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1)

夜間燈明 庸人俗事 1565 字 2024-03-17

楊林頓時有種對牛彈琴的感覺,不過也表示能理解,倘若這小青年,沒經歷過多少風雨事,光憑自己隨便說兩句,就能理解功德背後所蘊含的東西,那才叫不可思議!   不過功德這東西解釋起來確實挺費勁的,畢竟楊林自己也不太懂,更別說解釋,隻能試試用旁通的方式闡述,或許還能令他感受到其中的一點意境吧。   思考一會後,楊林便對李少羽說:“在談論功德之前,我們先來談論事物來由的最初最根本的原因吧!在我師門這裡稱其為元因,或許感受到冥冥中的元因存在,會令你對功德有更深層次的見解。先從普遍能理解的東西說起,然後逐層遞進。”   楊林望了望周圍,探查有什麼能就地取材的,隨後指向不遠處的青菜園說道:“看到那邊菜園了嗎?假如要種白菜時,應該要怎麼種起呢?”   楊林沒想過讓這倆小子回答,免得一會又不知扯出些什麼問題來,故沒間隔多久,又繼續說起來,“這個我們都知道,除去田地原本的因素外,需要從播種子開始起,然後一步步照料,直到最後的收獲。總不能把已經成熟的白菜再種下地,然後還指望著因此長出滿園白菜,這萬萬不可能行的通吧?”   說完楊林又指向一旁依稀掛著幾個果子的果樹,說:“假如種水果呢?我們也知道得先栽培樹苗,然後加以照料,假以時日,隻有花開結果時,自然也就有水果收獲了。總不可能直接把水果埋在地裡,然後它就會長出一堆水果來,這怎麼說也不實際吧!”   “當然!我不敢說這樣種白菜水果就一定不能存活,不過我可以確定,即便存活生長了,結果也絕對不是人們最初想要的那種!”   “若單純的這樣論種白菜與水果,我相信你們還是能理解的到吧!”說完楊林又過向看看他倆。   見他倆點了點頭。楊林又繼續說道:“既然白菜水果能理解,那我們再深入討論人事的元因吧!由古至今,從歷史的進程,人文哲學的演變等綜合方麵得知些許結論。”   “在古聖人對世界認知中得知,在他們看來,道是一切事物的由來,是一切秩序的開端,因此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   “最初的先人們,行為準則是對所認知的道進行效法,然而無論怎麼去效法也並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道,故退其次稱呼其為德!”   “久之!後來之人因德而習慣,變得隻知德,卻忽視了上層的道,故出現德盛道衰的時代。此時人們又以德作為行為準則去效法,隻可惜這樣效法,並不能得到最初意義上的德,隻會產生德之下的東西。”   “因而‘仁義禮智信’這些德的表象應世而出。同樣隨著時間的久遠,人們又逐漸遺忘掉原本的德,又開始效仿更表像的仁義禮智信,隻是這樣做,同樣不能得到最初意義上的仁義禮智信,隻會產生這之下的東西。”   “這之下的東西通常為一些不成文的法令、規矩、倫理、教條等等一些頗為繁瑣的縟節,而這些東西足以令人非常難理解,非常難適應,因此人們推崇的行為準則各家不同,從而有了紛亂的開端。”   “還是一樣,再後來的人們又偏離了原本仁義禮智信的意義,把原本不成文的法令、教條變成明文規定,也就出現了後來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