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之間,李玨就在楊總兵這裡做了兩個多月的小卒了。 在這期間,李玨並沒有親自打過一場仗。 原因是隻要有軍情,不是李自成不允許他去,就是郝搖旗他們沖在前麵,讓他沒有機會拔刀。 對自己成了看客這件事,李玨也很無奈,常常看著那把佩刀發愣,心說這玩意在自己手裡算是廢了。 李玨知道他們這是在保護自己,怕自己被那些進入甘肅地界的賊寇、或者是土匪殺死。 沒什麼事情的時候,李玨就帶著郝搖旗他們去軍田那裡看看,看看那些他帶來的流民生活的怎麼樣。 看過幾次後,李玨便覺得他們活下來已經是沒問題了。但要想要活的好一些,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 李玨知道,這不是他一個人、也不是現在就能改變的事情。 原先在軍戶手裡的軍田,現在都在邊將,還有一些大戶人家手裡。 他們任意驅使邊軍士卒給他們耕作,然後給邊軍士卒一點報酬。 現在,他們有了從陜西逃難過來的這些人,便覺得給他們一口吃的就行了,報酬這種事就不要想了。 所以,李玨帶來的這些人,可以活下去,但活的不太好。 但他們已經很滿意了,每次見到李玨,他們在很遠的地方就會跪下來,恭迎李玨。 最後,李玨就很少去看他們了。 還有李玨從流民當中挑選出來的那六百多人,他們一直是李玨的心病。 這些人也被分散在軍田裡了,李玨一直擔心他們不肯安心,會跑去做賊寇。 特別是陜西賊寇進入甘肅以後,李玨就讓人一直看著他們,防備他們去從賊。 其實,李玨一直想讓這些人再次從軍。可這些人要麼就是從邊軍那裡逃出來的,要麼就是被裁撤的驛卒,已經對投身軍伍失去了興趣。 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時至今日,大明朝還欠著他們的俸祿糧米。 所以,讓他們再次投軍已經是不可能了,他們寧願做流民,也不肯再次做大明的小卒子。 對此,李玨一點辦法也沒有。 有時候,李玨會覺得李自成的覺悟還挺高的。大明朝也欠李自成的俸祿啊,可人家李自成除了埋怨幾聲,這不轉頭又做了邊軍嗎? 李傳勛卻說,“這是在一棵樹上吊死。” 這話提醒了李玨,他覺得最後誰在樹上吊死,此時還不好說。 到底是欠錢的那個,還是被欠錢的那個,真的不好說。 大明朝也欠“李玨”的俸祿,也欠李傳勛的俸祿,還欠劉佳良、郝搖旗等許多許多人的俸祿。 李玨覺得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這債主多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最後,這個人,或者是這個國家,會被債主捶死。 每次想到這裡,李玨就會嘆息一聲,心說自己也是債主啊! 這大明朝也欠我的俸祿啊。 現在,做為名義上的親兵,李玨已經不擔心俸祿不能發放的事情了。 但邊軍中的大部分人,也就是做不成親兵的那些人,卻幾乎都領不到全額俸祿。 所以,這些人會去種田,會去做小買賣,會去做幫工,還會把衣甲當了,換幾個錢花花。 有的就更過分了,他們會讓妻女去做不恥之事,就是為了換取幾個錢。 不做邊軍不知道這些事情,做了邊軍以後,李玨的心態便崩了。 這邊,李玨的心態幾乎崩了。那邊,李自成卻乾的風生水起,要多順手有多順手。 李玨等人來到甘肅後沒多久,李自成就又升官了,做了總旗。 他升官後,原先小旗的位置,楊總兵就給了李玨。 但還是李玨手下的人多,李自成管著五十個人,李玨手下有六十多人。 人多就有人多的麻煩,楊總兵隻給十個人的俸祿,李玨自己卻要養五十多個人。 對此,李玨卻毫無怨言。 但郝搖旗很不願意,總覺得這件事不對頭。 於是,他就問李玨,“拿我們自己的錢,養著我們自己,卻要為楊總兵出力,合適嗎?” 李玨想也沒想就告訴他,“合適,很合適”。 不這樣又能咋樣?帶著這五十多人直接去肅寧嗎? 肯定不行。楊總督的事情還沒了結,自己也就不能離開這裡。 帶著這五十多人去做賊寇嗎? 這大明已經夠亂的了,自己就不要添亂了。 所以,茍在這裡就很好,至少現在茍在這裡就很好。 李玨問道:“沒錢了嗎?” 郝搖旗搖搖頭,“兩萬多兩銀子,哪能沒錢啊。我隻是怕坐吃山空而已。” 李玨想想也是,楊鶴的事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自己在這裡那要茍到什麼時候? 於是,李玨派人把李自成叫來,說是“下次有軍情的時候,叫我們一聲”。 李自成知道他這是在軍營裡呆膩了,想出去散散心,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親兵營裡一大怪,總旗跑著見小旗。 說的就是李自成這位總旗,去見小旗李玨的時候,都是跑著去的。 這處軍營裡還住著四位小旗,他們也和李玨一樣,都歸李自成管。 李自成這個樣子去見李玨,別人見了李玨,也都會恭恭敬敬的叫他一聲“李爺”。 軍營裡敢橫著走的,一般都被人稱作“爺”。 但李玨很低調,從來不橫著走不說,還不欺負人,待人也很和善,也願意幫助別人,重要的是,李玨有錢…… 可他還是被人叫做了“李爺”。 原先叫他李爺的,隻有李過和劉國龍。自從四位小旗帶頭叫李玨為李爺以後,軍營裡的人,不管是誰,見了李玨都會叫他一聲李爺。 隻是他們叫李爺的時候,口氣不同,有的是真心叫,有的則含有調侃的意思。 有一次楊總兵下軍營,看到幾位小旗圍著李玨李爺長李爺短的,覺得有些奇怪,就讓人去叫李玨,想問問他是怎麼回事。 結果,他眼睜睜的看著他手下那名校尉,跑到李玨麵前恭恭敬敬的說道:“李爺,大帥有請。” 楊總兵搖了搖頭,也沒有見李玨,而是直接走了。 也不怪楊總兵搖頭,現在他要想拉出一支正兒八經的隊伍來,那是很難很難的。 所以,隻要有事,特別是打仗的事情,楊總兵隻能派他的親兵出馬。 過於依賴親兵,也就不敢管的過細。不然,這些人會奓毛。 就這樣,李玨成了親兵營裡的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