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碼農入門不容易(1 / 1)

【近日,病毒引起的病例數量激增。專家稱:由於該病毒的感染潛伏期長的特點,可能引發大規模傳播……專家建議,為控製疫情規模,建議封城】   在小群裡看到這個消息後,周浩然嗤之以鼻:“這不是顯然標題黨嗎,純屬危言聳聽”   由於小群裡都是些高中同學,彼此之間非常熟悉,說話也就無所顧忌,大家七嘴八舌諷刺了所謂“專家”幾句,直至陳子仁回到寢室,周浩然才驚覺已經淩晨三點。   然而,“病毒”掀起的風浪遠比所有人想象的要大。   第二天中午,周浩然起床拿起手機的三分鐘內,就發現:不止是各類校友群,遊戲群,就連各類半官方甚至官方的群也開始轉載相關消息,時而有些許標題黨混跡其中,整個事件混亂不堪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幾天的新聞裡,肯定沒有任何一條的熱度能蓋過了。   昨天還在對這一新聞冷嘲熱諷的小群眾人,此刻也少了些許底氣,冷了下來。好在整整一夜已經過去,避免了“打臉”的尷尬情形。   看著鋪天蓋地的新聞,此時的周浩然不可能意識到這場將會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疫情會對所有人的生活造成何種影響,沒有任何人能夠意識到。   他隻知道,昨晚因為打遊戲而懈怠了太久,今天必須奮發圖強。   從計算機基礎知識學起。   有人說,計算機這一行業,主要看邏輯能力和信息檢索能力。   前者主要看天賦,後者主要看習慣。   而習慣,又恰好也是一種天賦。   從這一角度來講,周浩然算是天選的程序員,很有相關的天賦——他既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早年間的網上沖浪經歷又讓他養成了信息檢索的習慣。   他隨便檢索了一波,便大致了解了從高到低,各個層次水平程序員的學習路線。   很多程序員對代碼邏輯的認知停留在表麵,以“語言”來將程序員分類,並以對語言的精通程度衡量程序員的水平。這種便是較低的層次,代表了較低的眼界。   而層次稍高一些的,則會更多地了解語言特性的底層邏輯,並向硬件層麵擴展。   總體而言,層次越高的程序員,會越知曉底層的邏輯與架構,而非浮於語言層麵。   這也是大多數學習路線的明顯弊端。   但這也是難免的,畢竟這些培訓機構的廣告無處不在,而它們針對的人群,不可能是具備太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者。   好在周浩然還是在互聯網的犄角旮旯裡找到了金子:除了一些優質的在線課程之外,他了解到對技術速成幫助最大的,無疑是從項目著手。   但他此時幾乎是零基礎,不禁有些捉襟見肘。   更尷尬的是,受製於英語水平,那些好評如潮的國外優質在線課程,對周浩然而言也並不好啃——他的英語勉強應付兩句日常對話還好說,真要看純英文的視頻,基本得靠翻譯軟件了,而涉及到專業詞匯的地方,翻譯軟件也會抓瞎。   除了這些之外,倒還有一個能夠速成的路線。   找到身邊的大神,尋求幫助。   哪怕是跪舔,隻要有大神指點一二,都能在入門初期節省大量的時間。   但周浩然來到清林大學不過半年,稍微熟悉的無非是三個室友。最能被稱為大神的陳子仁卻去搞了純物理,完全幫不上忙。   就當他打算硬著頭皮開始看cs231n(國外課程)時,卻收到了王文琛的郵件。   【浩然,很高興看到你對我們課題組的研究方向這麼感興趣,一般情況下我會要求同學發簡歷過來,但你是大一的同學,我覺得可以直接進組跟著師兄學習一下。這是我的聯係方式:xxxxx,xxxxx】   這倒是完全在他意料之外。   一夜過去後,周浩然已經清醒了不少,早已沒了昨日“先拿圖靈、再取諾獎”的自信,對於王文琛,也已經沒做多大指望,即便認為王文琛仍有概率同意,他也沒想到郵件能回得這麼快。   “難道大一進組是個捷徑?”   眾所周知,本科階段,主打的就是一個信息差。   