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叔叔,有道題我不會做,你有空過來教一下我嗎?”林華章放下手中的筆,看向楊林說道,臉上還有點忐忑,可能是因為他媽媽每次看到他寫的作業,都會被氣的狂性大發,將他罵的懷疑人生,當然這也與他媽媽的性格比較強勢有一定關係。 楊林走了過了,對著題目凝視了幾秒,尷尬的表情不知用什麼方式形容好,就像咽了隻蟑螂那般難堪。因為這道二年級的題目他竟然不會!!! 因為這些題早已經不是楊林那時候做的常規題目,而是要疊加各種可能和不可能,氣候,環境,等等。 心中不由的默默念一句,“他大爺哦!這出題的人真是絞盡腦汁啊!真不怕頭發脫落?這是二年級的題目嗎?”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樣出題的人自然有他的緣由。 “哎…哎呀!這個我也…也不能確定,不過我們可以用其它方式尋找一下這裡所需要的正確答案嘛!”楊林尷尬萬分的解釋道。 這回輪到林華章一臉稀奇的看著楊林,不過沒說話,至於心底想說些什麼,楊林也大概能猜到。 經過一番折騰,楊林在網上尋找到了所謂正確的答案,隨後還陸陸續續有不少這類非常規方式出的題目,當然網上都能輕鬆找出來,可能因為這都是如今的主流題目了。 話也說回來自楊林畢業以來,就再也沒有翻過這些低年級的課本,這回難得瀏覽了好一會。 總體而言,這些書本的教育方式更偏向於啟發靈巧,聰明,技藝與精算,而人情常理,社會責任,民族精神這類啟發卻非常少,更多的隻有標題口號而缺乏內涵。 楊林猜想:“若從小就以這樣的方式教育,未來的社會,會不會變得人人以聰明精算為主要思想,以奇異巧技為主要生活手段呢?而會不會因此缺乏家庭的人倫之樂,民族的精神信仰?也即是說物質越來越豐富,而精神越來越匱乏的狀況呢?” 當然這隻是楊林這個市井小民的荒謬想法。社會自然有社會的規律,歷史自然有歷史的進程,不是隨便某個路人就能說的準的。 很快便到晚上的十點來鐘,林華章終於寫完作業,除去吃飯的半小時,林華章一直都沒停過,楊林估算著,前前後後加起來差不多有四個小時吧,這也太疲憊了吧! 相比起楊林的以前,即便玩到最後拖拖拉拉的,最多也就一兩小時的事。或說林華章天生比較笨吧,換個聰明的人來也就一下子的事情,不過楊林可不敢這樣下結論,畢竟各科加起來數量在那裡。 不多時,陳誌勇終於拖著疲憊的身軀來接走林華章,口頭感謝不斷,印象中的他桀驁不馴,哪有像這般輕易放下架子,說這麼客套的話。 令楊林不得不繼續感慨,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幸福又是什麼?是不是幸福的時間總是很匆促,更多的是不是在追尋幸福過程中體會到的五味雜陳,令人變得身不由衷,變的麵目全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