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點來說吧!想要到達有這種氣質在你身上,必需要不斷的在人事中歷練,直到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天道人道,那時才算有所成吧。” “初期會很難,因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幾乎和內心的欲望相為矛盾,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真的符合所謂天道人道的基本要求。”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做之前先自問自己的內心,這樣做合不合適,會不會傷害事物而有違天道人理。當事做完後再次問問自己內心,這樣做合不合適。若是不合適吸取經驗,下次改進,若是合適繼續保持,同時爭取能更進一步的完善。” “如何判斷是不是做的事情是不是合適的,這個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每個人根據出生年齡環境等等的不一樣而不一樣,也會隨著每個人對事物理解的層次不同而不同。” “好比某一事,現在做是對的,可是換一個時間點做又錯了!又有某一事,在這裡做是對的,換個地點就不對了!或者有事,我這樣做是對的,換你來這樣做就錯了呢!也或者一件事,我這樣做可以的,你這樣做的也是可以的!” “這其中的微妙很難拿個標準的答案來。若是說我的答案就一定對,那無疑就是禁錮了你對正確答案的探索。不過不管事物有多麼的曲折離奇、不可思議,它總歸離不開天道、人倫。當你遇到不決時,不妨多換位思考,多看看身邊的事與物,最終得出你心中的最佳選擇!” “若真到了那麼一天,遇到的事物不再需要通過內心去判斷是否合情合理合道,身體本能就能直接做出最符合天道的選擇。那或許就達到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境界吧!那時身上自然帶著那種出塵脫俗的氣質。也或許到了那個層次,就擁有了窺探所謂仙人奧秘的資格吧!”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所謂仙人還是所謂仙氣都不要過份的去追逐,當成了執念便如同電視劇上所說的走火入魔。到那時不僅仙氣不成,還可能淪落到精神頹喪,身死道消的下場。而我們更多做的是盡人事,聽天命。做最好自己,然後接受命運長河的安排!” … 楊林對著這林華章這小孩一頓忽悠,林華章也聽的津津入味,信以為真。當然楊林不知道這些話對這小子的影響有多大,不過確實起了驅散這小子幽暗性格的作用。 不多時,便回到了村子,林華章家裡黑燈瞎火的,明顯沒人在家,因兩家離的不遠,故楊林把這小子也順道帶回自己家。並電話聯係了陳誌勇,跟他說明情況,讓他安心處理他父親那邊的事情,或許這也是許多家庭麵臨的無奈情況吧。 回到家中,楊林母親也正好在做飯,楊林便讓她多做一個人的飯菜,而林華章呆了一會,便匆匆拿起書包裡的作業,在客廳的一邊做起了作業,而楊林也沒去打擾。 大概林華章的父母都不是讀書的料,而這小子也繼承了那麼一些,不一會兒便垂頭抓發,無奈之下還是向楊林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