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到煤礦(1 / 1)

早飯吃完了,大家一時都沒動身,吃多了,要休息一會。   “小逸做的菜好吃。”陳輝摸摸肚皮誇道,“那條大魚也由你做吧。”   見陳敏她們不解,陳輝解釋道:“嗬嗬,小逸在水裡一拳打暈了一條大鰱魚,還養在河水裡,起碼五斤重,他說中午吃了。”   “我做可以,姐做也行,白辣椒煮魚好吃,今天就煮大魚。大哥,你是劃船去街上?”陳逸問。   劃船去大樹灣街上,去是順流而下,劃船比較輕鬆,也快,半個小時就到,回來是逆流,雖說河水流得緩慢,那也是逆流而上,劃船費勁,隻比走七八公裡路回家稍快一點,水裡距離,大約是八公裡以上,河道是拐了個彎的,但劃船可抄近路。   “劃船吧,還是劃船方便點,回來也是空船。”陳輝想想說道,拉板車走路也不輕鬆。   這八十年代初,農村裡有板車的人家稀少,屬鳳毛麟角,但陳逸父親做到了,陳逸知道父親為了家,對自己很勤儉,大多數時間都是穿工作服,可對家人極好,工資除了飯錢,都交給了母親,省下的飯錢,還給弟弟妹妹買了零食,不空手回家。   “我馬上就去煤礦,把十一隻甲魚賣給他們,不全要,以後就不再賣給他們,再把黑魚也帶幾條,這東西比青魚好,要賣八角一斤,大哥,不跟人講價。”陳逸說道。   陳輝點頭。   “今天賣煤礦,我明天去金礦,這幾天把在大樹港區的四個礦都走一遍,與他們定下後會之期,然後就去縣裡,等以後河裡的東西都能捕撈了,再把生意做到外麵去,清水市、江中市都是目標。嗬嗬,我們的生意基本上是獨門生意,不怕人搶。”陳逸繼續說,把自己想法告訴兄弟姐妹,讓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用猜自己的想法,陳逸知道,自己的表現越好,哥姐弟妹就會越顧忌自己的想法,這卻不是自己要的,自己隻當參謀、當做事的人,不當家。   陳逸的話聽得大家眼睛發亮,心裡有了個概念,就是家裡會有錢。小丫頭不大明白陳逸的話,但不妨礙她小心思知道二哥說的是好事。   “行,小逸,就照你說的做,有多的魚,我負責到街上賣。”陳輝表態。   “哥,你去糧站買桶清油回來,小逸做菜,放的油比我多。”陳敏也笑道。   “所以,二哥做的菜好吃。”陳欣也笑道。   笑聲又響起。   想了想,陳逸覺得叮囑大家一句為好:“大哥,姐,小欣,小成,還有小玫,我們賣魚掙錢的事情,隻我們自家六人知道就好,就是叔問,也隻說賣了幾塊錢,財不露白,怕別人得紅眼病,人情往來,還是姐去做,我和大哥賣東西收的錢,都交給姐,由姐當家,姐你自己寫個帳,好心裡有數。”   陳敏馬上點頭。   見陳敏先點頭,陳輝也立即點頭。   陳欣撇嘴道:“我才不會對人說。”   陳成忙說“我也是。”   小丫頭聽得懵懵懂懂,跟著陳成說“我也是”,聽得大家都笑,這瞞人的事,本身也有趣。   除了陳成帶小妹,就都忙起來。   陳逸騎的自行車,是父親買的載重自行車,車架兩邊做了掛架,可馱兩麻袋煤回家,現在,這掛架用來放水桶,裡麵裝的甲魚,車後架上的木桶裝的是黑魚,七條兩斤多重的黑魚,在真正的廚師手裡是珍品。   陳逸不怕水桶裡的水濺到身上,現在的自己沒上世驕氣,農家子弟是能吃苦耐勞的。   “走了。”陳逸放下自行車支架,跨上自行車。   “二哥,早點回來呀。”小丫頭牽著陳逸衣角,仰頭要求,在她記憶裡,二哥是對自己最耐心的,最願意跟自己說話的,自己會數數,會寫字,也是二哥教的。   “好。小玫,二哥賣了甲魚,到供銷社給你買零食。”陳逸溺愛道,所有大哥哥都這樣,對小弟弟小妹妹特好。