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去踏馬的天命!(1 / 1)

‘皇太極決心秋收前動員全部力量,發動戰略攻勢。他將戰略攻擊的目標,定為旅順。’   ‘注:你可以修改其中的兩個字。’   在鬆軟的床榻上醒來,推開呼呼大睡的柳如是,陳然睜眼就見著了從眼前飄過的字幕。   “跟我想一塊去了。”拿開環繞自己的手臂,起身梳洗打扮一番,飯都沒吃直接入了書房。   他的書房裡有遼地的地圖。   “果然是個會打仗的,知道要掌握戰略進攻權。”陳然的手指從地圖上的沈陽城,一路劃到了旅順“這是打著就食於我的心思。”   秋收前出兵,一路走一路吃東江鎮治下蓋復金三州之地即將秋收的糧食,一路走到旅順的時候,建奴這邊的秋收也順勢結束。   “真是好算計,吃準了遼鎮養寇自重,絕不會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跟皇太極相比,大明的皇帝就像是個幼稚園畢業的。搞事業的能力沒有,搞事的能力一流。”   陳然很快就捋順了內裡的條條道道,摸清楚了皇太極的思緒脈絡。   崇禎皇帝若是有這份並不算多麼出眾的本事,也不至於十來年後就將大明給敗光。   若是沒有掛爹相助,陳然的應對隻能是按部就班。   提前收割糧食,來不及的就一把火燒光,堅壁清野一路帶著物資與人口退到旅順堡。   拉長建奴的後勤補給線,依仗堅固的旅順堡給皇太極來個迎頭痛擊。   這是標準的應對。   可他有掛爹相助,此時抬手將‘定為旅順’改為‘定為遼鎮’事情輕鬆解決。   “有掛就是好,真是不想努力了。”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已近秋收。   這一年,大明依舊是在水生火熱之中掙紮。   各地天災連綿不絕,人禍更是觸目驚心。   朝廷再度增加了田賦,標準是每畝增加三厘。   看似不高,可實際上朝廷安排是一回事,下麵如何去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朝廷安排的三厘,到了稅吏這兒,說不得就是三分!   越來越多的百姓,因為無法負擔恐怖的賦稅而失去了一切。   等到他們連賣兒賣女都賣不出去的時候,就隻剩下了一條路可走。   各地烽火不斷,尤其是陜西那邊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建奴可能是去年被打疼了,這一年都沒什麼大動作。   很多人都在苦熬,覺得熬過去了明年就會好起來,最起碼能風調雨順,收到糧食吃飽肚子。   誰都不知道,真正的災難還沒開始。   秋收時節,今年難得風平浪靜的遼地,成片泛黃的田地之中,已經出現了秋收的身影。   “是沒吃飯嗎?”大淩河堡總兵府內,瞇著眼睛躺在椅子上的祖大壽,愜意的喝茶聽戲。   來自江南的戲班,正在為他做表演。   “大帥。”有親信家丁來報“遼河的哨探今日並未送信歸來。”   “嗯?”之前還是一副慵懶之色的祖大壽,當即坐直了身軀“可曾派人去看?”   “已經派人去查探,還未回稟。”   多年與後金交鋒,祖大壽早已經養出了足夠的警惕。   他乾脆起身,背手在園中來回踱步。   戲臺上還在咿咿呀呀的唱戲,惹來他的不耐“閉嘴!都滾!”   吟唱之聲頓時停歇,戲班的人不知所措的待在那兒。   “不對勁,有事!”祖大壽深吸口氣“城外的人都入城,給孫閣老送信!”   “大帥。”親信有些不解“說不得隻是哨探們耽擱了...”   “屁!”祖大壽有些氣急敗壞“必是出事了!”   放到遼河的哨探能出什麼事?當然是建奴!   果然,到了第二天傍晚時分,幾騎哨探狼狽自比方飛騎而來。   他們帶來了一個震撼的消息。   建奴主力南下!   七月二十七,皇太極親率八旗並蒙古各部主力出沈陽南下。   翌日便渡過遼河,直逼大淩河堡。   此次南下攻打遼鎮,建奴主力盡出。   不但抽調了八旗丁口,更是將能說動的蒙古部落都給拉來,畢竟蒙古人不需要分心秋收。   算上沿途提供後勤運輸,以及前線乾活的包衣奴才,這次動員的人力超過了恐怖的十萬之眾。   在這個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裡,能夠動員十萬人來打仗,這絕對是毫無疑問的本事。   龐大的軍隊將大淩河堡徹底包圍起來。   “真是看得起我。”城頭上的祖大壽,望向城外那綿延到仿佛沒有盡頭的軍營,苦笑連連“沒什麼說的,等援軍吧。”   一向都是崇尚主力決戰的明軍,自然是會派遣援軍。   不過皇太極對此早有安排,他定下的計劃,就是圍點打援!   遼南,金州。   蹲在路邊田埂上的陳然,手捧著大海碗,一邊吃飯一邊與身旁的老農閑聊。   “今年真是難得風調雨順。”老農臉上的褶子很重,麵龐被曬的很黑,可臉上的笑容卻是出自內心。   大口扒拉著大米飯的陳然,含糊詢問“怎麼說?”   “今年沒大旱,沒水患,甚至連蝗災都不大。”老農感慨“好多年沒有這麼順過了。”   ‘那是因為我動用了規則之力!否則的話,今年遼地會大旱,近乎顆粒無收的那種大旱。’   陳然笑了笑,並未有表功之舉“這是好事。”   的確是好事,莊稼人求的就是風調雨順。   “還有呢?”   “今年韃子沒來。”提起韃子,老農的麵色,浮起了一抹混雜著仇恨與恐懼的神色“我一家子都死在韃子刀下。在遼地這兒,誰敢種田,秋收的時候必然有韃子過來殺人劫掠。”   想要在遼地種田可以,但是必須得成韃子的包衣奴才,為他們耕種。   若是想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別的時候沒事,秋收的時候必然殺你全家!   當年韃子屠遼,數百萬遼人被殺的十不存一,許多人躲藏在山林之中,試圖耕種過活,都遭遇過這等事兒。   “韃子不會來了。”吃完了碗裡的飯,陳然抬手抹嘴“他們永遠都不會有機會再踏上這片土地,我說的!”   “大帥一定能做到。”老農感激到落淚“老農終於能過上好日子了,都是大帥給了我們活命的機會。”   接過親兵遞過來的水壺灌上幾口,陳然長舒口氣“這次秋收,還有什麼顧慮,隻管告訴我。”   “大帥。”老農猶豫片刻,還是下定了決心“我們屯這邊還好,都是說好的四成租子。可屯裡閑聊的時候,有人說過,家裡有親戚在皮島那邊,他們的秋糧被收走了八成。”   “嘿。”陳然捏了捏水壺“八成。”   陳然的根本在旅順,在金復蓋三州遼南之地。   原本東江鎮所屬的皮島等各處海島,以及更遠的寬甸等地,都隻是名義上歸他管,實際上還在毛文龍的那些義子們手裡。   對於這些人,陳然的安排是先穩住他們,別像是歷史上那樣,動不動就叛亂,就投金。   等到自己騰出手來,自然會收拾他們。   “此事我知曉了。”陳然沒多廢話,拍了拍老農的肩膀起身“既然那邊過的不開心,可以來遼南。這裡土地這麼多,來了就分田。”   “大帥。”離開屯子準備返回旅順堡的路上,有親兵來報“鐵礦那邊來報,說是有韃子俘虜試圖作亂。”   之前陳然抓了不少真韃與包衣奴才做俘虜,沒把這些人交出去換銀子,而是安排去做危險的工作。   毫無疑問,挖鐵礦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想死,那就成全他們。”陳然擺擺手“全礦區的韃子,都處置了。”   快馬回到旅順堡,卻是得知有天使來了。   自從拿下莽古爾泰,這段時日以來陳然一直在默默的修煉內功提升實力,並沒有什麼大動作。   朝廷有什麼事兒,也有舔狗們幫忙擋下,極少會有什麼天使過來。   現在真的來了,那必然是有要事。   想想正在爆發之中的大淩河之戰,天使來做什麼的,已然是呼之欲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令東江鎮...救援大淩河堡...欽此~~~”   “果然如此。”接下聖旨,自有曹德猛帶來傳旨的太監去休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陳然卻是已經想通了皇太極的打算。   “我就說你把能打的都帶去了大淩河堡,當我是死了一樣不做防備,也不怕我偷襲沈陽城,原來是在這等著我。”   皇太極的打算,其實並不難猜。   開始的時候,自然是用秋收拖住陳然。   而秋收之中,大淩河堡之戰已經打響,深知大明朝廷反應的皇太極,算準了自己主動來決戰,大明絕對會迎戰。   這種規模等級的決戰,距離不遠就是隔海相望,同時戰鬥力冠絕天下的陳然所部,也必然會被安排過來支援。   如此一來,陳然對沈陽城的威脅,自然也是隨之解除。   “跟老謀深算的皇太極比,大明的皇帝,就像是個驚慌失措的孩子。”陳然對崇禎皇帝的反應不滿“這個時候東江鎮應該是直接北上沈陽城,來個圍魏救趙。怎麼被嚇成這個樣子,恨不得把全國的精銳都扔進皇太極安排好的戰場去!”   歷史上的大淩河之戰也的確是如此,明顯被嚇到的崇禎皇帝與朝中大臣們,歇斯底裡的將一波又一波的援軍,扔進了皇太極的口袋。   此戰之後,明軍最後的精銳被一掃而空。   “我才不會這麼傻,老子這就去偷襲沈陽城...”   陳然話未說完,眼前就飄過了兩行字幕。   ‘決戰大淩河,明軍沿海岸線行軍,狂風驟起海浪濤天。巨浪湧上海岸,卷走萬餘人。世人皆稱皇太極,有天命相助!’   ‘注:你可以修改其中兩個字。’   “天命?”陳然目光微縮“去踏馬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