尤其是清林大學這種,不知多少人在大二大三時擠破頭想要進組,要麼是為了推薦信,要麼是為了保研名額,更有些強者,能在大二大三就發出頂刊頂會,一區sci甚至Science、Nature這種頂尖期刊,隨後便能在申請季爆殺所有人。   如果這幫人知道了有導師會對大一學生放低門檻這種說法,可想而知會“卷”出一個什麼新高度。   “仁神仁神!我去,我發現這大一進組還真有點說法啊”周浩然一邊添加王文琛的聯係方式,一邊對著空氣喊著。   ——他站起身,發現陳子仁和陳雲軒均不在床上。起床時周浩然誤以為這二人還在睡覺,此刻才發現,寢室裡哪裡還有第二個人。   “我以為今天已經天下無敵了,沒想到居然有人比我還勇猛”他喃喃道。   王文琛的回復讓形勢明朗了不少,至少他不必再糾結到底搞物理還是計算機了。   但這樣一來,他懈怠的機會也就不多了——恐怕真就是“研究生哪有什麼假期”了   王文琛將周浩然拉入大組群。   科研機構的“課題組”是個玄妙的概念。一個復雜的課題組內,可以有多位“大老板”再加多位“小老板”,彼此之間的從屬關係往往說不清楚。   而研究生扮演牛馬的角色,一般來講會直接聽命於其中一兩個老板,不過也有特殊情況下會直接聽命於“大老板”的   當然,具體把導師稱為“老板”還是“大老板”亦或是直接稱為“老師”,全憑課題組的風格而定。   進群之前,周浩然本以為一個組最多也就五六個學生了吧——畢竟他在論壇上也是看過相關話題,對這種研究機構的分組也算是略有了解的   進群之後,他才發現貴係竟能有人數如此眾多的一個組。群成員裡往下滑了兩下還沒到底,再一看群成員人數,已經破了百。   哦對了,“貴係”是計算機係的別稱,這也是他從論壇上學來的黑話。   其背後的含義是:計算機係出來的牛馬身價都比較“貴”,所以叫貴係。   通過群成員的備注,他大致了解到了組內的人員構成:   最頂層,是一個名叫朱士成的老師——這讓他略感意外,他本以為王文琛這樣的名氣,怎麼也應該是組裡的一把手。隨後想到在高校內,恐怕有些事情還是得論資排輩。   往下一層,便是王文琛,故而他可以稱得上是“不大不小的中老板”。   在幾個“不大不小的中老板”之中,他還看到了“鄧飛”這個名字。隱約能夠想起另一個室友孫鵬提到過。   他在群成員裡漫無目的地翻著,很快發現原來這所謂的“百人大組”中,人員並非全是老板或研究生,而是還包含了科研助理,以及外聘的研究人員等。   另外,他還在群裡看到了楊嘉文的名字。   本以為微積分課結束之後不會再見到這個助教,沒想到兜兜轉轉,在貴係課題組又碰上了。   周浩然剛想順手加個好友,但轉念一想,如果這小姑娘又纏著自己加什麼書法協會的話,也夠令人頭疼的。   不對,什麼小姑娘,人家是學姐,大自己三屆。   繼續向下翻著,周浩然看到一個令人暗自叫苦的名字。   “這尼瑪,吳巍這個山炮怎麼也在……”   好在課題組裡老板不少,學生更多,恐怕五個辦公室都裝不下。自己也未必就會跟吳巍打交道。   很快,課題組成員的賬號信息被周浩然看了個遍。他打開好友列表,找到孫鵬:   【孫神,你上次提到鄧飛這個老師,他上的是啥課來著?】   孫鵬很快回應:   【數據結構啊,選的人很多的。】   “臥槽?”周浩然暗自驚呼。   數據結構,講述的是數據的結構。   開個玩笑,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課程,它主要講述了如何組織和管理數據以便有效地進行存儲和處理。這門課程涵蓋了各種數據類型和數據組織方式,包括數組、鏈表、樹、圖等。學習數據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處理數據,提高程序的效率和性能。這門課程也是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對於編程和算法設計有重要的作用。   