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說刀(1 / 1)

林海平在一個早上悄悄的走了,沒有讓任何人送。林夕隻是送到了門。家門口。丁海平對他搖了搖手。然後帶著幾名家丁向碼頭方向走去。   林夕看著其中一名家丁肩上扛著那個白色的小包袱。那是王鐵錘給家裡的長輩準備的禮物。其中有她曬的皂角米和林夕做出來的肥皂。   林夕轉身回到家裡,和王鐵錘一起吃個早餐。然後再王鐵錘的幽怨的眼神中出了家門。到真武廟去上學。   陳先生不知道怎麼和那個絕林老和尚很有共同語言,來了幾天,便住到真武廟裡。   今天。陳先生檢查了林夕的功課後,給林夕講了一首詩,李白的“靜夜思”。   但是和林夕在現代讀的不太一樣。林夕在現代讀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但是陳先生給他講詩。靜夜思,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陳先生仿佛看明白林夕眼中的疑惑對他說道:“你也許聽說過另外一個版本那是有人對這首詩進行了改動。   這詩普遍存在於宋代的各種集子裡,在解讀這首詩的時候,很多人說他得之自然,仿佛是李白隨手憑空創造出來的,但其實其中前任的作品有聯係的這首詩裡有陶淵明的詩作。”   陳先生很滿足林夕望向自己崇拜的目光繼續講道。   “詩的題目就出自陶淵明的悲風愛敬夜,床前看月光,‘從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尾。’演化而來。   還有兩晉文帝蕭剛的詩作,‘夜月似秋爽,’就是疑是地上霜的前身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這兩句則包含了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的詩意。   因為而很多人沒有把靜夜思跟樂府詩聯係起來,有可能是因為它篇幅太短。   可當靜夜思是樂府詩的時候,篇幅長短就不是個事兒了。   宋代靜夜思就是被歸類為樂府詩的,而與前人作品的互文性正是樂府詩的特點之一,它包含了對文學傳統的繼承。   那麼靜夜思是樂府詩還是五言絕句有什麼區別呢?   樂府詩約等於現在的唱詞兒,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就是麵向大眾的,而五言絕句有可能更私人抒發感情,具體到靜夜思裡的情感,就是李白想傳達的是普遍的激情,還是個人抒懷?   是想安慰他人還是寬慰自己?那麼李白就是把自己置身於更廣闊的視野當中,為大家提供了在如今看來無比珍貴的人文關懷。”   陳先生看著林夕,麵帶嚴肅的說:“欣賞這些古詩。其實人文關懷這四個字兒也是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古詩的原因。   因為我們需要抒發自己心裡情懷的時候。翻開很多古人的作品,卻能夠感覺到他仿佛在說,你的心情我在乎。   不管什麼人在命運的關鍵時刻,決定自己最終選擇的往往是一些平時看起來有些虛無縹緲的因素。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大明還存在著一個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特點,那就是中華文明擁有綿延數千年的係統而且連貫的文字記載。   自周朝以來,我們的文化典籍和史學著作就可以說是汗牛充棟,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   這就造成了國人身上往往會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感,無論碰到什麼事,都能在歷史中找到榜樣。   在探尋救國之路時,就會想起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看到統治者無道,就會想到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國家危機深重的時候,會想到顧陽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看到為國犧牲的英雄,會聯想到背負精忠報國的嶽飛。   在做生死決策時,會聯想到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即使身陷囹圄,耳邊也會響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想貪汙的時候,想想高祖在人皮廟中供奉的那些填草的人皮。   