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拍著林夕的肩膀說:“嶽爺爺說過上陣握得住槍,嘴裡有唾沫,那就是好兵,戚少保還說,上陣廝殺,再好的武藝也無用,你人在隊中,隻有整齊劃一,陣型不亂,才能向前殺傷敵人,這都說的沒錯。” 老和尚用手搬過林夕的肩膀用雙眼直視著林夕的雙眼說道:“他們都是站在指揮官的立場上說的這些話。但如果你當上指揮官,你一定要站在一個小兵的立場上想問題。否則你會栽大跟頭的。作為一個普通小兵,如果真要上陣廝殺了,盔甲要弄一身的,記得就算借錢也要上陣的小兵們買套綢子的小衣,有這套綢緞的小衣,被弓箭射中了,拔箭頭的時候就能方便點,絲綢有韌性,運氣好了箭頭射不穿,拔出來的時候人也少遭罪,要不然就要挖一塊肉出來。” 絕林老和尚抬起手來,指著北麵的高山對林夕說。“而且這套絲綢製的小衣。對付這個山裡的那些蠻族的帶著毒的弓箭有奇效。因為他們使用的弓力都比較小。箭支的勁道都不大,主要靠箭頭上的毒來殺敵人,所以有這套綢緞小衣就可以把那些毒隔絕在外使人不中毒。” “咱們這支軍隊是傳自戚家軍的真正練軍方法。戚家軍軍以12人為一隊,每隊是隊長一人,三隊為一旗,每旗設旗總一人,全旗官兵37人啊,三旗為一局,每局設百總一員。官兵共112人。四局為一司,每司設把總一人官兵共449人,兩司為一部,每部設千總一人,一部軍共899人,三部為一營,設將官一人,總計全營2700人。” “戚家軍部隊。小隊中有兩名團牌手,原先是一長牌,一團牌,兩名狼箲手,四名長槍手,兩名短刀手,一名火兵持鐵尖扁擔。還有兩名火銃手或兩名步弓手。” 林夕這時候發現了一個自己的知識盲點,他光聽說狼箲這種武器,但他從來沒有見到過後世也沒人使用這種武器。 “狼箲是什麼東西?” 老和尚這時沖著正在練舞的石天磊喊道:“磊子,去給林夕拿一織狼箲來,讓他看看狼箲到底是什麼。” 石天磊從墻根兒拿起一根四五米長的毛竹來。毛竹竿兒上的枝丫被砍的長短不一,又把毛竹最頂端很細的部分砍掉,頂部斜著斬成一個尖。 這樣一根毛竹,大約三米的樣子,毛竹上的枝丫長長短短的向四麵八方伸出。 石天磊先用這根竹竿兒向前虛刺了兩下,然後突然把矛尖抬到林夕頭部的位置,向著林夕身子後麵就刺了過去。 矛尖雖然沒有對準林夕,可竹竿兒上還支楞著枝杈,眼見著就朝林夕臉上劃過來了,偏頭肯定不行,隻壓不止一根兒,林夕隻好抬手在臉上一擋。 枝丫並沒有劃過來,石天磊停手了。可就這幾下子,林夕也明白了狼箲的作用,既可以殺敵,也可以擾敵,一槍兩用啊。 “可手上要是刀的話,不是三兩下枝椏就被砍光了嗎?”林夕想了想問道。 “戰場上狼箲用的是鐵尖。戰陣上啊,團牌手在先,狼箲手緊跟。再後麵就是四名長槍手、短刀手,遊走夥兵壓陣。” “戚家軍,軍隊都是這樣的嗎?”林夕又問老和尚, “大致如此,不過有些人把狼箲換成三尖叉長槍手。” 老和尚答了一句,又繼續說道。“上陣前團牌手還要背兩根投矛,接陣前先投出去。接陣後,團牌手負責抵擋箭矢,投矛或者敵方的長矛,狼箲手負責阻敵,短刀手格殺沖進陣來的敵人,也負責砍殺沖陣精兵。” 絕林老和尚短短幾句話就讓林夕明白了,這時候的冷兵器作戰,原來不是什麼排成長橫隊,喊著跑著就往上沖。 看看戚家軍軍這小隊,配置,防禦進攻井井有條,各人有各人的職責,分工清晰明確。第一排團排手負責阻擋中遠程攻擊,近戰時主要負責保護身後的戰友,不會沖著就往對麵廝殺。 狼箲手負責控製距離,保證長槍手有足夠的攻擊空間,因為近身戰鬥長槍手就廢了一大半。 短刀手隨時注意格殺,突破了長兵器打擊範圍的敵人。並且在本方戰友擊敗或突破敵人長兵器攻擊範圍時進行突擊。 長槍手才是隊伍的主攻力量,他們隻管專心殺敵,因為隊伍裡的其他人都是為了保護他們設置的。 為什麼不全部用長槍手呢?