許多人將數據結構作為計算機科學入門的一門課程,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周浩然:【媽的,沒想到真正的編程大佬居然是你小子啊】   此前周浩然渾渾噩噩的,竟沒有注意到孫鵬早已選修了數據結構這門課。故而當他在腦海裡搜索誰是計算機方麵的大佬時,偏偏漏算了孫鵬。   孫鵬:【大佬個der喲,碼農,碼農罷了】   周浩然:【快快快,帶我入門,回頭圖靈獎有你一份功勞】   這話看似荒誕,其實倒並非戲言。有外掛在手的周浩然雖不敢說十拿九穩,但仍然認為自己十分有希望沖擊圖靈獎這種最高榮譽。而對於圖靈獎得主而言,前期的幫助反而是更加重要的。   孫鵬:【帶個球喲,我自己都是bugmaker,隻會寫bug的】   周浩然無可奈何,畢竟這種賣弱的話術一旦出來,就是無懈可擊的。   孫鵬:【放假還是有點無聊的,宿舍什麼情況】   周浩然:【你能想象嗎,仁神昨天開完班會去實驗室搞到三點鐘,今天一早又走了,估計是去自習。軒神更離譜,已經快一整天沒見他人了……】   孫鵬:【不是已經考完試了嗎?】   周浩然:【你到底懂不懂卷王?】   孫鵬:【卷王也沒有考試之後還卷的吧……】   孫鵬說的話其實有些道理。陳子仁這搞科研的也就罷了,陳雲軒一般就在刷績點,按理說考試結束了應該休息一段時間了,為什麼反而比平時更卷了?   不管了,先吃飯要緊。   剛走出宿舍門,周浩然恰好碰上剛回宿舍的陳子仁。   “這就回來了?”   “導師終於給我放假了,我受不了了……這還是看在我是本科生的份上,其他人還加班呢……仁神呢?”   “沒看見啊,不是跟你在一塊?”   “怎麼可能?我一直在實驗室裡”   “管他呢,我先吃飯去了……”   來到食堂,周浩然才直觀地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力。平日裡幾周都見不到一個戴口罩的人,此時此刻食堂裡卻有不少人已經戴上了口罩。   所有人都行色匆匆,在這種氛圍下,周浩然也不自主地緊張了起來,吃飯都比平時快了不少。   回到宿舍後,周浩然看見陳子仁站在空地上,很快意識到了不對勁。   隻見陳子仁神色嚴肅,手裡拿著不知名的藥物。   “這是什麼?”周浩然警覺地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陳子仁沒有回答,而是將藥品遞給了他。   “勞拉西泮片……這是什麼”   他將藥瓶反轉過來,在密密麻麻的小字中,一行紅字格外醒目:“警告:有成癮傾向”   周浩然不可置信地看向陳子仁,後者扭頭看向陳雲軒的桌麵。   “精神藥物?”周浩然問。   陳子仁點了點頭。   “陳雲軒……有抑鬱癥?”周浩然難以置信的問道。一旁的陳子仁不置可否。   近年來抑鬱癥這個詞是越來越常見了。不僅在學校的論壇裡,就連許多官方媒體也越來越多的報道抑鬱癥相關的案例。就最近兩個月來講,周浩然已經聽說過不下五起抑鬱癥相關的案例。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身邊,就在同一寢室,居然已經有人在與抑鬱癥進行著抗爭,而自己渾然不覺。   都說社會能把人變成鬼,但誰又能想到,在大學的校園裡,同一寢室,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已經可以達到如此地步。   冷靜了片刻,周浩然問道:“這種藥具體是乾嘛的?”   陳子仁:“我在網上查了,這種藥主要是治療焦慮緊張引起的失眠癥,網上寫了一大堆,沒怎麼看懂,但是感覺跟抑鬱癥差不多……”   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網上那些抑鬱癥的案例已經多到足以讓人對抑鬱癥有刻板印象。如果沒有外部乾預,這種心理疾病是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的   周浩然:“我們應該怎麼辦?上報輔導員?”   陳子仁:“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