當然了,如果誰在心底裡動了叛國的心思,也難免會聯想到那個嶽王廟前還跪著的秦檜夫婦。   但凡學習過詩歌的國人,很難不成為一個擁有家國情懷的君子,在平常時期看不出有什麼太大的作用,似乎隻會高談闊論,國家民族出了大問題呢?我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就會匯入到拯救國家的洪流。   我們這些普通的國人在拯救國家的問題隻要是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敢於去實踐。隻要這樣的人數量足夠多,裡麵總會出現真正能夠救國救民的道路。   而一個國家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靠的就是我們的人足夠多,總有人能夠找到正確的道路。我們並不全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多,而是因為我們的總人口當中,受到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熏陶的人太多了,包括千千萬萬的普通人。   老百姓雖然沒什麼文化,但至少也會通過戲曲,故事和人們的口口相傳。知道楊家將、嶽飛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也都知道中國曾經有過強大的過去。   普通人雖然未必人人都有犧牲的勇氣甚至為了一些東西,還會出賣一些人,但因為有共同的歷史記憶,他們會認同和尊重那些為國抗爭的英雄,他們會給這些英雄們以巨大的支持和精神力量。這就是中華的底蘊,是漢民族天然存在的共識。   這是一個能夠延續幾千年文明的國家獨有的一份財富。就像公羊學派說的那樣,十世之仇有可報。”   “好,”這時,旁邊傳來了一聲叫好的聲音,絕林老和尚拍著巴掌從屋外走來。   “你們這幫大頭巾一首詩都能講出大道理來。俺就是嘴笨。有一身的理說不出來。”   陳先生笑著說:“絕林大師的武藝高超。恐怕伸出一根手指頭就能將我摁死。”   絕林大師說:“好吧,你今天給他授課的時間到了,我要帶他去練武。”   林夕不知道兩個人怎麼商量的,兩個人以辰時為界上午學文,下午習武。   林夕隻好乖乖的站起來,沖陳先生施禮,然後跟著絕林老和尚來到那個裝滿武器的廂房裡。   隻見那個叫小磊的隨從已經站在那裡了。這個叫小磊的人真名叫做石元磊。   是絕林老和尚的關門弟子。他的主要任務是帶領駐紮在這裡的20名家丁。對大約170多個超過十歲的孩子進行訓練。   石元磊的父親在海上“經商”活動中陣亡了,現在他的牌位就供在褒忠詞當中。   林夕就站在屋子當中紮起馬步了,這是老和尚這些天一直在教他的。   不過,林夕這時候已經能紮馬步半個時辰左右了。   不過,老和尚對他講的話快把林夕氣死。老和尚對他說:“你這個馬步紮起來跟沒紮的作用差不多,因為你的道家功法中已經涵蓋了這部分。不過你練習的方法和紮馬步不一樣。我讓你紮馬步,隻是鍛煉你下盤的穩定性。至於馬步樁紮出來的那種騎馬的效果,你這輩子也感受不到。”   不過林夕雖然生氣,但也承認。他看過石元磊紮馬步,他並不是直直的站在那裡,而是身子保持著一種輕微的顫動的頻率,好像騎在一匹奔馳的駿馬之上。   紮馬步的開始就是讓士兵在平地上練出騎馬的感覺。然後有感覺後再騎在戰馬上撒開雙手,用雙腳來控製身體,踩在馬鐙上而空出雙手揮舞武器,這是一個精銳騎兵的基本操作。   而林夕做不到這一點,他隻能保證雙腿不顫抖。並且利用雙重心的轉移使雙腿能夠偶爾的休息一會兒。而保證能站的時間更長。   絕林老和尚從兵器架子裡抽出了兩把帶鞘的長刀,林夕很熟悉野太刀嘛,不僅在現代見過,前些日子還在絕林老和尚的方丈室的墻上見過。   另一把就不認識了,比野太刀短,刀身是直的,卻比野太刀寬了一倍,大約是七八十厘米長。   絕林大師分別把兩把刀抽了出來說:“這是倭人的長刀,鋒利無比,鬥毆或者近身對上無甲兵丁十分厲害,但戰陣之上遇到重甲兵就沒什麼用了。”   絕林拿著倭刀給林夕介紹,接著又拿起了另一把刀。   “這刀便是直刀了,又叫做環首刀,荊楚大劍。現今用的人比較少。這種刀使用需要專門的技巧。不過這種刀有個優點,就是能破重甲。我家世代習武流傳下來的。”   林夕知道,這直刀的樣子非常像唐刀啊,林夕在現代的博物館和一些介紹冷兵器的節目當中可是見過很多刀的,有印象的不多,但對赫赫有名的唐刀還是印象深刻。   這直刀刀身刀刃兒都是直的。隻在刀身頂部做了個鋒利的斜角,底部有個圓環,刀柄上細密的纏著防滑的皮條,握持著十分舒適。   絕頂老和尚把手中的那把太野刀抽了出來。