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明的坑貨們(1 / 1)

“吳三桂孝勇無雙?笑死我了~~~”   覺華島軍營內,向來以沉穩乾練形象示人的陳然,難得失態大笑。   “闖王要砍他老子腦袋的時候,他轉頭就跪了多爾袞,送全家人上路,這可真是有夠孝的。”   “每次打仗都是敵前轉進出賣友軍,果然夠勇。”   “孝勇無雙?平西王是真不知道這幾個字怎麼寫。”   陳然覺得自己是在看喜劇,很歡樂的那種。   至於說吳三桂待二十個人救父,被吹噓為堪比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之事,陳然可比那些隻會傳閑話的知道的多得多。   “什麼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都是扯淡。”   “韃子隻出了幾百人而已,沖垮了六千明軍,戰場上一片混亂到處都是人。”   “吳三桂的確是隻帶了二十個人,可說是被圍住的吳襄,身邊可是有幾百號家丁!”   “炒作,都是炒作!”   吐槽吳家父子飆演技的時候,焦頭爛額的孫承宗再度登上了覺華島。   “子厚。”孫承宗上來就扔王炸“你與老夫一起上奏疏。”   “不能再這麼添油加醋的去送了,要集結全部兵馬軍資,方可行救援之事!”   這若是陳然沒有係統掛爹的相助,那周延儒與溫體仁是恩相而不是舔狗,就這麼一件事情,足夠讓陳然立馬遭遇來自朝廷最上層的打壓。   這兩位與孫承宗,那是政敵!   陳然若是與政敵一起上奏疏,那就是背叛,是想要改換門庭,是要遭受狂風驟雨般報復的。   與兩宋時候一樣,朝堂上的爭鬥,不會在乎你是不是站在家國天下的立場上,隻在乎你是不是自己人。   “可以。”陳然應下了此事。   他不在乎誰是誰的人,誰又是誰的敵人。   文官們可以為了利益,不在乎天下人的死活,陳然不行。   添油戰術的幾千幾千的派人過去,那就是送死。   至於說朝中大佬如何去想,反正有兩位大舔狗攔著,夷然無懼~~~   “好好。”孫承宗大大的鬆了口氣“子厚,我沒看錯你,你就是皇明的擎天之柱,再世嶽武穆!”   陳然想翻白眼,但是忍住了。   說他是嶽飛,他肯定認下了。   足糧足餉以及嚴格的軍紀方麵,都是按照嶽家軍的標準來的。   可他絕對不會是風波亭了的嶽武穆!   別看現在朝中有兩位大佬舔狗為自己遮風擋雨,整個大明的文官集團那麼多,他們兩個可遮不住。   更別說,還有一個脾氣沖動易怒,非常容易被人說動,猜忌心又很重的皇帝。   等到滅了建奴,就該有人對自己下手了。   畢竟幾千年了,儒家說來說去就是這一套‘狡兔死,走狗烹。’   “你知道的。”孫承宗的精神狀態不太好,甚至說了些不該他說的話“都說我是帝師,可我是先帝的帝師,二次督師遼鎮,各方麵的掣肘很多...”   “閣老。”陳然好心的打斷他“慎言。”   孫承宗最風光的日子,是天啟皇帝時期,他是天啟皇帝的老師。   當年孫承宗督師遼鎮,可謂是一手開創了現在遼鎮的根基。   一句‘我要回京找陛下談談’,就能嚇的九千歲掩麵哭泣,害怕他回來就能弄死自己。   隻是,現在的皇帝不是天啟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陳然出言安慰“可以了。”   前朝帝師還能做到閣老,已經是可以了,想要得到一如既往的信任,怎麼可能。   “我知道。”孫承宗的神色有些頹廢,看來是被吳襄他們的打敗給打擊到了。   畢竟號稱一萬五千大軍,在冊一萬二三,可上了戰場隻剩下六千,真正能打的隻有千餘家丁。   這種事情赤果果的擺放在麵前,孫承宗心臟病都要犯了。   “每年數百萬兩的遼餉,就養出了這些...”   孫承宗氣的想要說臟話,可他的教養又不允許,隻能是憋在心裡憋的難受。   在陳然看來,與千年已降那些動輒數十萬控弦之士的北方勢力相比,建奴的實力也就是一般般。   之所以那麼猖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明軍太爛了。   一萬多大軍,能打的就一千多,再加上從皇帝到大臣都是胡亂指揮,能打贏才有鬼。   “別想那麼多了,寫奏疏吧。”   孫承宗與陳然的聯名奏疏,很明顯非常有效力。   或者說,值得皇帝與朝中大臣們的高度重視。   兩位前線的最高將領,同時表態不能用添油戰術去救援大淩河堡,誰若是對此持有反對態度,再打敗仗那是要負責任的。   