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1)

夜間燈明 庸人俗事 1610 字 2024-03-17

給楊林的感覺,這位老人這些年的容貌和大概二十多年前初識時那般,仿佛看不到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精神反觀更勝從前。   楊林小的時候,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生活的各種物資還處於匱乏狀態,故楊林與村中幾個小夥伴為了填飽肚子,經常來寺廟附近豁豁一些和尚種的果蔬。   當然不是每次豁豁都能成功的,一次失敗,被寺裡的和尚給抓個正著,本要以嚴格的方式處罰楊林這夥小屁孩的。   幸得這位老人看到了,簡單與和尚們聊了幾句後,便把楊林這一夥人給保下來,並告知楊林幾個以後想吃紅薯地瓜之類的可以去找他,不過不能白吃,得幫他這老頭子乾點活才行。   當時而言,一年真沒幾天能吃得飽的,倘若簡單的乾點活就能吃上紅薯地瓜什麼的,對於小時候而言這簡直就是生活的夢想,故村中幾個小夥伴隔三差五就往這位老人家裡去,因此也逐漸熟悉起來。   如今想起那時在這裡所謂乾的活,各種零零散散的回憶交錯湧現,乾的無非是種紅薯,挖紅薯,找柴火,燒紅薯,吃紅薯,吃飽後拍拍灰塵回家。   不過話說回來,以當年的樣式能叫乾活嗎?更像是換一種方式指引村中孩子,防止孩子們誤入歧途,隻不過當時的楊林根本不能體會其用意。也或者是這位獨居老人單純的想給枯燥乏味的日子增添點活力罷了。   一轉眼多年過去了,隨著童年到青年到如今的中年,從需要外出讀書到工作到生活,後續能碰麵的時機越來越少了。   不過時常遇到疑惑不決的問題時,會趁著來寺廟上香的同時去拜訪請教這位老先生。這位老人總能指引楊林去尋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者解開楊林心中的疑惑,故這份不能用單純交情形容的交情一直延續著。   “陳老!”楊林疾步走了過去,略帶高興的邊走邊喊道,這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因為落寞到接近讓人崩潰的日子裡終於遇到能談心底話的人了。   “陳老您好!好久不見了!話說若您再不老的話,我都要比您老了!”楊林走到老先生麵前然後打趣說道。   楊林也不知道這位老先生的實際年齡,不過以認識的時間前後相加怎麼也得有個七八十了吧!隻是相貌給人的感覺和村裡五十歲前後的差不多。   當然“年輕”這個梗對於老先生來說已經是老梗了,內心早完全已免疫了。故老先生沒有直麵回應楊林這個問題,而是認真看了眼楊林,而後淡淡的反問道:“倒是你最近怎麼回事?受什麼重大打擊了嗎?年初時你還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樣,怎麼才幾個月,就像換了個人般,看上去比我這老頭還深沉了?”   楊林一時不知怎麼回答,唯有輕輕的點了點頭,然後苦笑著長嘆息一聲,“唉…!”   “那來喝杯茶吧!”老人說完,便和楊林移步至屋簷前方的茶桌。這麼多年過去了,茶桌和茶具還是幾十年前的那套,粗砂所製,工藝極差。   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楊林覺得這套茶具白送都不會有人要的吧,想換套新的送給這位老先生卻又被婉拒,每次隻是簡單的回應:“你不懂。”   如今心境的不同,楊林看著這套茶具,浮現出多年來不同時期的不同心情,夾帶著復雜的思緒,同時感受到絲絲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