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律法最初出現的目的,大概是為了端正世間的行為紛亂,讓事事有所憑據,起到某種意義上的公平公正。” “然而同樣逃不掉因時間的久遠,變得偏離了初衷,開始頻頻出現用律法爭鬥,用律法謀私利,用律法害人等等,先人們為了調和這些問題,因此類似於督法之類的東西又應世而來。” “我想世間之事大概都是這般無止境的向外層延續,這樣不停的衍生著。當然我並不是說律法有什麼不好,也不是說仁義禮智信有什麼不對,它們的出現也是因為某些歷史時刻的需要,不是誰能左右的,它們也確實能解決那時社會的問題,就好比當今的核彈、互聯網、無線電等等。” “也不是說一定要返回最初大道時的模樣才是正確的,也不可能返回,好比覆水,再想收回來已經不可能了,隻能在潑下的水處,再設法令其繼續發揮作用罷了。” “我始終想表達的意思是,總有人以果的想法去求結果,就如同用成熟的白菜水果直接種於地下那般,然而並不能得到,隻會產生腐果腐菜之類的東西。隻有用果上層的東西,方可能結出相應的果,這是人生在世不可不明察的!” “因而,事物是如此,功德同樣亦是如此,若以功德為種子,為元因,會結怎樣的一種果呢?” “當然這個我並不知道,也沒有確鑿的權威性答案。有的說可以讓子孫後代繁榮昌盛,有的說可以為死後的世界帶去福報,也有的說來世會投個好胎,至於是什麼,隻能由因去推果,隻能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領悟了!” “或許有人認為他這行為是貪圖功德,這個我不能說絕對不是,不過一般而言,能以這種境界行事的,通常都不能用尋常的功利心去看待他們。” “好比當今有許多都市人會養一些寵物貓、寵物狗什麼的,他們會期待這些貓狗能帶給自己多大的利益回報嗎?應該沒有幾個人有這想法吧?” “更多的是享受喂養寵物的過程、喂養寵物的心情!因為彼此的精神認知世界已經遠超出對等的範疇,不在同一個緯度上了。當然,用養寵物比擬是遠遠不合適的,也遠不是這樣的心境能比擬的,隻能因此同感其中的一點點意境罷了。” 由於楊林的這說法太過於離奇,兩小夥子竟聽的入神,臉色略表現的深思凝重,應該是有所頓悟吧! 同時楊林也擔心這兩小年輕仗著對元因有著皮毛見解,可卻在自身覺悟不足的情況下,便自以為是去行事,去欺人。 如此不僅害人,害己,還無益於世間,因此,待他倆神色有所轉常,楊林又不得不搬出師門的那一套對其進行苦心引導。 “雖說我師門這邊對元因有獨到的見解,可我的見解還遠不到入門級,因世間之事,何止簡單的隻有一個因果之素呢?常常因中有因,果中有果,因中又含果,果中又帶因,變化莫測,非大智慧者難辨析其中的奧妙。” “若以一點小聰明,習得一絲小皮毛,便以此欺世盜名,也許短期能收獲所謂的利益好處,可終究難逃抱憾終身!” “因此師門立有警句:元因之術其利悠遠,其禍幽深,以道義為元因點為之,即便不被世人所知所理解,天地終不負其正果。若以貪婪自私欲望為元因點,即便瞞住世間人,天地終歸還有份賬清算。” “或者你們會覺得不可理解吧,畢竟這是我這些玄門人士深究的東西,比較封建迷信!在這些人的認知世界裡,生並不是開始,死也不是結束,生是積死之底蘊,死則為生而聚靈,一念之差可能造就天淵之別,因此不得不慎重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