哪怕是皇帝,也要遭受名聲上的壓力。   “陛下,臣覺得這等事情,還得以前線主帥的意思為主。”   “陛下,臣附議。”   有周延儒與溫體仁兩位大佬打掩護,神色不愉的崇禎皇帝,最終還是應了下來。   不過他也留了個尾巴“若是因為救援不力導致失城陷地,必須有人擔負起責任來!”   大家都懂,甩鍋嘛。   大明的各路援軍的確是已經出發。   滿桂帶著宣大的兵馬,趙率教帶著薊鎮的兵馬,英國公世子張之極帶著三大營兵馬,高第帶著三海關兵馬,以及遼鎮駐守各處堡壘的兵馬,都在源源不斷的匯聚。   甚至於,崇禎皇帝的聖旨,都送去了遙遠的川地,調派白桿兵去增援大淩河堡。   這年頭沒飛機沒高鐵,考慮到時間與路程,大部分的援軍都不可能趕到戰場上。   同樣的,陳然也不願與太多地方的援軍一起打仗。   混了這麼久,他很了解客軍的地位與待遇。   真正能等到的援軍,其實就是薊鎮,三大營,山海關以及遼鎮本地兵馬。   “什麼?停下了?”陳然有些不敢置信的詢問“誰停下了?”   “是英國公世子。”當著人家女婿的麵,孫承宗還是留了些麵子的“帶著三大營的人留在了山海關沒來,說是駐守山海關,護衛京師。”   “嘿。”   陳然都被自己的老泰山給逗樂了“既然害怕,為何要來?”   還能為什麼,打贏了分好處,打輸了甩鍋唄。   躲在山海關,真是個好借口。   陳然懶得搭理,轉而詢問“遼鎮各部都集結了?”   “除了駐守各處的兵馬不能動,其他的都已經在錦州集結,約有四萬兵馬。”   遼鎮哪怕吃空餉,也有十萬大軍。   除了被包圍的祖大壽所部,被擊敗的吳襄宋偉等部,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全都在這了。   “趙帥的薊鎮兵到哪了?”   “前鋒已至寧遠,後續人馬三日內可達。”   陳然心中計量了一番“閣老,差不多了。遼鎮兵馬先出兵,我與趙帥合兵後跟上。”   孫承宗不解“為何不一起?”   “emmm~~~”陳然目光疑惑的打量著孫承宗,確認他是真的不懂,這才嘆氣解釋“趙帥兩萬兵,我這也有兩萬,加上遼鎮就是八萬。還有數不勝數的民夫...戰場沒那麼大。”   大淩河堡距離錦州不遠,西邊是山脈,東邊是大海,還有大淩河與小淩河流淌而過。   地形說不上多麼復雜,可兩邊幾十萬大軍聚集,在這冷兵器時代裡真的施展不開。   孫承宗是真的不懂,卻也是讓陳然唏噓不已。   ‘以文馭武?連基本常識都沒有,馭個屁!’   ‘孫承宗的能力在文官之中算是不錯的了,也就是這種水平。這大明丟了二百多年的江山,簡直就是天經地義!’   陳然不是一定要等趙率教,主要是因為海上起風了。   他可沒忘記,海浪卷走一萬多人的事情。   孫承宗親自帶著遼鎮兵馬往大淩河堡去的時候,陳然這裡也全軍渡過海峽上了遼鎮的土地。   他的本意是在寧遠這兒等趙率教一起,可擔任前鋒的趙十二,卻是給他帶來了一個壞消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來了是什麼意思?”陳然對此表示不解“趙帥不是怕了韃子吧?”   “怎麼可能。”趙十二明顯有些尷尬“是英國公世子,他拉住了趙帥,說是等滿帥的宣大兵馬到了之後一起過來,到時候...”   “到時候吃si都趕不上熱乎的。”陳然冷笑不止“在薊鎮待了兩年,趙帥這是墮落了。”   “大帥慎言。”趙十二也是扳起了臉色“我家大帥也有難處,是英國公世子請來了聖旨,我家大帥是奉旨行事。”   陳然‘(=。=)’   自己的這位老泰山,別的本事沒見著,扯後腿的本事是真的秀!   “我家大帥說了。”眼見陳然真的動怒,趙十二不免惴惴“薊鎮前鋒願隨陳帥一同出兵。”   “你有多少人馬?”   “三千五百騎。”   “行,現在就走。”   陳然是不可能等滿桂的,不是不信任滿桂,而是他從宣大過來太遠了,祖大壽不可能撐那麼久。   兩萬三千大軍沿著海岸線走,一路過杏山,鬆山渡過小淩河,繞行東海堡。   大軍剛過小淩河沒多久,遠出夜不收就送來了急報。   “我早就該知道的。”望著手中的急報,陳然抬手捂額“大明的文武們,都是坑貨!”   九月初七,也就一天之前,四萬遼鎮援軍與金兵大戰,慘敗而歸!   一時之間,在這大淩河戰場上,陳然所部成了孤軍。   麵對眾將一致懇切的求退兵,表情肅穆的陳然,望向不遠處波濤洶湧的海岸線,沉默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