皇族,權貴世家就會投降大沅,然後來為皇帝報仇。   主角雖然能夠一時困守一地,但最後還是會被磨死,還是打不贏。   隻有離開,才是唯一的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