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掌櫃還給幾個人講了一個比較奇葩的,有一些不知道所謂的人,經常跑到當鋪來,說要買一些刀槍劍戟甚至火器的,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林肖掌櫃說的一些事情引起的林夕的注意。 林夕的表情同樣引起了肖掌櫃的注意:“怎麼11公子對火銃有興趣?” 林夕說:“我對火器的確有很大的興趣。我自己設計了一隻火銃,但是銃管很難做,不知道掌櫃的能不能做?” 林夕這時從懷中從腰間的布袋中拿出了一隻短火銃。並且用一把像小鏟子一樣的工具輕鬆就把它分解開來。這些動作引起了肖掌櫃的好奇。 隻見林夕把那隻火銃的槍管拿了出來遞給肖掌櫃說:“你就照著它做,要做到分毫不差給我仿造一批?” 掌櫃的接過槍管看了看,笑容可掬說:“沒問題,但是你這隻槍管是用鋼打造的,價錢比較昂貴如果你要是換成鐵的可能價格會便宜一些!” 林夕斬釘截鐵的對肖掌櫃說:“不用,就用鋼的。因為這些火銃是準備發給家族中的女眷用來防身的。所以價格貴一些沒有問題。但是必須質量要好即使火藥裝的過量一些,也不會發生炸膛。” “那就沒有問題了。這樣的話價格會很貴的。” “多少錢一根?” “誠惠,每根要二兩銀子。”這個價錢確實是貴了,在大明的上一隻優質的魯密銃才五兩銀子,現在一根槍管就要二兩。 林夕咬了咬牙,說道:“一兩銀子,我要300根。” “你這砍價砍的有點狠了。”肖掌櫃一邊輕描淡寫的說。一邊還有一種看小孩子的眼神盯著林夕。 “肖掌櫃,莫怪。我這個幼弟不通商賈之術。不知道,肖掌櫃給的這個價格已經很便宜了,不過我代替他給個價格,一兩半銀子,我們訂購1000根。而且先付款後拿貨。”旁邊林長圭拱手沖肖掌櫃施禮,說話給林夕解圍。 肖掌櫃連忙沖林長圭還禮,隨後想了想,說道:“好吧。看在你我兩家的交情的份兒上,這生意我們接了。雖然不賺錢但至少我們也不會虧本。這樣三個月之後交貨。” 說罷,林掌櫃伸出右手。林常規也伸出右手,兩人雙掌相擊。 然後,林長圭讓人從外麵的車上搬回了一千五百兩銀子放在大堂,交了銀子林家兄弟準備走人。 “你們這麼照顧我們的生意,還訂購了這一批貨物,我們也沒什麼回饋給你。” 隨後肖掌櫃又道:“既然林公子如此爽快,肖某這還有一件東西想試一下林小公子的眼力,如果你能認出這是什麼東西,我便送給你,還請稍等片刻。” 看到肖掌櫃如此,反而引起了林家兄弟的興趣。當然,他們也沒有想拒絕隻是點了點頭。 隻見肖掌櫃回首,招過一個夥計,在他耳邊叮囑了幾句。不一會兒,那個夥計便帶著兩個人拎出了一個小木箱放在了大堂之中。隨後夥計將一木箱上蓋著的一塊青布結起,從那塊布上的灰塵不難看出,這東西已經有些日子沒有人動過了。 隨著肖掌櫃將那木箱子打開,從裡麵取出一桿較短的火銃,隨後向前走了幾步,遞到林夕手中道:“就是這玩意。” 林夕沒想到這奸商居然會送給自己一桿火銃。一時也提起了興趣,這個火器長得十分奇怪隨後將這沖在手中把玩。 這銃床看起來倒是和後世的步槍有些相似,但是奇怪的是這個銃床的抵肩底下去有一條由鋼條製成的一條利刃使人握實起來十分的不便,還容易劃傷手。不知道設計的人是怎麼想的實在不好判斷。 林夕又擺弄了幾下然後又向門口走出幾步,借著從門外照進來的光柱。仔細的看著手中的火銃。林夕將沖藥池打開看,從內取出一根十多公分長的小鋼管,硬是看了半晌也沒有認出手裡的這個東西到底是叫什麼名字。肖掌櫃看著林夕那在那裡左瞧右看,不由得臉上露出了一種頑皮的笑容。 林夕突然在腦中想起了一個明代火器的趣聞,頓時認出了手裡的這個家夥是什麼。 沒錯,這是隻掣電銃,看到這東西的結構,林夕也非常吃驚,沒想到大明竟然還有這種好東西。 誰說大明火器不行了?