然後在林夕的麵前演示如何使用這把刀。老和尚邊他邊揮動著刀,邊一邊和林夕說:“據說野太刀是由唐刀發展而來的,但野太刀過於狹長,容易斷,所以那些使用野太刀的人,上戰場之前最少要帶兩把刀。有的甚至帶三四把。在戰場中折斷了,立馬換把新的。對了,野太刀是倭人的說法,翻譯成中國話就是野戰的大刀。”   說完這句話,老和尚還讓一起注意太野刀的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對他說:“這把野太刀主要就是砍和挑。由於刀刃比較鋒利,刀背較薄,所以使用起來比較輕快。對付起無甲兵來隻要劃開他們的身體,就會血流不止。真正砍死的人不多,流血而亡的人卻很多。   所以倭國那邊使用的。盔甲多為竹甲或者木甲。因為他們不需要防禦重武器。對付這種太野刀來說,竹甲就已經完全夠用。根本就不需要像我們大明這樣的鐵甲另外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個頭太小了,如果是太重的鐵甲,他們根本負擔不了。”   絕林大師放下了那把野太刀,把它還入鞘內。放到了兵器架子上。   “這把刀是真正的倭刀,不過有個缺點,就是每天都要拿油進行擦拭,不擦拭它就會起銹。用不了多長時間就使用不了了。但是這又造成了他另外一個優點。如果在海上使用的時候,由於海船上的人很少披甲。一旦被刀,被這種刀劃破,身體很容易流血而亡。即使不死,由於海上鹽分比較大,這種刀經常生銹,而鐵銹混入刀口之中,就會使刀口不容易愈合。而從而使人刀口潰爛而亡。”   絕林老和尚又拿起了那把直刀。   “可直刀就不一樣了,雖然比野太刀。還是略窄了一點兒,但是刀背大約有一厘米厚了這刀可刺可割,但直刃刀的劈斬技巧就比曲刃刀要難多了。”   “這也是直刃刀逐漸沒人使用的的重要原因,直刀的使用技巧,主要就是劈斬,注意不是砍,是斜向的劈斬。   在接觸到劈斬物之後,就順勢變成了拉滑,不是硬生生砍下去的。要是砍的話,先不說刀刃能不能受得了,以人的體能來說,砍不了幾刀的,因為刀砍進去以後還需要拔出,在戰鬥中任何多餘的動作都是致命的。”   絕林老和尚又對林夕說道:“像倭刀那種曲刃刀優勢在於劈砍時,因為曲刃,使用者隻需要輕微收小臂,刀自然就變成了拉劃,而直刃刀就需要手臂、手腕兒變化發力來改變,需要使用人對距離、力量的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的練習。”   “師父我給你講了一個道理,尋常人打鬥,上來就會用盡全力,拚死出拳,十幾息之後就沒力氣了。”   “如果沒法子一下打倒別人,那就先躲。防住要害多,等敵人沒力氣了,那就隨便你大砍。”   說到這裡絕林老和尚嚴肅了起來:“但是躲起來也是需要力氣的,如果你的對手耐力也好,那很可能你先把力氣耗盡了,所以要先練的就是自己的耐力。   所以你與打鬥除非必要否則絕不用全力。我聽說。你上次和李福貴打架?把對方打倒了,你也累趴下了。這就是。在戰場搏殺時的大忌。”   林夕和李富貴打鬥一樣,林夕要打李富貴可以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老和尚要先給林夕提醒一下,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可以全力出手,最多也就五六分力。打鬥也罷,戰陣也罷,先不要想著傷人,而是要先想著保存自己。   “你要切記你師傅的話啊,我第一次上陣的時候,就有老兵告誡我切不可全力揮刀,可我一害怕,全忘了。那次要不是你伯父一刀砍死了那個趁我脫力撲上來的倭寇,恐怕你就見不到我了。”   老和尚絮絮叨叨的講完之後,林夕站馬步的時間也到了。   老和尚帶著林夕來到了練武場。練武場上石元磊正拿著一根長矛朝一塊木板上的三個點正在戳刺。   林夕看了一下,那三個點的位置,大概相當於人的。喉頭、胸口和下腹。隻見石元磊雙手緊握著長矛的後半部分向前緊跑幾步,一矛刺在正中的那個點位上。   絕林老和尚說:“那三個點分別代表喉頭、胸口和下腹。使用長矛的時候優先選取刺胸口。因為這裡的。目標最大。但這裡的防禦也最強。使用長矛戳刺人的胸口。即使披上重甲人也會被頂出去。所以首先選擇這裡,其次是下腹。但是是下腹有個缺點,就是長矛刺進去之後不好往外拔,容易被對方用雙手抓住矛桿。其次是刺咽喉這個地方。隻要刺中就能使對方喪命,其防護也比較弱。但唯一的一個缺點就是不容易被刺中。”   這時場地中的石元磊向後退了幾步,然後狠跑幾步,一矛刺出。正是在那個帶有咽喉的紅點。那把長矛貫穿了木板。半個矛尖都刺進去。然後石元磊一擰槍桿,猛地往後一退,那把長矛就輕鬆的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