你們一個局或者一個司戰成嚴整隊形,後麵的把長槍全部向前伸,遠中近,隨便怎麼都沖不進來,而且長槍還便宜,便於製造啊。 長林夕不小心把最後這句說了出來。老和尚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腦袋。 “誰說長槍長矛好造?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好槍好矛的話。那需要實時保養的。在戚家軍的軍規中,平時不好好保養槍矛的會被砍頭的。” 經過老和尚的介紹,林夕才知道真正的軍用的長槍和長矛的槍桿材料是千千挑萬選的,還要經過好幾步工序才能最後成型。而且他的成功率隻有七八成。也就是說100根槍桿的毛坯最後能夠成型的隻有七八十根。而且稍微保養不及時,槍桿就容易壞掉。 老和尚跟林夕商量:“你練武是沒有多大成就的不能學習項羽百人敵,咱們身體做不到,咱們可以學習萬人敵。我可以教你兵法。咱們把戚爺爺的兵書學透。你看怎麼樣?” 怎麼辦?林夕隻能點頭答應。老和尚對林夕的這番教育,使林夕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這並不是林夕瞎想。在晚清的時候,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朝廷無力爭剿,所以啟用了團練製度,由地方鄉紳自籌糧餉,私募兵勇,湘軍、淮軍由此產生。 因為之後民國初期的軍閥割據埋伏筆,其實在大清沒有亡的時候,就已經早有預兆。當年麵臨英法聯軍入侵的時候,滿清的那些重臣居然搞了個東南互保。 現在糧城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展成清朝時期的那種情況。隻認親不講理。如果這樣的部隊在以戚繼光嚴格的軍紀訓練出來。 林夕根本沒有把握能夠控製住他們。到時候占島的可能是自己,為王的就不知道是誰了。 誰能告訴我究竟要怎麼辦?林夕自己想的這些問題,腦袋都要爆炸了。 自己的占島為王計劃。林夕想的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處處是困難。現在第一步都邁不出去,尋找一隻合格的夥伴,培養一支忠心的武裝,怎麼這麼難呢? 林夕回想起自己所能聽說過和找到的所有武裝資料,林夕心裡最希望建立的就是子弟兵那樣的部隊。 可是其中的困難重重。首先。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來源於他的思想和軍事上的嚴格訓練。 軍事上的嚴格訓練,林夕倒可以做到。但是這支軍隊戰鬥力真正的核心——思想,林夕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如果把思想在這個時代宣傳出來。林夕毫不懷疑的林父就立馬會大義滅親。 大明的軍隊大都是屬於舊軍的範疇,武備之間相差都並不太大,並沒有存在代差的情況。能夠影響戰局走向的最大因素正是軍兵的勇氣和意誌。 這個時候正處於在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最終能夠一槌定音還是最後的近戰肉搏交鋒,而近戰肉搏便是最考驗軍兵勇氣和意誌的時候。 腦海之中隻想著當兵吃餉,隻想著劫掠發財的舊軍,他們的戰鬥力力始終有限,在戰場上傷亡隻要超過20%,軍隊就會崩潰。 戚家軍之所以強盛,不僅僅是以為戚繼光的賞罰分明,不僅僅是因為其對於軍事的見解,火器的強大。 更是因為戚繼光知道這個道理,深知思想對於軍兵的影響究竟有多麼的巨大。 戚繼光所做的凱歌為戚家軍的眾人所傳唱,在其後也逐漸成為浙軍的軍歌。 開口兩句便是萬眾一心兮,群山可撼。第一句教導軍兵應當齊心竭力, 惟忠與義兮,氣沖鬥牛。