單以這隻掣電銃說,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銃了,比起西洋的火繩槍最少領先了300年。如果找一個能和這家夥媲美的東西。隻有林夕的那隻小火銃了。 林長圭也十分好奇的把林夕手裡的那件東西接了過去。仔細的看了看說:“十一弟,這個家夥設計的比你的那隻火銃也不差。可見肖掌櫃還是十分有眼力的,知道你喜歡這些東西,才會把這個東西拿出來給你觀摩的。不過你認出來它是什麼了嗎?”顯然,林長圭已經認出來了。 林長圭說的一點兒都沒錯。不過,林夕那件短火銃是他設計的一種返祖現象。也就是說拿著一支比他還好的步槍,通過一係列的置換,換出了那隻短火銃。 即使如此,林夕的那隻短火銃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啞火所以他才把燧石點火變成了火繩點火。 還有就是那隻裝藥的子銃,林夕知道以現在的技術手段,如果使用鋼材的話根本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才用了銅,尤其是林夕使的還是黃銅,因為明代已經有單質鋅了,隻不過明代的鋅叫做白錫。 不過,林夕的那隻短火銃畢竟和這隻掣電銃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說哪個火器能超越這隻這恐怕以後彈藥一體化了的步槍才能超越這東西。 不過這種鳥銃可以說是現代步槍的鼻祖也不為過。掣電銃又稱子母銃,乃是由火器專家趙世珍根據密魯銃改進而來,取消了原來的火繩點火裝置,改用燧石撞擊產生火花來激發。最重要的一點,他將原來的藥池去掉了,改用子銃替代,每隻銃配六隻子銃,在戰前先將子銃填裝好,打完一發後便直接用另外的子銃將用完的子銃替換下來,這可是開創了後裝槍的先河。 林夕也不得不佩服著趙世珍竟然能以如此精彩絕倫的方式提高射擊效率,隻是為何沒有大量裝備明軍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這桿傳說中的掣電銃,林夕還是有些小小的激動,不過隨後他的臉色又陰沉了下來,似乎有些失望:“的確是好銃呀,隻是這掣電銃號稱子母銃,如果沒有子銃優勢,卻無從談及了。” “老夫得到它時便隻有一個子銃。此物一直寄放在店裡出售,兩年來無人問津,這桿銃就當肖某送小兄弟了。”肖掌櫃見林夕果真認得這東西,就乾脆做個人情,將東西送給林家兄弟。 林長圭代表林家兄弟向肖掌櫃道謝之後便帶著眾人離開了。 林夕在回去的路上坐在馬車仔細的研究了這一把掣電銃電,同時也知道了掣電銃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普及開的原因了。 首先這把掣電銃的子銃管是用上好的鋼材打造。這對於產鋼量很低的手工業時代,造價無疑是高昂的。 第二就是那根由鋼鐵製成的子銃管。這個東西製造起來換成銅的,在大明銅就是錢。如果換成銅的,青銅又太脆,黃銅的造價又非常高昂。用鋼的話,鋼產量又太低,這個東西如果不是配個十根20根的在戰場上,還不如那些裝一發打一發的前裝槍了。 再有就是這個東西的殺傷力和林夕的那個小火銃一樣。有效殺傷力太近,而且由於是鋼管的原因密封性也不是太好,容易造成向後的漏氣對射手也很不友好。 第四就是讓林夕開始疑惑的那根鋼條,林夕也是因為它認出這掣電銃,那根鋼條的作用就是在敵人接近的時候把火銃倒過來當成斧子和別人進行肉搏。這樣就可以避免火銃手被重甲步兵近身,即麵臨屠殺的慘狀。 林夕心裡想這東西還不如在前麵加根刺刀呢,這時林夕突然想到,他已經來了這麼長時間了,沒有發現火銃前麵裝刺刀的,難道這時那根小小的刺刀還沒有發明。 