周家坪供銷分社在石橋大隊,順路。   “好啊!”小丫頭晶亮的眼睛一下笑成月芽。   陳逸的心軟了,小妹比上世的兒子小時候更可愛。   告別家人,陳逸出發了。   將今世陳逸的記憶完全繼承了,陳逸對之前身體的主人想什麼做過什麼全清楚,這種不同於回歸自身的穿越重生,開始時是會有些恍惚,但陳逸覺得自己已完全適應了現在生活,這麼快適應,一是靈魂完美的融合,二是兄弟姐妹們都值得愛。   騎車出門,上了公路,這條路太熟悉不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早上,自己先送大妹陳欣到在石橋大隊的公社中學讀書,這樣,陳欣就隻需下午走路回家,要走六七裡路,讀書辛苦。送了陳欣,自己就去區中上學,風雨無阻。   從家的路口到小河上的公路橋是三百三十來米,往前走四百二十來米是三岔路口,207省道在306省道的這裡開始,沿306省道往前走到大樹港街道,往左拐沿207省道往前走就是去公社中學,去西村煤礦。   207省道沒靠山修路,那樣彎路太多,從公路上望這片平坦田野,確實很大,是山區地貌中少有的良田沃土,這都屬於大條山脈的地域,它的支脈圈出了各種形狀的山村和平壩,從小河口順小河往裡進十來公裡,這條村水都是比較開闊的,兩邊小山村挺多,煤礦就在八裡村裡,從村名就知道這村有八裡長。   這一帶旱澇保收,農家家家有吃不完的飯。   陳逸感覺現在騎車,真的是太不費力了,公路翻過某個小山頭時,騎上那坡也如履平地,這就是身體進化了的好處,全身是勁。   經過三個大隊,陳逸左拐進了八裡村的縣道,這條縣道是煤礦的配套公路,所有開采出來的煤炭都從這條路外運,砂石路麵與省道一樣寬,養護得很好。   從家裡到西村煤礦,距離是八九公裡。從207省道到西村煤礦,有三公裡多。   前麵就是煤礦,路邊的磚房多了起來,依托煤礦,八裡村農民的房子比其它大隊的好,偏房都是蓋的青瓦。   拐個一道彎,煤礦大片的房子出現,那棟棟紅磚三層樓房是職工宿舍,當年,父親就居在其中一棟樓裡。井口還在裡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外麵是生活區,是外人可以隨時出入的地方。   熟悉。礦部小樓,修理廠,銷售部,食堂,商店和澡堂,停車場,煤場,地磅房,陳逸區分得清楚。所有房子都是紅磚,這是煤礦有煤,用煤燒的粘土磚,燒出來的成品磚就是紅色。   陳逸順著公路進入了煤礦的地盤,公路成了砼路,路兩邊的支路很多,大多也是砼路麵,見到的人也越來越多,陳逸認為這是一座有活力的煤礦,隻要煤貯量足夠,資源不枯竭,這座煤礦就能繁榮下去。   陳逸騎車徑直前往食堂,食堂之所以修得大,是它還具有大會堂和放電影的功能。   食堂側麵的一溜平房是行政科,行政科直管食堂。   從平房後麵過去,就是礦部小樓。   這個時候已過八點,行政科辦公室的門都開著,煤礦實行的是兩班倒作業製,因為礦工上下班太費時間,但下井工休息的時間也長,工人沒意見。   陳逸聽父親說過,行政科的副科長兼食堂主任,不知現在是否仍如此。   看看食堂大門和端頭的大門小門,陳逸覺得必須找有購買物質決定權的有關領導,去食堂找工人打聽消息,會顯得自己沒見識,即使打聽,也應開口問誰是科長主任。   把自行車停在距平房不遠的水泥地麵的陰影裡,支好鎖上,陳逸走向平房,看看哪間房裡人少,隻有一個的,自己就找他說話。   陳逸也沒進走廊,在外麵地坪上一走,見左邊第三、四、五個房間都隻有一人一桌,就準備進第三個房間,估計這人是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