第二句以影響民間最深的忠義為切入點,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乾犯軍法兮,身不自由。這兩句告訴士兵軍中的關係和犯軍法的後果。 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這兩句是告訴士兵,戚家軍賞罰分明。到了戰場上,不要有任何害怕,隻要放心大膽的往前沖。 最後則以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最後以報效天子以及拯救萬民,尋覓封侯。光宗耀祖為結尾。這就告訴戚家軍士兵,你努力作戰,最後能得到的結果。我大名也給了這些為國作戰戚家軍的最後的榮耀。林夕的曾祖父就是例子。 戚家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它就是一支具備著家國情懷,有著堅定的信仰,領先了整整一個時代的新軍,之所以能夠血戰不退,能夠殺傷百寇而自身不傷一人,正是因為他們有別於這個時代,領先了整整一個時代,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在戰場之上正麵擊敗過戚家軍。 可是,戚家軍有保家衛國,光宗耀祖作為思想的支撐。占島為王計劃,根本不能拿出保家衛國這個大旗,而對於現在的林夕所能打出的大旗,隻有均田地等富貴。可是這個口號提出來作為現在掌握的統治權力的地主階級,會毫不猶豫的把林夕點天燈的。 而唯一對林夕有所借鑒的。就是太平天國他們金田起事時所采用的拜上帝會。在這此時也不存在傳播條件。原因就是林夕所要傳教的這些人,基本上都跟西班牙製造的大侖山大屠殺有一些聯係。 如果傳播外來宗教根本就不會有人信,而且很可能還會遭到反感。這也是林夕在給那些小蘿卜頭講故事的時候,無意中打探的一條消息。 林夕想到這裡,唯一能能用的手段。隻有采用太平天國的手段,利用宗教來團結麾下的各種勢力。 但是林夕的腦袋又疼了,中國的這幾種本土宗教都不適合乾這件事情。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唯一稍微符合要求的是屬於大明的儒家思想。 但大明的儒家思想也有一個問題,但是如果利用這個當做指導的話。那麼根本就不是林夕說了算的,而是由那些能夠解釋儒家思想的大儒說了算了。所以這個也不能用。 要不自己創立一個宗教思想?其實林夕還有一個利用的教義,就是白蓮教。但是林夕隻聽過這個教派的名字,而且絲毫不了解他的教義,而且這個教派在林夕生活的時代已經消失不見了。 最後,林夕決定還是用道教這種中國的本土宗教。它信眾相當廣泛。 林夕決定先把這個教義改一下,然後在糧城裡開始傳教,爭取用十到八年的時間發展一批信徒。在用這些人為班底,執行占島為王計劃,這樣林夕那個道士的身份就能利用的上。 但林夕有個難處,那就是他所創造的思想。肯定是他從現代學來的那一套。但是如何給這一套思想披上一個這時代人能接受的外衣,卻讓林夕非常為難,給唯物的思想披上一張唯心的外衣非常困難。如果反過來還差不多。 但是,林夕先決定把這些困難先放到一邊去。讓自己慢慢的想。一個宗教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一個神仙體係,或者說一個神話傳說體係。 這方麵,林夕已經略微有一些構想。神話傳說體係,也就是說給人們講故事。 這對林夕是有其他人不能比擬的優勢。他在上一世看了不少修仙的小說。 他決定把這些小說和中國遠古的一些神話傳說摻合在一起建立一套神仙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