不過,林夕隨即便沒有在沒有時間再關心這個問題了。一回到家裡,就被母親把他們這一房的人聚集到他父親住的那個院子裡被母親林王氏好一頓訓斥。 他們也連累了林月華和王鐵錘兩個人,她們的贏來銀子便被林王氏以給她們存著當嫁妝為由收了上去,並給了兩人,一人一張嫁妝單子上麵寫著銀兩的數量。 而那幾個背著家人賭博的小子,結果是被吊在樹上狠抽了一頓,銀子也被全部沒收了,還要被關在家族的祠堂進行半個月反省,期間每天隻有三碗清水和三個巴掌大的餅子的食物。 而那些掏出私房錢賭博的林家小姐們,包括王鐵錘和林月華全部被關在屋子裡,每人抄十遍女戒。 最後還是在林長圭的求情下,把這些懲罰推後到了林長礁結婚後第二天開始。 在雞飛狗跳中,林長礁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婚禮。那個敢跟林長石擼著袖子吵吵架的小姑娘,也變成了林夕的三嫂林魏氏。 不過,林夕在他們走的前天晚上在同生母小姚氏的談話中得知,他們贏來的那些銀子,有一大半都花在他三哥的婚禮上。可以說王鐵錘和林月華贏來的那筆銀子填上了家中的很大一筆虧空。讓作為管家主婦的林王氏長出了一口氣。 林家幾兄弟收拾好行李,準備到廣州去參加鄉試。臨走的時候王鐵錘悄悄的把林夕放在她那裡的銀子讓林夕帶走大部,以防止被母親沒收。 海南島海口所前麵的碼頭上各種服飾的男女老少正排著一支長長的隊伍,緩緩地登上一艘高大的客船。 林家兄弟和陳天賜選擇的這艘大船,名為定平號是是用來運送官員來往海峽的一艘官船。 他們也是占科舉士子身份才能占公家這個便宜。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公車上書的公車就和這艘船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國家為了便於考生到京城進行會試,準備的公共交通工具。 這是艘信譽度極高的官船。當然,除了他們這些免費坐船,還有花錢坐這艘船。雖然船票價格比較昂貴,但是安全程度高,從未曾出過事情。因為攻擊這艘船,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等於攻擊官府的城池。那就相當於造反和那些海盜搶劫幾艘商船連完全是兩回事情,沒有不長眼的人敢打這艘船的主意。 安全第一,享受亦不能少。雖然林家兄弟可以享受免費的船艙,但是林長鈺還是花錢買了兩個外廳內寢的大套間,林長圭、林長鈺兄弟兩人占了一間。 值得一提的是魏雲中了秀才以後,魏先生徹底放下了執念,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這次跟隨林家兄弟坐船前往廣州府去給他們進行考前補習於是他占下了一個套房。林夕和陳天賜兩個人住在分給他們的免費船艙中。不過,由於是兩人一間。以他們兩個一個人占了一個單獨的包間。 陳天賜是第一次坐船。在登上這艘大船後,興奮地跑到甲板上,天上的陽光將漂亮的臉蛋兒曬得紅彤彤的。而他迎著海風,瞇眼打量著下麵的人與物,似乎覺得很是有趣,還朝著下麵大叫了兩聲。 林夕對這個什麼都感到新奇,對大海上的什麼事情都感興趣的陳天賜。很是無奈的搖了搖頭,便帶著他了三樓豪華套間。走進三樓的套間,發現地上鋪著地毯,而裡麵擺著一張大床和兩張小床。 廳中的桌子擺著溫熱的茶水,他剛好有點渴,便是喝了起來。茶倒沒有多好,但卻算是賓至如歸。 套房中還住著幾名家丁,阿七原是林家的一名長隨,比林夕年長五歲,但顯得很是穩當,而且身體很結實。他的爺爺奶奶是老夫人的陪嫁的家人。 老夫人對林家兄弟到廣州府赴考不放心,便讓阿七帶七名家丁跟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